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5-06 13:45:04  浏览次数:

zoޛ)j馟iiMwM{m5m5m5m5m5i计划全面完成,战略威慑、信息获取、防空反导、远海防卫、水下攻防、远程投送、电子对抗等能力大幅提高。武器装备体系向高新技术为主转变,自主供给能力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5年来,数十艘新型舰艇加入战斗序列,运20、歼20相继服役;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导弹、先进战略导弹、巡航导弹和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新型主战坦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一大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列装部队,推动我军实现战略转型。首艘国产航母在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后,顺利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牵头或参与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受控飞离地球8000万公里,嫦娥三号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自动巡视勘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成功完成两星发射并得到应用,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跨入亚米级高分辨率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新一代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圆满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7062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全面掌握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国内外“华龙一号”建设进展顺利,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全面启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28日挂牌成立。

实施强基工程,军工核心能力稳步提升。在一批重大工程和专项研究的带动下,国防军工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探索实现重大突破。强化“非对称”和“杀手锏”技术探索研究,量子信息、太赫兹、激光等前沿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培育了一批概念创新的重大武器系统。进一步加大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军用动力、计算机基础软件等“五大瓶颈”攻关力度,初步建立起以工业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的能力体系。数字化三维设计、柔性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柔性加工等先进制造模式向纵深应用拓展。建成一批涉及国防科技工业全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试验设施,填补了国内空白。近5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占全国同期同等级获奖数的近30.8%。

坚持强军富国相统一,军民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扩大军工开放,加快军工技术转民用和优势民营科技企业参军步伐。大幅减少准入限制,截至2 0 1 6年底,有11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允许承担任务层级已从低端配套向关键分系统及整机研制提升。发布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等目录,一大批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仪器共享信息向社会公开,有效促进军民技术相互支撑转化;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解决一批制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配套产品关键技术,自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军工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与军品科研生产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好、占有率高、技术性能领先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此外,依托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加快军工“走出去”步伐,推进高端装备出口、国际工程承包、战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为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积极打造人才高地,人才与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局面初步形成。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从重大型号研制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中选拔、培养、使用优秀人才,紧密围绕军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培训,使核心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改善,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技术视野得到持续拓展。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计划为抓手,培养造就了老中青三代合理搭配,由创新团队引领,领军层、高端层、骨干层有序结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脱颖而出,成为中坚。在军工行业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两总”队伍中,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挑起大梁。以军工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信部部屬高校及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为依托,深入实施“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推出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探索形成了“大师+团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拓展,成为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科技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强化改革创新,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作为,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发展由跟踪研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推动军工科研生产组织结构由传统纵向配套向基于专业化的有效竞争转变,为国家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为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更加坚实的装备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辐射效应,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 国防科技 跨越式发展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