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探讨

时间:2022-05-04 19:30:03  浏览次数:

摘 要:广东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极易发生自燃灾害,因而更应强化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与广东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治理措施两方面探究了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广东省位于南岭以南,是我国南段沿海省份,其地形中山地、丘陵、台地的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2.8%,因而发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的频率较高,危害大。由于人类工程和岩溶作用的影响,广东省近年来时常发生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为保证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促进全省在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建设,广东省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并贯彻落实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管理条例,构建职能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从地质的分析、灾害的预测与评估、对灾害的应急处理、灾害过后的反思与再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条例与管理体系,系统化的进行高效的地质灾害管理。

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一)概念

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而形成的,会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其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冻融、土地荒漠化、地震及火山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灾害。广东省最常见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灾害。

2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是涵盖了多个领域、部门,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管理目标及具体措施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全方位性、复杂性等特征。目前,全国针对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已经形成了全国、省、市、县等各级联合国土资源部(局)、民政部(厅、局)、卫生部(厅、局)及公安部(厅、局)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在地质灾害勘查、预估及救援等各个环节中均使用了卫星遥感、接收等信息技术,对地质灾害的防控影响深远。对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应急方案措施,后期监测,群防群治诸多方面长期积累了一定经验,工程治理施工也日趋成熟。

(二)对应急工作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1 发展思考

当前我省各级政府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且出台了较为科学的应急方案,从应急常态及应急状态等两种机制的应急监督、信息管理、预测预报、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及快速反应应急、应急调查评估、应急指挥、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应急救援、区内及相邻区域联动、后期灾害评价监测、维护秩序等各个方面展开工作。形成了省、市、区(镇)应急办专职管理,灾害点日常固定巡查的纵横联动,上下呼应的良好态势,势必对防灾减灾,提升政府管理职能及形象产生重大影响作用,对科学处置突发、应急救援奠定了组织保障措施基础。

从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的频发及灾害带来的损失可知,我国各地区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整个应急工作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例如,各地区的教育宣传不足,致使很多百姓缺乏灾害防护意识,在面临灾害时不能保持冷静使救援工作困难加大;有的灾害点的评估不足致使还有可能面临危险性更大的二次灾害或次生灾害的破坏。

2 发展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

应急管理体系中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要采取举行应急灾害科普知识讲座、构建社区或乡村科普知识宣传栏、深入基层发教育传单并实际讲解等方式,强化第一响应人对地质灾害的应急知识的掌握程度。百姓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害时会丧失冷静,没有正确方向的逃窜和混乱,会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因而宣传人员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其在灾害中或后均能保持冷静以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服从指挥,减小各种损失。

(2)加大对灾害点的评估,使大家了解危害性,会合理避让。

灾害发生后,应急管理体系应积极组织地质专家对引发灾害的具体原因及各种诱发原因展开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理或预防措施,以避免二次灾害或次生灾害对灾害点造成一次或多次的破坏。例如,引发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山体裸露,植被稀疏造成的岩石等滑落,就要适当的增加山体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山石受洪水、风力等的影响。

(3)加强应急装备及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引进的是最先进的实效性更强的应急设备,以加大应急的高效性。如探地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将这些更先进有效的设备应用到应急监管或救援当中去,能有效的强化监管或救援的能力。

应急救援管理体系要从勘测、分析预算、评估、紧急救援等各个环节入手,切实强化各环节在工作中实质作用的发挥。地质灾害勘探部门要结合各种数据资料详细掌握信息内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程度情况,以制定详细的应急防控及管理机制;应急救援中要尽快组建事件处置政府指挥部。主要人员及组织要快速到位,救急设备要对口、先进,通讯交通工具也要先进、实用,联动、警示工作也要跟上,救援物资要有保障。

二、广东省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主要治理措施

(一)滑坡

重力作用下,斜坡岩土體沿着剪切破坏的坡面下滑形成的自然灾害便是滑坡。

治理滑坡的措施有:

1采用削坡减重、修建支挡工程及来改变滑坡体的外形,增强坡体的抗水阻击能力;

2减轻水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设置排水沟、设置截水及支撑盲沟等措施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降低水质对松动及冲刷坡体的影响,在坡脚采用重力式挡墙;

3利用焙烧、爆破灌浆等理化方法改善滑动带土石的性质,以降低其滑移作用,对于重要的或大型深层滑坡常设置大直径抗滑桩(桩底一定要穿过滑动面达到一定的安全深度)。

(二)崩塌

崩塌是重力作用下陡峻山坡的眼岩块、土体突然剧烈倾落的地质运动,根据引发崩塌的土质或发生区域可具体的分为土崩、岩崩、山崩及岸崩等。

对于崩塌的防治工程措施主要有:

1中小型边坡中用明硐、棚硐等遮挡斜坡上部崩塌物,也可采用柔性网、刚性栏网;

2在易风化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护墙、护坡措施;

3在陡坡山地地区,采用消坡技术以放缓边坡及清除松散岩块。

(三)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地区,由于暴雨、雪融水等水源的突然爆发,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砾等倾斜的特殊洪水。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主要有在物源区采取种植植物固土,搬运区加宽和清理河床搬运物。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沟的上方修建桥梁、涵洞等,避免泥石流对交通道路的影响;

2穿过工程,在泥石流的下方修隧道、明硐等保证交通运输安全;

3排导工程,修建导流堤、急流槽或束流堤等泄水通道,改善泥石流的流势;

4防护工程、采取护坡、挡墙、顺坝及丁坝等工程措施低于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击与侧蚀。

(四)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人类工程的不合理运作导致的地下输送、底层骨节压缩,进而形成的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局部下降运动。

控制地下水及油气的开采,及时进行地下水回灌或灌注水泥浆加强地面整体性,制定均衡的开采模式是针对地面沉降问题的基本治理措施。在岩溶区域采石场附近危险的要及时搬迁人员,轻度危险的可采用基础加固措施。

(五)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向下陷落,并致使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的治理主要靠预防,对已经发生地面塌陷且稳定性差的地段尽量避让,避免大重型设备的施压或震动作业;原则上要使建筑物避开有采空区的地段;工程设计及施工时也要避免地表水的大量渗透并对以塌陷的地方进行填堵。严禁在塌陷区过量抽吸地下水。

(六)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与宽度的地表破坏现象的地质灾害,土体的压缩固结、承载能力不足、超采地下水、岩溶渗漏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气候的变化等均能引发地裂缝。

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通过裂缝灌一定压力的水泥浆、设置监测点严密关注裂缝地区的发展动向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裂缝的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报警。

结语

地质灾害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诱因之一,各级部门应在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各种具体措施的实施,以切实的防控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及广东省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治理措施的分析,呼吁更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强化工作的实效性,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刘勇帅,张维宏.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臺的设计与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4(04):79-85.

[2]肖进.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J].科技通报,2013,4(04):1-3.

[3]许瑞山.徐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7(13):57-58.

推荐访问: 广东省 应急 地质灾害 管理体系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