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家禽痛风的病因及防治

时间:2022-04-08 08:15:1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餐桌文化的认识也愈来愈强,而家禽肉和蛋制品成为比较受市场欢迎的食材,所以家禽的饲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饲养水平的不同,导致饲养效益存在相应的差异。生产中如果家禽的营养供给不合理就会引发疾病,其中痛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生产中家禽发生痛风主要是与核蛋白营养有关的尿酸血症。

关键词:家禽;痛风;尿酸血症;病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100-01

1 病因分析

1.1 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主要是因为家禽采食的饲料中含有过量的蛋白质,但是却缺乏足够的维生素A,尤其是饲料中的禽核蛋白的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过高,引发痛风的可能性非常大。常见的包括动物内脏、肉屑、肉骨粉、鱼粉,除此之外还包括植物性饲料。目前参与临床生产的某些饲养员不具备科学饲养肉鸡的理论知识,很局限的认为给家禽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就可以保证家禽快速生长,将一些高蛋白饲料添加在日常采食的饲料中,肉仔鸡采食之后非常容易发生痛风。

1.2 继发性痛风

生产中能够引起家禽肾脏受到损害的因素就会直接导致尿酸排泄出现障碍,最终导致痛风的出现,这种情况在临床生产中被称为继发性痛风。引发家禽出现继发性痛风的原因如下:钙含量过多及慢性铅中毒的情况会导致家禽肾脏发生病变;缺乏維生素A同样会引起肾小管、输尿管上皮细胞萎缩、角化和脱落;家禽在饲养的过程中发生磺胺类药物中毒,引起结晶尿和肾脏不同程度的出现损害,同样会导致尿酸的排泄受到阻碍,最终也同样会发生痛风;镰刀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传染性支气管炎、核细胞增多症和鸡毒霉浆体感染等,都可通过影响肾脏的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继发痛风。

2 发病机制

核蛋白在发生水解的时候会产生蛋白质及核酸,而在此过程中核酸又会水解为磷酸、糖及嘌呤或嘧啶的碱基化合物。但是家禽的肝脏内没有精氨酸酶和氨甲酞磷酸合成酶,所以并不能够通过鸟氨酸循环而将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但仅能在家禽的肝脏和肾脏中将其合成为嘌呤。如果家禽体内的血液尿酸浓度一直维持着升高的趋势,就会造成肾脏呈现持久性的过剩排泄状态,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果家禽体内缺乏维生素A,并且存在其他因素可以导致肾功能障碍,这样的结果就会阻碍尿酸的正常排泄功能,最终这些条件共同导致家禽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急剧升高,远远超出了肾脏的排泄能力,体内存有过多的尿酸而呈现出饱和或者是过饱和状态,导致以其盐的形式沉积在家禽的关节、软骨、内脏表面,从而引起局部炎症的发生,最终在临床中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和临诊症状。

3 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

家禽发生痛风病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通常会比较缓慢。生产中可见患病家禽食欲差,呈下降的趋势,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机体消瘦,贫血,冠苍白;还会表现出周期性的体温升高的状态,病禽有气喘表现和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以及皮肤瘙痒,还会不自主的排泄出稀便。临床症状表现突出的主要是运动器官,通常痛风病禽出现运动迟缓的情况,发生跛行并且不能够站立,有的患鸡的关节面出现糜烂,临床上称为关节型痛风。但是临床上有部分病禽并不能表现出明显的运动障碍,但是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其胸腹膜、肠系膜、肺、心包内、肝、脾、肠的表面散布着许多石灰样的自色尘屑状物质,肾脏和输尿管肿大、变硬,切开均含有自色尿酸盐沉着物,生产中通常称为内脏型痛风。

4 防治措施

实际生产中对于家禽痛风病的预防,关键在于使用标准配合日粮,应该将营养物质的用量和比例控制适宜范围内,尤其注意不能添加过多的动物性蛋白,但是应该提供给其充足的维生素和适宜的青绿饲料及草粉。提供给家禽适应的光照,控制饲养密度合理。使用磺胺类药物时,用量不能投放过多,投喂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家禽饲养场内如果出现痛风症状的患禽,首先应该将采食的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适当的降低,尤其是日粮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含量,同时应该将维生素A等多种维生素的含量适当的提高,并且供给家禽充足的清洁饮水。其中有部分关节型痛风的患病家禽可用手术摘除关节沉积的“痛风石”加以治疗,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临床中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阿托品给患禽口服,每只成年禽0.2~0.5g,每天2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并且相应的减少沉积和疼痛。但是在临床应用当中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对肝、肾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此外,也可用别嘌呤抑制黄嘌呤的氧化,减少尿酸的形成。

推荐访问: 家禽 病因 痛风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