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时间:2022-03-28 10:06:10  浏览次数:

摘要探讨了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东魁杨梅果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东魁杨梅;果蝇;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3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145-02

东魁杨梅适应性广、抗病强、丰产优质、果形大、果色艳丽、甜酸可口、风味甚佳,是目前推广的杨梅良种。主要病虫害有果蝇、柏牡蛎蚧、长白蚧、卷叶蛾、避债虫、白蚁及褐斑病、癌肿病等。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种类多,寄主多、分布广、繁殖力强、世代历期短,对成熟水果香味有明显的趋性,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笔者于2008年6月底对黄岩区东魁杨梅高产示范园进行调查,受害株率达25%~42%,受害果率达7%~16%。虫害果无显著特征,仅在被幼虫蛀害处果面稍呈湿腐状凹陷,较正常成熟果颜色略深,且暗淡无光泽。成熟鲜果在清水中泡洗时,大量幼虫从果实中游离出来,漂浮于水中;或将鲜果用于制罐头和泡酒,亦有大量幼虫漂浮在浸渍液和酒中。虽然对人体无害,但给消费者造成心理阴影,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销售潜在威胁。近年来果蝇已成为东魁杨梅的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杨梅品质和市场销售。

1东魁杨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杨梅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是为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杨梅的果蝇种类有多种,主要有黑腹果蝇、伊米果蝇、巴氏果蝇、缢果蝇、绕眼果蝇等,种类、比例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在田间发生及危害的果蝇优势种主要是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

果蝇食性非常广泛,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但这些植物器官无伤口时,却少有被害。成虫在成熟有伤口及过熟而自行溃烂的瓜果、蔬菜、果皮及蔗渣等取食,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通常成虫产卵在取食被害处,卵产在受害植物的表层之下,卵作点状产出,每点有卵10粒至几十粒不等,每雌可产卵85~160粒,卵长约0.5mm。果蝇的发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为全变态昆虫。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1个完整的发育周期(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大约需要10d。卵的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在25℃经22~24h孵化为幼虫,幼虫24h后就会第1次蜕皮,幼虫经2次蜕皮为3龄幼虫,约4.5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口钩。幼虫生活约4d左右化蛹,蛹为围蛹,即其体外被有成熟幼虫表皮硬化而成的蛹壳,起初颜色淡黄柔软,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据资料报道,果蝇幼体生殖现象普遍[1]。成虫果蝇在25℃下一般存活37d。成虫体长约5mm,成虫自羽化后8h可交配,2d后即可产卵,而且繁殖数量还较大。果蝇还有体型突变现象[2]。在第3代成虫中出现了体型突变,主要表现在体色和外部器官上,出现了浅灰、黄色体色和复眼呈白色及无翅或仅具畸形翅芽的成虫。

2东魁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

杨梅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成虫主要在白天活动取食,对酸甜和腐败气味具有明显趋性;趋光性不明显,晚间在黑光灯及普通灯下很少见到成虫。果蝇幼体生殖行为与生态历期长短和当时温度密切相关。具有发酵物、潮湿阴暗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杨梅果蝇的危害具有暴发性。6月上旬开始,杨梅果蝇便从附近瓜田、菜地及其他果园迁向杨梅园;6月中旬,东魁杨梅开始成熟,虫口数量渐增;至6月下旬采收时达到高峰。在杨梅成熟采收期,雌性果蝇产卵于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果实,受害果果汁外溢,果肉稀软,品质变劣,造成熟果大量掉落,产量下降,采收后果实保存期缩短,严重影响杨梅的鲜销和加工。为害期在杨梅园中大致为2~3周,然后在烂果、落果和弃果中化蛹,再转至其他瓜果上继续为害。10月中旬后,气温降至15~17℃,幼虫活动减弱。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以蛹在果园、农田、山地及杂草灌木中遗留的腐烂瓜果残体和其他腐烂植物材料、堆肥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果蝇成虫出现迟早不仅与当年气温回升迟早有关,还与果园的地势及朝向有关。成虫出现后,迁向油菜、萝卜园及房前屋后的枯枝落叶及垃圾堆中取食及繁殖,之后绵延不断地繁殖、迁移。凡杨梅园周围是瓜地菜园及其他果园,同时地势平坦低洼的果园往往受害较重,特别是水肥充足、树冠高大和枝叶茂密的果园;山顶、坡地,地面光裸,通风干燥的果园很少发生。笔者也曾多次调查高山深谷中的野生杨梅,却很少见有为害,这可能与高山上瓜果等易腐植物器官少、食物单调贫乏、成虫迁飞距离有限等有关。

3东魁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治

由于杨梅果蝇的幼虫活动迁移范围非常有限,其迁移和扩散主要在于成虫,所以在防治上主要针对成虫。

3.1农业防治

主要是清洁果园及净化周边环境。5月底至6月初,杨梅果实着色前,将园内及周边植物残体及枯叶、灌木、杂草等清除干净,阻断成虫迁飞取食的食物链,减少成虫基数。摘除受害果实,清理落地残果,营造不利于果蝇栖息的生态环境;还可采用套袋法,即在6月上旬末,果实着色后,用聚丙烯袋套在果实上,可完全避免果蝇为害,效果很好,缺点是费时费力。因杨梅比苹果、梨、柚等果实小,而且是叶果枝夹杂,有时梢长于果,须剪去后才能套袋,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推广。

3.2物理防治

利用果蝇成虫的趋化性,诱杀成虫。于6月上中旬果实开始着色时,将香瓜、菜瓜从中剖开或抽果皮等,在糖醋药液中浸泡数小时后,悬挂在树冠中,每株2~4处。糖醋液配方:水10~12份、红糖115份、醋1份、敌白虫11份。也可将腐烂瓜果堆在树下,淋透糖醋液进行诱杀。还可将牛皮纸剪成20cm宽、长适量的纸块浸入糖醋液中,1h后捞出晒至半干,涂上凡士林,以图钉钉于树干上,诱黏成虫。

3.3化学防治

果实成熟前,树冠喷洒13%苦参碱水200~ 300倍液,也可在杨梅成熟期前用低毒低残留的1.8%爱福丁或阿维菌素喷洒落地果,并及时清理[3],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处理[4]。

3.4生物防治

可以采用烟驱成虫的方法,即在成虫产卵期间,将苦蒿、艾叶晾至半干,在轻微风的天气傍晚,于果园上风处堆积生火熏烟后,再以鲜山苍子或按树枝叶覆盖,使其产生浓烟,驱赶成虫效果很好,但大风或无风日效果较差。可保护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类和蚂蚁,果蝇幼虫出果后和跌落地面化蛹前,常被蚂蚁取食;也可引进寄生性天敌。

总之,杨梅果蝇的综合治理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目前,合理使用引诱剂是杨梅果蝇综合治理技术的关键。利用诱杀技术防治害虫,既能降低防治费用,减少农药对杨梅的污染,又能保护杨梅园的生态环境,且制作方法简易,在田间推广中不存在技术障碍,易于被果农接受,一直是植保工作者极力推广的一项防治技术。

4参考文献

[1] 王沛霖,徐小菊.东魁杨梅优质丰产实用技术[M].中国农业出社,2003.

[2] 郭迪金,蒋辉,张永华,等.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在四川阿坝州发生初报[J].植物保护,2005(1):29.

[3] 李群松.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杨梅红眼果蝇的发生及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3(2):29.

[4] 李德友.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J].农技服务,2005(2):31.

推荐访问: 果蝇 综合防治 规律 发生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