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天然彩丝与染色丝在红外与太赫兹波段的光谱研究

时间:2022-03-25 08:22:31  浏览次数:

zoޛ)j馟iM-x]4׽4m5MMti--Nez)߭v^r)wj,rrjwmzzs)v{)yk(,yhjv7--b╫n材料。因此,天然彩丝的经济价值比普通白厂丝、染色丝[2-3]要高许多。一些不法商贩,想要通过对普通白厂丝进行化学染色,来冒充天然彩色蚕丝,卖给消费者,从而获取暴利。考虑天然彩丝发展的需要,应研究蚕丝纤维结构[4-5]相关特征,为鉴别天然彩丝与染色[6]丝提供科学的依据。

红外光的波长位于0.75~300μm,通常將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对于蚕丝纤维分子结构,组成蚕丝纤维的基团或官能团一直处于振动状态,其振动频率都处于红外波段。所以,当蚕丝纤维进行红外光谱测试时,蚕丝纤维分子结构中的基团或官能团会产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官能团或基团在红外波段的吸收频率不一样,体现在红外光谱上具有不同位置的振动吸收峰,从而可以获得蚕丝纤维结构中的基团或官能团信息。太赫兹[7-8]波通常指的是波长范围为30~3000μm的电磁辐射,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微波与红外辐射之间。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是利用飞秒超快激光技术产生太赫兹脉冲,物质通过太赫兹辐射产生特征吸收,利用特征吸收可以分析物质成分、结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因此,利用红外与太赫兹技术,研究蚕丝纤维内部结构与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FTIR[9]与THz-TDS[10]技术,研究白厂丝、天然彩丝、天然染料染色丝和合成染料染色丝四种蚕丝纤维,在中红外(400~4000cm-1)、远红外(50~300cm-1)、太赫兹(0~90cm-1)波段进行光谱分析。并将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测得的时域谱图进行傅里叶变换,分别得到各自的频域谱图、吸收谱图、折射率谱图,进一步分析这四种蚕丝纤维在THz波段的特性,从而达到对这四种蚕丝纤维在THz波段可以有效区分。

1 实 验

1.1 材料与仪器

织物:白厂丝、黄色天然彩丝、黄色天然染料(石榴皮)染色丝、黄色合成染料(中性深黄GL)染色丝,其中天然蚕丝纤维与染色蚕丝纤维都未经过脱胶处理。实验样品如图1所示,表1为三种黄色蚕丝的颜色值对比。石榴皮中的天然黄色素主要以鞣花酸为主,图2为鞣花酸分子结构式,图3为中性深黄GL染料分子结构式。

仪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5700,美国),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光谱仪(布鲁克VERTEX 80v,德国),透射型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蚕丝纤维染色工艺

染色:2g蚕丝纤维放入100mL染液中,染液中含0.02g中性深黄GL(或天然石榴皮染料0.02g),升温到95℃,保温60min。然后将蚕丝纤维取出,再水洗、烘干。

皂煮:将上述染色后的蚕丝纤维放入100mL皂液中,皂液中含0.2g中性皂,升温到95℃,保温10min。然后将蚕丝纤维取出,水洗,最后烘干。

1.3 中红外光谱测试

使用Y172型纤维切片器将所测蚕丝样品切成粉末,然后采用压片法,取少量样品粉末与KBr进行混合压片。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5700,美国)上进行测试,扫描次数为64次,分辨率4cm-1,测试范围400~4000cm-1。

1.4 远红外光谱测试

使用Y172型纤维切片器将所测蚕丝样品切成粉末,然后采用压片法,取2mg样品粉末与50mg PE进行混合压片。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光谱仪(布鲁克VERTEX 80v,德国)在真空的环境下,进行测试,扫描次数为64次,分辨率4cm-1,测试范围50~300cm-1。

1.5 太赫兹光谱测试

使用Y172型纤维切片器将所测蚕丝样品切成粉末,然后采用压片法,取10mg样品粉末与300mg PE进行混合压片。实验仪器采用透射式THz-TDS系统进行光谱测试,锁模钛宝石激光器(Lighthouse Photonics)作为泵浦源,其脉宽为100fs,中心波长790nm,重复频率84MHz。实验环境条件为:温度21℃,样品测试处在氮气环境下,样品环境湿度低于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红外光谱分析

四种蚕丝纤维的红外光谱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发现,這四种蚕丝纤维的红外谱图的特征吸收峰[11]几乎都是重合的,并在1656、1508、1232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这说明这四种蚕丝纤维都存在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1162cm-1为C=O伸缩振动吸收峰;1446cm-1为C—H变形振动吸收峰;表明这四种蚕丝纤维结构都存在相同的基团和官能团,用常规的中红外测试不能鉴别天然彩丝与染色丝。

2.2 远红外光谱分析

图5为四种蚕丝纤维的远红外光谱图,这四种蚕丝纤维在远红外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几乎相同,分别为98、132、178、195、218、246、293cm-1,说明这四种蚕丝纤维在远红外波段都存在相同的振动模式。但是这四种蚕丝纤维的特征峰的相对吸收强度是不一样的,从图5可以发现,染色丝的特征吸收峰几乎都比白厂丝与天然彩丝的更加尖锐、明显,说明染色丝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吸收强度是明显大于白厂丝与天然彩丝的。由于目前没有针对蚕丝纤维在远红外波段的吸收峰归属谱图库,因此笔者参照组成丝素氨基酸的远红外光谱进行讨论。根据Natalia Drichko等[12]对氨基酸结构的远红外谱图归属,98、132、178、195cm-1处的吸收峰主要归属为氢键振动吸收峰;218cm-1处的吸收峰主要归属为氢键振动、COO—扭转振动与C—C—C弯曲振动吸收峰;246cm-1处的吸收峰主要归属为COO—振动吸收峰;293cm-1处的吸收峰主要归属为CCαN变形振动与O=C—C的弯曲振动吸收峰。而根据中性深黄GL与天然石榴皮染料的分子结构可知,这两种染料分子中也存在大量的氢键,C—C—C,O=C—C等结构,可认为当蚕丝纤维经过染色之后,染料的部分分子结构与蚕丝纤维部分分子结构相同。因此,染色蚕丝纤维的远红外光谱吸收峰相对强度要比白厂丝和天然彩丝大,可以初步推测蚕丝纤维经过染色后会增加蚕丝纤维的骨架、晶格、氢键等振动强度,使峰形更加尖锐突出,进而可以初步区分蚕丝纤维是否经过染色。且在图5中发现,未染色蚕丝纤维在波数低于132cm-1时,总体吸收系数是大于染色蚕丝纤维的。当高于170cm-1时,染色蚕丝纤维的吸收系数是明显大于未染色蚕丝纤维的。目前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但是根据未染色蚕丝纤维与染色蚕丝纤维在远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的差别,也可以初步区分蚕丝纤维是否染色。

虽然天然彩丝与白厂丝的远红外光谱图非常接近,但在66cm-1处,天然彩丝有一个突出的振动吸收峰,白厂丝的远红外光谱图上并没有这个吸收峰,而染色丝的远红外谱图中也存在这个吸收峰,说明在66cm-1处的吸收峰是由色素的部分相同分子的振动吸收引起的。天然染料染色丝与合成染料染色丝的远红外光谱图也非常的接近,但在282cm-1处,天然染料染色丝有一个吸收峰,而合成染料的远红外光谱图是没有的,说明该吸收峰是由天然染料某些分子引起的。

2.3 THz光谱分析

将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测得的四种蚕丝纤维的时域谱图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频域谱图、吸收谱图与折射率谱图。图6为四种蚕丝纤维的频域谱图,可以看出四种蚕丝纤维样品相比参考信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且衰减程度都不一样,说明不同蚕丝纤维对太赫兹吸收有差异,表明这四种蚕丝纤维的吸收系数与折射率存在差异。图7是这四种蚕丝纤维的太赫兹吸收光谱图,都没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但吸收系数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白厂丝的吸收系数>天然彩丝>天然染料染色丝>合成染料染色丝,这个结果与图5远红外谱图中的100cm-1以下的结果基本一致。图8为四种蚕丝纤维的折射率谱图,可以发现他们的折射率存在差异,n白厂丝

3 结 论

综合利用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白厂丝、天然彩丝、天然染料染色丝与合成染料染色丝进行研究。中红外光谱图表明,这四种蚕丝纤维结构都存在相同的基团与官能团,不能对他们进行区分;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这四种蚕丝纤维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几乎相同,但是吸收系数和吸收峰相对强度是不同的,可以利用此特点对这四种蚕丝纤维进行初步的区分;太赫兹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蚕丝纤维在THz波段没有明显特征吸收峰,但吸收系数与折射率都存在差异,说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也是可以对他们进行区分的。这一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拓宽远红外和太赫兹波段的应用领域,对天然彩丝与染色丝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瞿永.彩色蚕丝及其织物的性质与应用[J].丝绸,2006(9):48-50.

QU Yong.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colored silk and its fabric[J]. Journal of Silk,2006(9):48-50.

[2]邢铁玲.活性染料与真丝绸的反应机理[J].国外丝绸,1996(6):30-32.

XING Tieling. Reaction mechanism of reactive dyes and silk[J]. Silk Textile Technology Overseas,1996(6):30-32.

[3]刘文凤,余志成.采用3种光谱技术鉴别天然靛蓝染色蚕丝织物[J].蚕业科学,2015,41(6):1050-1054.

LIU Wenfeng, YU Zhicheng. Discrimination of silk fabrics dyed with natural indigo by three kinds of spectroscopy technologies[J]. Science of Sericulture,2015,41(6):1050-1054.

[4]郑今欢,邵建中,刘今强.蚕丝丝素纤维中氨基酸在丝素纤维的径向分布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6):818-823.

ZHENG Jinhuan, SHAO Jianzhong, LIU Jinqiang. Studies on distribution of amino acids in silk fibroin[J]. Acta Polymerica Sinica,2002(6):818-823.

[5]王少華,姜利利,王祥荣.天然彩丝的结构和性能[J].纺织学报,2009,30(11):5-9.

WANG Shaohua, JIANG Lili,WANG Xiangrong.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aturally colored silk[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9,30(11):5-9.

[6]叶梦妮,邵敏.蚕丝纤维表层酪氨酸含量及其与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关系[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33(5):596-600.

YE Mengni, SHAO Min. Tyrosine content on surface of silk fib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yeing properties of reactive dyes[J].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5,33(5):596-600.

[7]骆斌,吴岚,杨斌.几种化学纤维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J].纺织学报,2009,30(7):15-18.

LUO Bin, WU Lan, YANG Bin.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ic of several chemical fiber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9,30(7):15-18.

[8]刘佳,范文慧.常见服装面料的太赫兹光谱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42(6):1537-1541.

LIU Jia, FAN Wenhui.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fabrics in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2013,42(6):1537-1541.

[9]LING S J, QI Z M, SHAO Z Z, et al. 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e of single antheraea pernyi silkworm fibers using synchrotron FTIR microspectroscopy[J]. Biomacromolecules,2013,14(6):1885-1892.

[10]YAN C, YANG B, YU Z C. Terahertz time domain spectroscop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wo cellulosic fibers with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J]. Analytical Letters,2013,46(6):946-958.

[11]钱国坻,姚予梁.红外光谱在蚕丝纤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83,3(4):26-31.

QIAN Guodi, YAO Yulia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a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silk fiber[J]. Journal of Suzhou Institute of Silk Textile Technology,1983,3(4):26-31.

[12]MATEI A, DRICHKO N, GOMPF B, et al. Far-infrared spectra of amino acids[J]. Chemical Physics,2005,316:61-71.

推荐访问: 光谱 波段 染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