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四库全书总目》儒家类文献的著录原则

时间:2022-03-23 11:49:50  浏览次数:

zoޛ)j馝u};v
tO;ӝ78u٨ky评价有关。如《总目·凡例》曰:

今诏求古籍,特创新规,一一辨厥妍媸,严为去取。其上者,悉登编录,罔致遗珠。其次者,亦长短兼胪,见瑕瑜之不掩。其有言非立训,义或违经,则附载其名,兼匡厥缪。至于寻常著述,未越群流,虽咎誉之咸无,究流传之已久,准诸家著录之例,亦并存其目,以备考核。等差有辨,旌別兼施,自有典籍以来,无如斯之博且精矣。3

可见,从总体上来说,《总目》认为列于著录之书优于归入存目之书。至于《总目》著录的整体原则,《凡例》则曰:“今所录者,率以考证精核、论辨明确为主,庶几可谢彼虚谈,敦兹实学。”4这与《总目》“重汉学轻宋学”的评价标准相符。但《总目》全书分四部四十四类,体系庞大,各类所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因此不同部类的著录原则、存目标准也就略有差异,有些原则可以贯穿于各类之中,有些原则则可能只是因某一特定部类而设。如党燕妮、杜斗城《〈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典籍著录探析》一文就探讨了《总目》子部释家类典籍著录甚少的原因,认为这与“尊崇儒家,排斥释家等其他学派”“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以及“佛教典籍整理水平的高度发达”有关,5很好地分析了《总目》具体部类的著录原则。

本文即以《总目》子部儒家类为对象,在整体量化分析儒家类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总目》儒家类所体现的著录原则,以期对全面认识《总目》的著录原则有所贡献。

一、《四库全书总目》儒家类著作概况与分期

《总目》凡二百卷,其中子部儒家类占八卷(卷九十一至卷九十八),著录、存目各四卷,著录部分收录著作112部1694卷,存目部分收录著作307部2473卷,共419部4167卷。《总目》儒家类著作大致按作者时代先后编排1,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前理学时期”“理学时期”两个阶段。如儒家类序曰:

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王通教授河汾,始摹拟尼山,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

迨托克托等修《宋史》,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而当时所谓道学者,又自分二派,笔舌交攻。自时厥后,天下惟朱、陆是争,门户别而朋党起,恩雠报复,蔓延者垂数百年。明之末叶,其祸遂及于宗社。惟好名好胜之私心不能自克,故相激而至是也。圣门设教之意,其果若是乎?2

这段文字可谓《总目》儒家类收录著作之总纲,它以理学(即“道学”)为标准,将儒家类著作从时代上划分为“前理学时期”与“理学时期”两个阶段。这一划分从儒家类著录部分的分卷情况及其案语亦可得到佐证:儒家类著录部分第一卷(即《总目》卷九十一)收录了《孔子家语》《荀子》至宋代司马光《家范》、范祖禹《帝学》、王开祖《儒志编》等21部著作,该卷卷末有案语曰:“以上诸儒,皆在濂、洛未出以前,其学在于修己治人,无所谓理气心性之微妙也。其说不过诵法圣人,未尝别尊一先生,号召天下也。”3此下三卷(《总目》卷九十二至九十四)收录宋代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以下至清代中期的儒家类著作。可见《总目》在做这一划分时,并未严格按照朝代进行分卷,而是将宋代理学兴盛之前的著作与周秦以下的著作归为一类,且儒家类序与案语在思想上是相通的,都是以“理学”为标准对儒家类著作进行划分。所以笔者认为:对《总目》儒家类著作的讨论,应该建立在对“前理学时期”和“理学时期”两阶段划分的基础上。现将儒家类著作的整体情况统计如下:

表1

在《总目》儒家类“前理学时期”的28部著作中,其各朝代著作的具体情况如下:

表2

《总目》儒家类“理学时期”著作共391部,其各朝代著作的数量统计如下:

表3

二、《四库全书总目》儒家类前理学时期的著录原则

就前理学时期儒家类著作而言,《总目》类序及案语中并未专门论及其著录原则,但从《总目·凡例》以及部分提要,并结合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在著录方面具有以下原则:

(一)重古书、古注

前理学时期著录的著作都是宋代以前的著作,对于清人而言,大都属于古书的范畴。从表1的统计可以分析得出:在这一时期中,其著录比例(75%)远远高于存目比例(25%),且相较儒家类的整体情况,其著录比例(75%)亦远远高于整体著录比例(26.7%)。四库馆总裁官于敏中在与总纂官陆锡熊讨论《四库全书》收书的总体原则时曾说:“旧书去取,宽于元以前,严于明以后。”1《总目》别集类序亦曰:“今于元代以前,凡论定诸编,多加甄录。有明以后,篇章弥富,则删薙弥严,非曰沿袭恒情,贵远贱近,盖阅时未久,珠砾并存,去取之间,尤不敢不慎云尔。”2可以说,《总目》儒家类著作的著录情况体现的“重古书”原则,正是《总目》在各部类著录著作时的总原则。此外,从表3可以看出,相比明、清二代,宋、元两代著作著录比例较高,而存目比例较低,这也符合“旧书去取,宽于元以前,严于明以后”的原则。

推荐访问: 儒家 总目 著录 文献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