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书馆的知识资本运营机制

时间:2022-03-23 09:12:14  浏览次数:

摘要 简介知识资本理论;建立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基本模型;探讨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通过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揭示图书馆知识转移机制。

关键词 知识资本 知识管理 知识转移机制 社会无形资产

1 知识资本理论

1.1 知识资本理论的形成

知识资本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作为新经济理论共同构成了知识经济的理论基础。

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墨(P•M•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效益。将技术进一步作为内生增长的来源,强调经济的增长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企业能够从发明的垄断中获利。

卢卡斯(R•Lucas)在《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则开发了一个有关人力资本的模型,本质上依赖于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以促进递增报酬的形成,最终推动经济增长,被称之为罗墨—卢卡斯模型。该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知识产业的勃兴。

知识资本理论是在新增长理论不断成熟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资本理论的核心是知识资本的管理,亦称之为知识管理。知识资本的概念最早由加尔布雷思1969年提出,在他看来,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知识资本理论的形成起源于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提高和人们对知识及知识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将不再是传统的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理论强调并解析知识资本的重要构成,认为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促成企业组织的知识资本增殖,知识资本是企业或组织的无形资产,是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资本不包括有形资产。知识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德文森、沙利文、斯图尔特、斯维比、文森特、布鲁金等人[1]

1.2 知识资本的构成

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知识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一般认为,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源和结构性资本等要素,但对知识资本的不同要素及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看法。“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有以下代表性观点:

1.2.1 知识资本的“H—S—C”结构

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A•Stewart)最早系统地界定知识资本的内涵及内容。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论文和专著中,如《知识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财富》1991年6月)、《你的公司里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资本》(《财富》1994年月10月)、《知识资本:组织的新财富》(1997年)等。他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三者的互相作用中,并称之为知识资本的“H—S—C”结构。

1.2.2 知识资本的“E—I—E”结构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斯维比(Karl Erik Sveiby)在1997年《新的组织财富》一书中,把知识资本的构成分为三个方面: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即知识资本的“E—I—E”结构。

1.2.3 知识资本=无形资产

英国学者安妮•布雷金(Annie Brooking)1996年在《第三资源:知识资本及其管理》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知识资本的涵义与构成。以及评估、存贮、管理知识资本的全过程。她认为:知识资本是“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企业=有形资产+知识资本。

1.2.4 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

瑞典的列夫•埃德文森(Lief•Edrinsson)设计出知识资本的评价模型,其核心思想是: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自己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斯勘的亚(Skandia)公司1993年发布的《知识资本年度报告》,被认为对知识经济的理解具有里程碑意义,沙利文将其公式化[2]

总之,在知识资本理论中,企业的目标是知识资本的积累、增殖和实现,是知识资本的运营。

2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

根据知识资本理论关于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主要观点,可以对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或建模做出以下解析和判断。

2.1 建模一

图书馆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用户资本。

这是根据斯图尔特的“H—S—C”结构来建模。

2.1.1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形成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而持续投入的资本。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在许多场合下人们往往将其相提并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曾明确提出: “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人力、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状态,我们把它称之为人力资本”。显然,作为资本和财富的转换形态的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而投资恰恰是区别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劳动活动中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则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殖的资本形式。

就图书馆而言,每一个图书馆都是由具体的人力资源组成的。员工和管理者可以具体到: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资历、特长、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水准等具体指标,以及数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

人力资本则是在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的基础下所制订的工资、福利、奖励、培训费、再教育费、差旅费、招聘费、办公费等具体开支,是因人而异的。其总量反映了人力资源持续工作应投入的人力资本。同时也反映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制度,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本投入中的差异性。

图书馆人力资源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表现为图书馆集合劳动力、集合服务力、集合创新力、集合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这必须在人力资本运作、管理中进行差异性的整合和持续投入[3]

2.1.2 结构资本

结构资本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与图书馆整体结构、总体布局、长远规划相适应的、阶段性的、具体的功能结构、布局、规划;以及与硬环境相匹配的软环境的治理设计状态和方略(包括岗位设置及资本投入);

(2)信息资源配置(存量配置与增量配置)状态及其总价值量;

(3) 图书馆无形资产总价值(含图书馆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网络使用权、数据库使用权、版权、以及各种合同、协议规定的权限);

(4) 维持上述几项资本运营的管理模式及其成本。

2.1.3 用户资本

对于图书馆来说,用户资本实际上是图书馆使用价值的体现,是指读者或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所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总和。可通过读者到馆率、满足率、利用率、网络点击率、文献覆盖率、专题服务、情报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服务等图书馆功能性指标进行用户获益资本分析,可结合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中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得出量化评估值[4]

2.2 建模二

图书馆知识资本=图书馆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无形资产总价值量)+外部结构资本(无形资产实际使用价值)。

这是根据维斯比的“E—I—E”结构建模。

斯维比将知识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个部分,内部结构资本为雇员的知识和技能在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传递提供支持,而外部结构资本则保证企业知识资本的最大化。其实,斯维比对知识资本的表达与斯图尔特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将结构资本划分为内部、外部,具有明晰、简洁、操作性强的特点。

就图书馆知识资本而言,内部结构资本主要指图书馆信息资源总量及其无形资产总价值量在图书馆内部的有序、有效、合理配置和构成;外部结构资本则是指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使用价值的体现,是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率或效益,以资本为依托的知识传递有赖信息与用户和读者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特别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参与,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持续增值和趋于最大化[5]

2.3 建模三

图书馆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维持用户服务系统运转的资产)]。

这是根据埃德文森和沙利文有关知识资本的建模。即: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

埃德文森和沙利文认为,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以潜含的、未编码的知识和技能的形式存在,因而它们是依附于个人的,个人对它们拥有所有权。一旦未编码的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就能成为企业的知识资产。结构性资本是指不依附于企业人力资源而存在于企业组织的其他所有能力,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因素。其中,无形的部分可包括企业的信息技术、用户数据库、经营流程、战略计划、企业文化、企业历史、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等。而有形部分则包括财务资产、设施和企业资产表中有价值的所有项目。在结构性资本中,知识资产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编码知识是企业商业创新的重要依托,加强对编码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知识创新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资产向市场转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会起重要作用,经营性资产包括分销网络、供应网络、服务力量和组织的外部能力。经营性资产也是结构资本的重要内容。

根据埃德文森和沙利文的知识资本结构分析,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以及理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知识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建模为:

图书馆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维持用户服务系统运转的资产)]。

其中,人力资源指图书馆从业人员,其计量方式以人力资本为主。但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抽象的、动态的、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形态,这些知识或技能依附于具体的人而存在,是可编码的、能编码的、潜在的知识贮备。经人力资本投入、激励、优化组合,特定的人力资源可以形成特定的集合劳动力、集合服务力、集合创新力、集合管理力,这些综合能力不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可持续增值能力。

结构性资本:包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

已编码知识资产:主要指图书馆信息资源总量(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含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价值量。

经营性资产:指维持用户服务系统运转的资产。包括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如:岗位设置资本投入,馆舍增容装饰费,设备增添、损耗、维修费,资源耗损、维护、更新费,水电费等。

模式中更加明晰地突出了“以人为本”和“用户至上”的知识管理理念。图书馆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是在已编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的,是对已编码知识的再编码。对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进行人力资本投入、激励、优化组合可以形成集合劳动力、集合服务力、集合创新力、集合管理力。这些人的综合能力在持续与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结合过程中,可产生持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即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持续积累、增殖和实现。用户或读者是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的最大受益者

[6]

2.4 综合建模

知识资本理论有效地扩充了传统资本概念的内涵,知识资本概念拓展了物质与非物质资本的联系,并将企业的基本活动整合在知识资本的运营中,揭示了企业和其他组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即以员工和组织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的资产——知识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就知识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性观点,尤其是关于知识资本结构的不同描述,结合图书馆实际,进行了不同的建模,旨在表明各种描述的意义及其与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的关系,留有可以商榷的余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根据上述各种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一个更加具体的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基本模型,对知识资本理论在图书馆的实际运用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基本模型”是在知识资本理论基础上,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结合图书馆运行基本结构来进行系统综合建模的,模型中,图书馆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源或信息系统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不断发生信息流、价值流的交换、互动、转移的[7]

其中,信息流可归纳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主要环节。

价值流可归纳为内部结构知识资本和外部结构知识资本两部分。

管理调控则是以知识管理为统领的系统反馈机制及其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子系统的分层管理。

图书馆知识资本实际上就是信息流、价值流、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集合无形资产。

因此,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是通过知识管理对信息流、价值流、人力资源进行的动态组合。

模型中,输入环节、处理环节、输出环节及其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分别表现了信息流和价值流的三个不同阶段和状态,系统中信息流和价值流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机制是构建信息积累和知识资本积累的基本机制[8];其中,内部结构知识资本和外部结构知识资本的结合,反映了信息流和价值流向用户转移的系统正馈倾向,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知识管理则是在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反馈控制、调节的重要机理。在下节“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中,将展开对这一机理的探

讨。

3 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

3.1 模型应用

为进一步贴近图书馆运转实际。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可将图书馆具体职能纳入模型中,构建更加复杂、详尽的“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模型”见图2:

从“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模型”中可以看到,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与图书馆信息流控制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就是信息流、价值流、人流(人力资源含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完全可以展示在同一模型中。

3.2 系统分析

3.2.1 输入环节

是信息筛选的重要关口,应根据具体馆的任务、性质、目的在藏书和信息搜集策略、经费预算控制范围内进行信息的遴选,信息源一般划分为三个遴选区:

A区:主要指传统信息源,如印刷型图书出版社、新华书店、报刊杂志社、发行社、出版中介机构、科研机构、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物、专利发布机构、政府出版物等。图书馆购置传统文献是一项基本开支。

B区:主要指网络协议信息源,涵盖国内外主要网络信息源,但由于各系统图书馆、各类型图书馆、各具体图书馆的任务、性质、目的的不同,所选择和购置的文献信息内容是大不相同的,因而B区信息源及其范围是因馆而异的。一般认为一旦B区的信息被选定,图书馆就在该范围内享有知识产权协议授权的网络信息合理使用权,当然也应承担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B区对各馆来说是一个大小有别但相对封闭的环,范围可适当或实时调整,选项受经费影响较大,一般应纳入经费预算[9]

C区:是信息源开放系统,对图书馆来说是信息预选区或备选区,包括已知或未知的信息源,不管是已知或未知信息源,在未签订订购协议前,该领域信息一般处于限制使用状态,当然免费信息除外。C区信息源受知识产权法规保护和调控,合理有限地使用这部分信息,在信息开发中要做大量的信息检索,网络网址登录工作,视专题、专门需要,投资及时开通具体信息源,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高素质在此尤为重要。

总之,在输入环节中,其要素包括:信息筛选、资源共享、信息增量、搜集策略、订购经费、人力资源投入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这些要素是构建图书馆输入信息流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开启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的阀门。

3.2.2 处理环节

是图书馆的中心环节和主体工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无论是对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来说,都事关图书馆运转效率,其间,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值得注意,其价值在统计或入帐中一般以价格数值计入馆藏财产,但信息的使用价值已凝聚了图书馆员的劳动价值,无形资产特征更加突出,且其使用价值的高低还取决于读者使用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变数值。

在处理系统中,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中心或主体,包含信息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现代化技术设备配置、岗位部门系统设置等要素,其中,人力资本价值(未编码知识)、信息总量(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是构成知识资本的重要因素。

处于中心或主体地位的处理系统,一方面联接内部结构,另一方面联接外部结构,是知识资本构成的核心区,可通过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加以区分和甄别,这正是图书馆无形资产特性所决定的。一般认为,价值统计属于内部结构知识资本,使用价值属于外部结构知识资本,两者组合便形成图书馆知识资本。在此要特别注意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只是相对的,而不是决然分开的。人力资源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其价值一般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如工资、奖励、福利、培训费等)加以确定,属于内部结构知识资本;而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则更为灵活多变,充满活力,在相对稳定的信息环境中,发掘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尤为重要,这一方面指馆员素质和觉悟的提高,乐于在工作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技术上创新,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技术需求,让其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是指“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即“以用户为本”宗旨得以贯彻,在资源配置和岗位配置中加强馆员与用户的互动联系,将能促使已编码知识全面、准确、快速地成为读者的知识,以完成知识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移。形成外部结构知识资本。

3.2.3 输出环节

是完成系统知识价值向使用价值转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系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标尺,可以对系统各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信息增殖(信息使用效率),无形资产使用权无偿转让、信息使用价值(信息内容质量与数量的统一),集合服务力输出(人力资本价值与使用价值评估),用户需求各项统计、机读统计数值等各项指标。这些指标是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的结果,也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系统反馈控制的依据。同时,还是进行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参数[10]

其中读者(用户)分析同样可划分为A、B、C三区,在图中已明示,不再赘述。

3.3 系统综合

从系统分析来看,信息流经输入环节、处理环节、输出环节直至与用户发生交流,才能完成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的全过程,三者是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系统间的交叉关系远比模型复杂,并且伴随信息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随机控制,但总的来看,有两个基本流量是明示的,即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方向,两者经人的控制整合成知识价值和使用价值向用户传播或转移,如此周而复始,知识资本在循环中不断产生价值积累,由此看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正在于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不仅增殖了自身的总价值量,而且在其往复循环中,让不断增加的用户(读者群)持续享有连续增长的使用价值。据此,可将系统简化为图3:

图3集中概括了系统中几个主要环节的关系,信息流和价值流在互动、交流、融合、贯通中指向用户,知识管理是调控各项管理的系统反馈机制,其中人的作用是贯穿每一个环节的,并最终达到为人(用户)服务的目的,这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知识资本运营依托的价值潜力和关键所在。

从管理层面看,该图显示了图书馆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或基础,以用户获益最大为目的,并以知识管理为系统调控机制来完成知识资本价值积累和循环的。

在此要特别注意,知识资本是一种动态资本,同时又是一种循环资本和集合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循环是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信息具有增殖效应,在反复使用中可充分体现该项效应。知识资本的每一次价值循环都伴随信息流而进行,在完成知识价值转移后,图书馆知识资本并未因此而丢失价值,反而形成了新一轮知识资本积累,周而复始,日益递增。从一般价值观看,图书馆似乎是一个消耗型实体,往往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知识资本理论价值观看,图书馆的运转不仅没有丢失价值,反而不断递增和积累着知识资产价值,其社会效益的高低,可通过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加以量化。

图书馆角色的社会存在价值在于其知识资本最大化具有相对无限性,这取决于用户对图书馆永无休止地持续利用,而其资源更新和用户服务系统的连续运转则有赖国家和社会有计划的持续投入,这也正是国家要为图书馆立法的原因所在,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机制才能真正纳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以确保图书馆知识资本彰显社会无形资产特性,将知识价值持续地转移到公众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这是维系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比重和资源配置,公共资源的知识资本积累、运营和实现及其社会效益的大小,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吴江. 知识创新运行论.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67-97

2 袁庆宏 .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36-58

3 毛赣鸣. 图书馆无形资产引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95-124

4 毛赣鸣. 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情报资料工作, 2004(1):59—62

5 毛赣鸣. 略论社会无形资产.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2):85—88

6 毛赣鸣. 图书馆社会无形资产效益的资本化分析. 情报科学, 2004(4):419—42

7 毛赣鸣. 杨桂荣 图书馆无形资产特性研究.医学信息, 2004(12): 821—825

8 毛赣鸣. 图书馆立法基础与理念.图书情报工作, 2004(3):51—53

9 毛赣鸣. 黄盛卿.试析网络信息源权限.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4):32—34

10 毛赣鸣. 图书馆社会无形资产及其评估 .图书馆论坛, 2004(2):157—159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赣州,341000

收稿日期:2006年12月1日

A Study on 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Library Intellectual Capital

Mao Ganming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builds a basic model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ibrary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makes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library intellectual capital.This paper brings to light the transferring system of knowledge of the library by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synthesis.

Keywords:Intellectual Capital;Intellectual Management;Transferring System of Knowledge;Sociointangible Assets

推荐访问: 资本运营 图书馆 机制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