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课程建设

时间:2022-03-23 09:08:0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检测技术在企业自动控制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改革《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在首钢(企业)的实际运用情况,并结合目前《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改良课程设置,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课程建设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检测装置,其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在工业生产控制和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的工业控制不是单独使用一种传感器,而是综合运用多种传感器来组成现场的检测仪表,这就对从事检测控制工作的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我校加强了《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运用型教学环节。

一、自动检测技术在首钢(企业)的运用情况及其对人才的要求

通过专业调研,笔者了解到,目前首钢(企业)已经完成了自动控制设备的改造升级,带有智能模块的传感器是自动控制检测系统的核心部分。如首钢沃特曼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机电公司的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线材厂的线材生产线、连铸控制过程的结壳、厚度检测、板带轧机的钢带头部形状、全钢状及轧辊形状检测等都使用了传感器技术。可以说,自动检测技术遍布于首钢(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

随着自动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我校必须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加快课程建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学生。

二、《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方式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是独立设课,传统的课程教学受设备的制约,教学以讲授检测技术概念、结构与原理为主,实际测量为辅,学时比例为7:3,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

三、《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校在讲授检测技术概念、结构与原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实际测量的讲解,学时比例为5 : 5 。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把静止、抽象、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变为运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能凭借实习或参观来理解课程知识,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校为专业教室配置了模拟自动门生产线等控制系统作为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演示,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检测仪表,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1.内容上

随着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课时大为减少,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把讲授重点放在检测技术的运用上,选择典型的、常用的仪表,如电阻传感器、热电偶等进行全面、细致地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形式上

在保留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我校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专业教室的现有条件,争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达到5 : 5,把理论讲解与实际测量有机结合起来。如通过对自动门的开启、关闭的控制检测,对模拟生产流水线进行分段控制、全线控制调试及检测等。此外,在教学新型传感器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探究性学习。

生产现场的检测控制系统已向工业控制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内容,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制约,一些先进的设备无法在教学中使用,所以我校应充分利用首钢(企业)这个大课堂,加强理论教学与生产一线的联系,带领学生深入现场,让学生不断获得前沿技术信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森,黄杭美.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首钢技师学院电子工程系)

推荐访问: 自动检测 课程建设 转换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