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21 10:05:16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会计改革与经济改革一样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传统的会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等新问题、新情况。为此,文章就如何正确地看待我国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使会计改革继续深化,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尽快适应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 会计改革; 发展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一种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状况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实验科研阶段;二是自发发展阶段;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四是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中我国进行了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及管理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的轨道。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1.我国的会计软件正由简单的以事后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出现了一系列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

2.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账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仍在相当多的单位中并存,真正实现甩账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3.地区发展不平衡,会计电算化应用范围小,普及率不高。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沿海地区的企业与内地企业、工业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在应用水平、深度、广度上差距十分明显。在东部发达地区,在外资企业的感染下,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都实现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大部分也都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但在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有些企业仍然采用手工账,效率极低,普及率不高,严重阻碍西部经济的发展。

4.会计电算化人才不能满足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5.会计软件商品市场规模有限,缺少高档次的会计软件。财务软件是一种基于一段时期特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下的软件产品。目前,市场上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业版财务软件,其信息采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其所开拓的市场却非常大,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在核算上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电算化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因此用户在选择软件时只看到软件公司对该软件某些功能的演示,经过本单位的具体应用才发现有很大的差异,不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特点,即使软件公司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了部分改动,其软件模式的大局已定,很难尽如人意,用户只能放弃该功能的利用,最终影响了企业电算化的效率。

6.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7.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不够完善。由于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统一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内部衔接性差;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从容恢复原来的数据。

8.会计软件存在缺陷。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入程度,也关系到能否顺利做好“甩账”工作。但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扬,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容易产生问题。

9.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改进措施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保证会计工作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电算化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工作,应做到:

(一)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

1.要继续贯彻好《会计法》和各项财务制度,保证制度和法规的真正落实。目前,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还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心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3.加快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动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因此加快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事业是竞争的先决条件。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1.会计人员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而且还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从经营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需要来说,要有一批合格的会计人员。他们应当掌握专业知识和财务制度。能够严格自律、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当好管家。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是下力气建立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通过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3.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首先,做好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根据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确定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其次,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分工,要根据每个会计岗位业务量的大小和繁简程度,同时考虑会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实行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以尽可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第三,制定轮岗办法,定期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轮换,使每一个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都能熟练掌握,从而提高本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工作考核办法,保证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三)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1.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企业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企业领导人应当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全面负责;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督促和监督,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二是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根据《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总会计师组织领导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企业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总会计师负责对本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三是明确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各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四是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会计部门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物流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业务联系。因此,必须明确责任、科学分工、加强协作,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中,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相结合。其主要是: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财分离、账务分离等制度;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领导和部门对限制性岗位定期进行检查的办法等。

3.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确定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对制定的审批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企业内的费用支出要实行“一支笔”审批,编制凭证先审核后记账,开支票实行印鉴分离复核制,堵塞各种漏洞,使企业的财务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一是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每年初,对企业领导、总会计师、财务科长以及有关机构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予以下达,从而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对超过限额的财务收支制定明确的报批手续。二是确定财务收支审批手续,对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应当履行的手续及其应承担的责任予以制度化。三是明确对财务收支中违反规定的业务收支,由经办人、责任人、审批人等共同承担经济责任。

(四)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会计软件及数据管理制度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配备专职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同时要注重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会计工作人员积极钻研会计电算化业务技术,以适应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2.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建立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分析的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3.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和国外会计电算化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有如下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1.企业全面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随着世界经济步入了一体化、信息化进程,现代企业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谁走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前列,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技术,谁就能占据国家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信息技术的重要手段就是电子计算机。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成熟

1.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细致的标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会计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审计准则不久将制定,这一切都将促进会计软件的标准走向成熟。

2.会计软件的应用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运用会计软件的转账、核算等自动功能,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应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向规范化、商品化、通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商品化会计软件更加实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会计软件得到了高速发展,一大批经过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投放市场,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丰富的软件。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是核算类会计软件,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软件通用和简易,即软件通用化程度高,易学易用,实施期短;软件品种单一,即大部分软件为微机上的会计软件,一套系统几乎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用户中使用;功能不够完善,即大部分会计软件基本模仿手工会计处理过程,较少考虑会计的管理功能。这些在今后几年中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或提高,商品化会计软件也会更加实用。

(三)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1.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2.面对加入WTO、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企业应重新定义新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全新规则。以前那种缺乏前瞻性、国际可比性、闭关自守的会计信息,已经跟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具有透明度、更加可靠,并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国际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与推行,将对传统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原有财务软件的形象,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技术时代,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会计工作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推进我国会计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 广州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程编写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具体会计准则教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中华财会网.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思考[EB/OL].2003-07-30.

[6] 薜云奎.会计大趋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7] 秦育红.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9-09-25.

推荐访问: 发展趋势 现状及 会计电算化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