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男性女性化缘由及趋势浅析

时间:2022-03-16 10:11:37  浏览次数: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使得一批例如:王嘉辉(艾比)、刘著等被称为“伪娘”的男性群体出现在大众面前,并刷新着大众群体的观念,并对青少年在审美和价值取向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传统渊源、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以及用国外情况来进行对比,来浅析这一社会现象。

关键词:男性女性化;趋势;审美

一、引言:

四川日报联合四川在线展开了关于“男孩越来越女性化,你发现了没?”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忧虑。其实早在1998年,就有学校开始了对学校中男孩子不够阳刚这一问题的研究,但仅仅停留在教育管理上。

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于性别认同和对两性行为“错位”的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次元”中喜爱女装的男孩被称为“女装大佬”,但因在现实实践的长期运用,这一词渐融入社会成为亚文化的一种。研究中,这样的人被稱为“伪娘”。巧合的是这个词语也出自日本动漫。鉴于研究的特殊性,将从书籍资料和网络搜索以及访谈来进行研究,希望能从这一社会问题得到启示。

二、传统渊源——魏晋时期的性别认识错位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的主导思想,但在魏晋时期,儒学的地位严重冲击,加上黑暗统治,儒生的社会责任感备受打压。“竹林七贤”的遭遇就能反映那个时代追求和现实的差距所对读书人的影响,以及对儒生阳刚的承担社会责任形象的认同感的冲击。孔子所倡的“君子之道”中的勇,在政治上的正义性在魏晋很难推崇,士人所应有的形象在这一时期缺位。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性别不同所孕育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依据人们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男性应有阳刚之气,女性应有阴柔之美”[1]当长期社会混乱使传统观念对人们思想束缚减弱时,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魏晋,这种审美就错位了。但魏晋的男性女性化,可以说,仅仅停留在上层,因为老百姓承受不起高额的女性化费用,国家也不会允许潜在的兵员女性化发展。

三、社会环境影响

1、教育影响

笔者所在省区为劳动力输出大省,有大量留守儿童,从小被交给老一辈抚养,如果监护缺少了男性角色,那么对男性角色的认可就有可能缺失。Tb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与其母分手,将其交与婆婆抚养。父子间缺少交流。有交流,其父就很容易以一种压迫的、不容置疑的态度相对。使其对于男性角色在小时候就产生反感,加上喜欢宫斗剧,模仿其中角色行为和说话方式,走路扭扭捏捏,说话软绵尖细。

学校教育也存在问题。有调查显示,校园师资以女教师为主,幼儿园更是如此,男教师主要担任科学学科和体育科目老师。一些学校对此推出了应对方案,譬如,成都的盐道街小学就让男老师当“副班主任”,尽可能增加男教师与孩子的接触。[2]

2、社会与女性影响

艺术创作的男性女性化是为了人物形象和避免传统社会中贵胄对女性角色的追捧导致的人才流失。现代男性女性化在影视的表现却不是上述原因。

女性对此影响很大,母庸置疑,追星和明星周边的消费大都由女性完成,这决定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满足女性的需求,也就是说,需求反作用于生产。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高都有助女性审美对娱乐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另外,也许是传统的糟粕思想影响的原因,女性在择偶标准上更倾向看起来比较柔弱的男性,不管其是否真的缺少攻击性。

四、韩日女性化浅析

女性化趋势对日本影响较大。据相关数据,日本自卫队2016年大约有37%的军人年龄超过40岁,2017年征兵计划只完成了77%。除没有义务兵役制和经济回暖还有个重要原因:据一家公司统计有33%的20至34岁男性有女性化倾向,而这个群体和日本征兵目标年龄组(18至26岁)相撞。

另外,日本女性化趋势最直观的表现即漫画产业的“娘化”,其内容广泛,不管飞机军舰还是麦克阿瑟都在娘化的范围。但其很受欢迎,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日本青年对于战争、历史、暴力和男性角色的态度。

韩国女性化趋势反映在影视上,影视的一些男性角色,如《太阳的后裔》的柳时镇,将原本危险的战争环境的战斗动作变得戏剧性,其中的男性角色没有了传统军人中的刚毅和决绝,多了女性所喜爱的阳光和温柔,此剧受到热烈欢迎,这可能是此剧的定位,但也能看出韩国国民其对如此男性的习以为常。

五、男性女性化趋势及应对

我们不妨将男性女性化当做一种个性解放来讨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将个性解放划为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社会关系不再当作异己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共同控制下。人们将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拥有自由个性的人,”虽“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共同财富”还有待努力,但因为“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这种个性解放也应该是一个过程,即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相对发达的环境下的渐变。也就是说,男性对于自身的认同应取决自身。

在社会和平发展的前提下,女性对于社会审美的影响会越来越充满导向,原因有三:1、娱乐大众媒体对女性口味的青睐;2、女性在某先方面的不安全感传递到择偶标准;3、温柔女性形象在社交上更比粗犷男性更有优势。一些作品中描绘了未来的男性“看看那几个人,她(他)们脸庞俊丽……身材苗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的”“大底谷打断了人类女性化进程,但因威慑时代而来的半个多世纪的舒适的和平,使这一进程加速了”[3]不仅仅是刘慈欣,一些作品也有类似的描述,但前提都是人类的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社会中。有趣的是,社会发展应趋向理智,但女性化趋势却往往被看作感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当女性化趋势趋于理性,那一部分对自身性别抱有认同的男性女性化进程,视为“中性化”发展?那么这个过程将不仅仅是男性的变化,很有可能也伴有女性的“中性化”,只不过因为女权运动的发展,更容易被忽略。

如果社会永恒的处于和平发展,那么女性化趋势是否不可逆转?综上,个人认为,是的,不管是男性个人对美的追求,还是周围社会的影响都极可能走向女性化趋势。这种趋势在日韩表现突出,也就是所谓的“男色时代”,男性女性化极有可能随着社会的平稳发展而加剧,发生改变情况可能会是:社会改革失败、大规模的全面的自然灾害、战争。在这些极端的社会环境下,不得不需要强有力的男性角色来引导人们走向和平,男性优势才能展现出来。倘若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应与其他几个主要国家进行长期的有关的社会学合作,将女性化趋势量化,且要保证我国的女性化趋势率要远远慢于其他主要国家,来保证兵源绝对优势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一芝,戴忠.《世说新语》中男女角色的审美错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 (27)

[2]江芸涵,张岚.男孩女性化问题出在哪?[N].四川日报 2010年5月20日

[2]刘慈欣.三体Ⅲ[M].四川:重庆出版社,2010年 56

推荐访问: 浅析 缘由 女性化 男性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