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评析

时间:2022-03-14 08:30:23  浏览次数: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科学哲学是源于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科学的历史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 的历史,男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绝对压倒优势。在对科学的男性化进行批评时,她通 过对科学内部隐喻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科学与性别”问题,提出了“动态客观性”问题, 试图在实在论与相对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指出科学既非“自然之镜”亦非“文 化之镜”,而是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这些既反映了凯勒对科学哲学的贡献,也反 映了她对科学的反思有待进一步增强辩证性。

关 键 词: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科学哲学;女性主义;科学与性别

中图分类号: N 0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3758(2009)01-0001-06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Evelyn Fox Keller,1936— )是一位在女性主义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界很有影响的学者,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6年,凯勒出生在美国一个俄裔犹太人移民家 庭。当她还在纽约市的公立中学学习时,由于上大学的姐姐的偶然的介绍,凯勒迷上了 弗洛伊德的理论,并决心将来要成为一位心理分析学家。后来,她哥哥又将她引入科学的世 界,在昆斯学院学习了一年后,凯勒转入布兰迪斯大学,专业为物理学。一开始,她选择物 理专业只是为了加强背景训练,为未来进医学院学心理分析做准备。结果,在学习物理的过 程中,凯勒反而如鱼得水,并“爱上了理论物理学”。1957年,她又成功地申请到了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为哈佛大学攻读理论物理的研究生。在哈佛,人们曾问她,“你难道 不知道在哈佛没有一个女生成功地成为理论物理学家吗” 的确,作为一名学习物理学的女 性,她在那里感到十分孤立和不自在,在通过了口试之后,她甚至想放弃物理学。一次,她 在访问冷泉港时结识了许多和善的生物学家。最终,她回到哈佛大学物理系,在一位正转向 生物研究的教授的指导下,以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方面的论文在196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 74年,凯勒在纽约州立大学开始教授妇女研究的课程,从此正式开始了她作为在另一个不同 领域的研究者的生涯。

凯勒的科学哲学研究涉猎历史学、生物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她是研究女性主义 与科学的权威之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Feeling for Organism(中译本名为《情有独钟 》),《对性别与科学的反思》(1985)和《生的秘密,死的秘密:论语言、社会性别与科学》(1 992),《重绘生命:20世纪生物学中的隐喻》(1995),《基因百年》(2000),《关于模型、隐喻 和机械的生物学发展的阐释》(2002),另与人合著《进化生物学中的关键词》(1992),合编《 女性主义的冲突》(1990)和《女性主义与科学》(1996)等书。

一、 凯勒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

1. 凯勒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给了人类无尽的福祉。 二战之后,随着一些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的出现,人们开始对科学的神圣地位进行怀疑和 反思,许多批判西方主流文化的思潮也应运而生。

最初,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批评和历史学之类的人文学科,但随着研 究的深入和扩展,科学也成了女性主义学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相应地,女性主义对科学哲 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当中,女 性主义的科学批判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其中涉及的范围包括:平等研究(或者说为什么没有 更多的女性科学家),对生物学的利用和滥用在种族主义、同性恋和性别歧视研究中的作用 的考察,一种客观的、与价值无关的科学的可能性,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的文本来阅读的研 究,以及女性主义的科学哲学,特别是认识论的研究,如此等等。不难理解,在这些研究领 域当中,科学史的研究可以说是更为根本性的,是其他研究的基础。女性主义科学史的研究 大致可分为四类:①对于在科学史中被遗忘了的妇女科学家的寻找;②辨识在社会和科学的 结构中阻碍妇女从事科学的障碍;③考察科学怎样规定以及怎样错误地规定了妇女的本质; ④分析科学的男性本质,研究在科学的规范和方法中由性别而来的扭曲。总之,女性主义科 学史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西方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女性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视角。它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 值观念、学说或方法论原则,“它的目标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那种能够被用来指导和造就 女权主义政治实践的知识”[1]。女性主义,作为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提供了一种 独特的 批判视角。从批判角度看,女性主义以特有的分析方法向科学的不合理性大胆挑战,不断探索 科学领域更广阔的空间,成为人类对科学反思批判的一笔宝贵财富。凯勒是女性主义的一位 典型代表人物,她既是女性主义学者,又是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当女性主义的批判涉入 科学领域后,让学术界许多学者感到困惑的是:科学研究与性别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联系,如 果有,两者又是如何相关联的呢

女性主义在当代作为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尤其是对 全球妇女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女性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立场,已贯 穿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之中,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女性主义 作为反思科学的重要学术思潮,一直处于不断自我完善之中,它的持续发展向人们展示了其 自身具有的一定合理性。

2. 凯勒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凯勒科学哲学思想的主要认识论来源是库恩与奎因的理论。库恩的范式概念,对前科学和科 学的界定,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女性主义也发展了库恩 思想中的非理性因素和相对主义的思想。凯勒在提及库恩对她的影响时指出,库恩的《科学 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为有责任感的学者扫清了一个思索的空间,在这里,学 者能够研究科学探索中特殊的社会与政治语境的正式角色。这样,《结构》一书就为科学的 女性主义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研究领域,正如《结构》一书出版几年后所表明的那样。如果科 学知识在其发展方向上,甚至在意义上是依赖于社会与政治力量的,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 假定,“性别”,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扮演着如此重要角色的力量,肯定在科学中也扮演着 同样的角色[2]。在凯勒看来,科学的发展与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库恩扩大了科 学探索的范围,为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奎因对观察与理论问题的论述,坚持自然主义的整体论思想,为凯勒的科学哲学思想在认识 论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凯勒说:“当前科学的历史与哲学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一种对自然 科学的目的、方法、理论甚至实际数据的重新评价,这种东西并不是被写在自然之中的。所 有这一切都服从于社会力量的构造,……性别的、社会的、心理的和政治的规范是不可避免 的,它们同样也影响着我们所问的问题、我们所选择的方法、我们发现的满意解释,甚至我 们所信赖的值得记录的数据。”[3]32按照奎因等人的“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所 有的知 识都离不开语言的共同体,不存在所谓的必然的客观中性的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对于科学 理论与观察的关系,奎因集中关注相应的语言形式。他认为,理论是指一种句子的集合或联 结,对于特定的共同体来说,观察的句子则是那些直接、确定地与该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感觉 刺激相关的句子,当遇到相同的情况时,所有的成员都会给出相同的判断。这种语言共同体 的介入,使观察具有的条件性、相对性的社会历史性质得以显现,并决定了观察证据和理论 之间的关系,因而必然渗透了社会、心理甚至性别的因素,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二、 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 科学与性别的问题

“科学与性别”是一个突出的边缘事例。科学在其诞生之初似乎就是以男性为主宰的神话。 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是源于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科学的历史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 男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绝对压倒优势。

凯勒在对科学的男性化进行批评时,通过对科学内部隐喻的批判性分析,对科学进行了反思 。凯勒在《对性别与科学的反思》一书中批判了培根对科学的性别隐喻和性别术语,把科学 看做是男性,女性看做自然有必要揭开面纱和穿透的神秘性。她在书中写道:“性别的 比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把这些比喻看做是好的丈夫(即科学家)在统治 着母亲(自然)。”[4]“不要仅仅运用凌驾于自然过程之上的和善指导,科学有权力 征服它,并动摇它的基础而击败它。”[3]36她认为性别隐喻和性别术语并不是一个 语言的偏见,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西方哲学传统中。

自从性别概念被女性主义用来作为意识形态的分析工具,而不是生物学上两性生理差别的分 析工具后,这种工具为女性主义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凯勒指出:“如果科学知 识在其发展方向上,甚至在意义上是依赖于社会与政治力量的,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假 定,‘性别’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扮演着如此重要角色的力量,肯定在科学中也扮演着同样 的角色。”[2]凯勒在考察历史上关于科学和知识的各种描述时发现,在“科学的” 与“ 男性的”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对等关系,把智慧和科学当做男性的专利,科学家被视为一种 无可怀疑的男性职业。凯勒认为科学知识本身以及获取科学知识的方式都被赋予了男性特征 。凯勒指出:“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工作与家庭的区别日益突出, 与此相适应的是现代科学在极力促成智慧与自然、理性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的分裂。随着女 性逐渐失去其特征,使得现代科学产生了一种变质的、世俗化的机械自然观念。”[5] “女性与科学的分离”并非只是女性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在于社会环境加诸其身的有形 的 、无形的影响力。主流社会科学的规范模式是由男性创造和规定的,从其研究领域和对象、 主题和内 容、方法与结论等各方面来看,都是符合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科学中的性别”它并 不在对科学中的女性、性和性别的各种分析之间流动穿插,而是在对科学生产中的性别、语 言和文化所进行的多学科研究之间穿插流动。

2. 从静态客观性到动态客观性

在主流科学观中,科学区别于非科学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价值中立和无偏见的客观性。传 统科学观的客观性就是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一般说来,这种科学观的客观 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对自然的反映的科学知识是客观的,这是科学知识的最基本属性 。说科学是客观的,就是宣称科学提供的观点是关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事物是什么”的精 确描述,是在与其他物的关系中被发现的对事或物体的正确观点。其二,是科学方法论意义上 的客观性,即科学提供的观点是人们根据非主观、非任意的标准提出、接受和拒绝一些假说 和理论,从而形成的观点。它包括假说、理论依赖于建立的数据资料是客观的,获取数据的 观察实验设计、取样是正确的,数据没有被观察仪器的设计的缺点所歪曲,人们根据这些数 据提出假说和理论时没有偏见和先入之见。

近十几年来,科学的客观性被重新评估。女性主义者哈丁指出,客观性所指意义并不是单一 的,例如,它至少被用于以下四种情况。第一,客观和不客观被认为是某些个人或其团体所 有的属性,即父权式的、“男性”的属性。显然,这种客观性的问题在于它并不考虑科研结果 是否具有经验上或理论上的充分性,也不关心科研人员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而仅考察研究 者的性别。第二,客观性被认为是知识假说的属性,陈述的属性。第三,客观性也被认为是 人们觉得很公平的方法或惯例的属性。第四,客观性被认为是某些知识探索社群的结构属性 ,就是以现代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典型[6]171-172。而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 认为:“客观性是指分别诉诸研究的信念、个体、理论、观察和方法的一个特征。一般包含 这样的意 愿,即让我们的信念由事实或一些公正的、非专制的准则所决定,而不是根据我们希望事情 应该怎样的愿望来决定。”[7]这种客观性体现了科学共同体的行为意愿,而不是客 观事物本身折射的性质。

其实,客观性概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框架,而是“假设、看法、渴望和反感的一种杂乱 集合”[6]172。传统的客观主义宣称,一切科学活动都秉承客观公正、价值无涉的 原则。不论是科学研究制定的目标、使用的方法还是最终的受益人,都是价值中立、客观公 正的。但是面对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传统客观性却闭口不提。面对这 样的问题,传统的客观主义则认为:科研活动并没有受到歪曲与破坏,而是实施活动的人们在 科研活动中实现客观性最大化时草率行事和不够严谨造成的。凯勒选择了一个动态的客观性 概念。她将其阐述为:“一种知识形式,它承认周围世界的完整独立性,但的确也认识到我们 与这个世界的相关性,这种知识形式保留并依赖于这种相关联系。因此,动态的客观性并非不 是 一种移情作用,它是一种他人的知识形式,来源于情感与经验的共同主体,以便按照他和她 的认识,丰富对他人的理解。”[8]这种动态的客观性可描绘为“情感与认知经验的 相互 作用”,不是主观与客观的断绝,而是主观经验的运用,是一种爱的形式,能够促使产生一种主 体与客体合二为一的感觉[9]。凯勒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客观性是心理自治的认知 对应物” ,与一种静态的自治感相联,静态的自治又与自我和他人边界的焦虑相联。凯勒认为,自我和 他人分离的焦虑被定义为男性气质,从中完全分离独立出来的现实或自然被构想为具有女性 的特征。凯勒认为,分离就是一种控制形式,只有在一种爱的合一中才可能被消除,所以她采 用动态的客观性。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撰写的《对性别与科学的反思》一书中,凯勒认为,17世纪 目睹了男性原理和女性原理之间的争论:头与心相对,纯粹知识与情感知识相对,支配对象 的态度与同认识对象相结合的态度相对。十分扼要地说,凯勒的客体关系理论(主要是从心 理分析方面)是,因为小孩子的主要监护者无疑是母亲,所以在关于性别的自我定义方面, 小女孩儿和小男孩儿处于不同的立场。因为小女孩儿主要是由成年女性(主要是母亲)照顾 管理的,因而可以持续地保持她们的身份认同,但她们却具有移情倾向的更大能力。然而, 如果小男孩儿要确定恰当的男性身份,他必须与母亲相反通过与她分离、建立差异、在 他自己与母亲之间划出界限来定义自己。在这方面,他主张自治,“因而才发展出那种 与知识的主导科学形式相互关联的认知类型,即超然性、客观性、对于干预和控制认知对象 的全神贯注等等典型的‘男性’品质”[10]。凯勒认为,这种分离、差异、界限的 描绘和强调自治,不仅是我们的男性概念的核心,而且是我们的客观性和科学理性概念的核心 。凯勒一直强调,她在对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将性别归属于(男性主义)科学的那种性别化的 立场,应该看做是针对附着在科学之上的性别象征主义的指认,而不应看做是针对科学从业者 们的心理取向的指认。 凯勒的分析代表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客观性在传统上与包含着主客分离特征的男性气质相关 联,这不仅使女性难以在科学界立足,而且科学本身也被歪曲了。定义的循环过程被建立起来 ,结果是不仅我们的理性概念是男性的,而且科学的权威影响着我们的男性概念。重要的是要 注意到,如果这类论证是成功的,那么,由于它们的性别本体论,它们将不只是应用于生物学 和社会学,而且应用于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全部学科[11]。

3. 在“自然之镜”与“文化之镜”之间

近代科学萌发时期的伟大成就说明,自然界并非神创的,也与人的意愿无关,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是科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论,它反过来又成为一切科学研究的最大前提。科学是否 揭示世界的本性,提供科学实在的知识 实在论者认为,科学提供的是有关世界本性的知识 。反实在论者不认为科学揭示世界的本性,提供客观实在的知识。实际上,实在论与反实在 论的争论由来已久,二者的争论主要涉及实在、经验、语言与真理之间的关系[12] 。

凯勒试图在实在论与相对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指出科学既非“自然之镜”亦非 “文化之镜”,而是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在放弃主流科学观的“镜式”哲学或 “真理符合论”的同时,凯勒试图解释作为工具的科学在历史上成功地起作用的方式。凯勒 认为,理论与实在、知识与真理之间并不存在真理符合关系。在主流科学观中,科学的描述 性语言被视为是透明的和中性的。在凯勒看来,科学及其描述性语言都不可能是价值无涉的 。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相似性和关联,也就是说隐喻在科学描述和理 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和观念叙述都根植于隐喻。这些隐喻提供了观察自然的 不同框架,并导致研究领域的观念更新。因此,科学并非是完全的“自然之镜”。与此同时 ,凯勒也认为语言不能“构造实在”,忽视物质的、非语言的、我们称之为“自然”的那些 活动的基础作用是愚蠢的。科学理论既不能理解为自然的“真实反映”,也不能理解为文化 的“忠实反映”。由于这两类反映之间是相互干涉相互介入的,凯勒认为或许科学理论可理 解为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形式的“足够好的反映”,以此寻求一种足以说明科学描述的功 效而又承认它对社会文化的依赖性的非实在论的特殊框架。

三、 凯勒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的贡献与局限性

凯勒对科学的批判从最初关注性别问题到后来关注科学,从揭示科学活动中的性别偏见深入 到对科学本身的批判,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变化过程,其实质是“从科学研究中 的女性问题到女性主义的科学问题”[13]。可以说,正是这种问题意识和性别意识 成为凯勒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生长点。

凯勒在学术理论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凯勒对科学与性别问题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凯勒首次使用“性别与科学”这一术语,关心男性与“男性气质”的概念,对“ 科学与性别”的起源、历史与政治进行了考察,认为性别与认知是相关的。因此,凯勒女性 主义的视点对于一系列认识论问题的解决,具有批判性和建构性两方面的意义。

第二是凯 勒关于科学客观性的描述,她提出了“动态客观性”概念,从而丰富了对客观性的研究和理解 。女性的科学将致力于发展它的参与者的文化的差异性,并且通过我们的多元化方法揭示我 们渴望了解的客观现实的各个不同方面。显然,这并不证明女性缺乏科学所需的客观性、公 正性,实际上,“客观性”、“公正性”与情感并不对立。科学家们缺乏或压抑情感并不是科 学的要求,从公正、独立这种意义上看,科学研究并非是不动情感的。相反,最富有创造性的 科学研究往往是热情所驱动的。女性的这种情感性价值取向并不影响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反而还有助于消除理性的冰冷性。女性作为研究主体,以女性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改造 世 界,表达了女性自己特有的能力、特点及心声,使我们揭开科学冷漠、疏离的面纱,看到了科 学女性至情至性的真实面貌。我们应该承认,科学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尽管它 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纯粹的没有任何主观成分干预的客观性。因为我们不可否认具体科学 的科学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特定的文化和语言。尽管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时代精 神会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科学知识之中,但是科学知识还是有客观性的。因为科学实践的客 观性决不是任意排除主观方面,相反,是以主观方面为前提的。如果科学结论往往超出个别 人或集团的明确目的、意向或希望,那么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或集团的意志毫无意义,而意味 着(用一种比喻的说法)这里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它在量上和质上超出了个人或集团的意 志 ,但每一个意志毕竟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凯勒的动态的客观性的观点不是要完全反对传统的 客观性,而是试图通过“女性的特质”扩大原有的客观性并丰富它。现在看起来,客观性 不是、也不可能是普遍的和基础的,以某种方式凌驾于社会和时间之上,或超越社会和时间 [14]。从主流社会中的客观性概念,到哈丁的“强客观性”,到海伦•朗基诺的关于 共同 体客观性的论述,再到凯勒的“新”客观性,无不体现了这种变化。凯勒追求的这种“新”客 观性更具有辩护性,是较少宏大叙事的客观性,是拥有某种爱的特质的客观性。

第三是凯勒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批判。尽管凯勒并不追求新的科学模式的建构,但是她还是对女性主义科 学拥有独特的看法。凯勒对科学实在论的批判可以看做是对认识论的客观主义批判的进一步 深入。与后现代女性主义者相比,凯勒对科学实在论的批判更加温和、更加留有余地。凯勒 把科学理解为对实在进行干预的工具,强调了以科学的工具性特性取代其“镜式”反映特征 。因此,科学对实在的干预和介入本身就是科学描述的一部分,科学知识无论如何是负载价值 的,理论与实在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符合关系。

但是,正如西方许多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女性主义谈论了科学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却不能 从事任何科学研究。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其一,凯勒对传统认识论所揭示的知识客观性以及普遍性提出了疑问。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凯勒对于科学客观性的解释未免有些极端。凯勒鲜明地指出,“科学的”、“男性的”和 “客观的”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等的关系,即“科学的=客观的=男性的”。凯勒认为,传 统的客观性作为一种世界观制约着男性和女性的选择。所谓客观性只是男性的客观性,是用 来维护男性统治者利益的掩护性工具。

实证主义把科学知识视为对自然的“镜像反映”,完全忽视了科学活动中的主体的力量,而 女性主义总是独立于客观实在去理解客观力量,于是,任何显示客观力量和人类认识自然的 实践活动从一开始便被清除掉。这里的问题关键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科学知 识,科学中性别意识形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迄今为止,现代性的女性主义认识论 ,在它们所倡导的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原则下,“产生了一种客观性的意识形态,这 使得它自身与情感和价值分离,与此同时,并没有给予它自己的认知定位以认识论意义的保 证”。

其二,凯勒对传统认识论中二元结构的统治逻辑进行了挑战,但其批判并未脱离二元结构的 传统模式。在批判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凯勒也试图建立自己的女性主义认识论,通过强调 女性体验和女性知觉,注重体验和情感以纠正传统偏重于理性的思维模式,以平等协调的关 系来取代传统认识论的客观性和二元结构。凯勒在批判知识的二元结构和男性模式的同时, 却又强调女性认知的优势和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这使其重新落入男性认知的圈套。

其三,女性主义所言的科学与现实中的科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 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是 凯勒所批判甚至是否认的, 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家都承认这种客观性。 其次, 凯勒是用 比喻和想象的语言去描述科学的具体内容, 而不是对科学结果的逻辑内容进行分析。 再次, 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对科学的存在问题不能进行任何解释。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凯勒用自己的实际努力,去揭示在科学视野中持有偏见歧视的所有关于 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凯勒试图改善的正是女性的生活,“并把自己看作是来自学术界的边缘 和间隙的颠覆性力量”[15]。她正是看到了传统的科学哲学无法解释“性别”这一 变量在 科学中的作用,从而步步深入地追问,进一步对主流科学哲学的理论前提、假设提出挑战,最 后,她要求变革传统研究范式,建构使女性经验得以呈现的女性主义科学研究范式,真正消 除传统科学的男性霸权。我们可以看到,对科学的批评不一定就是坏事,科学正是在批评、 辩难中在合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前行的。

参考文献:

[ 1 ][KG1][ZK(]李银河.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 北京:三联书店, 1997:2.[ZK )]

[ 2 ][KG1][ZK(]Keller E F. Kuhn, Feminism, and Science [J]. Configurat ion, 1998,6:17-18.

[ 3 ][KG1][ZK(]Keller E F, Longino H E. Feminism and Science[M]. Oxfor 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 4 ][KG1][ZK(]Noretta K. A House Built on Sand[M]. Oxford: Oxford Uni versity Press, 1998:195.

[ 5 ][KG1][ZK(]吴淼,郑辰坤. 科学和性别相关吗 对女性主义科学观的反思 [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12):13.

[ 6 ][KG1][ZK(]桑德拉•哈丁. 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 认识论[M]. 夏侯炳,谭兆民,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

[ 7 ][KG1][ZK(]吴小英. 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M]. 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71-72.

[ 8 ][KG1][ZK(]洪晓楠,郭丽丽. 女性主义经验论科学哲学评析[J]. 自然辩证 法研究, 2005,21(11):39.

[ 9 ][KG1][ZK(]Keller E F. Reflections on Gender and Science[M]. New H 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116.

[10][KG1][ZK(]艾丽森•威利,肯特•荷加斯. 女性主义与认识论[M]∥欧阳康. 当 代英美哲学地图.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730.

[11][KG1][ZK(]凯瑟琳•奥克鲁利克. 科学的女性主义解释[M]∥牛顿-史密斯 WH. 科学哲学指南. 成素梅,殷杰,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166.

[12][KG1][ZK(]邱仁宗. 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现代科学哲学概述[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45-146.

[13][KG1][ZK(]Sandra H. The Science Question in Feminism[M]. Cornell: Co 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6:9.

[14][KG1][ZK(]斯迪芬•弗尤兹. 客观性的社会理论[M]∥奥利卡•舍格斯特. 超 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的话语.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73-1 84.

[15][KG1][ZK(]伊夫林•福克斯•凯勒. 性别与科学的起源、历史与政治出自 第一人称的表述[M]∥希拉•贾撒诺夫. 科学技术论手册. 盛晓明,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 2004:65.

On Evelyn Fox Keller"s Though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of Feminism

HONG Xiao-nan, JIANG Hui-zh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 an 116024, China)

Abstract:Evelyn Fox Keller"s though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came from that the feminist s realized tha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was masculinistic all the time, i.e., hum an males predominated in either quantity or quality. Criticizing the metaphorica l male chauvinistic viewpoint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he revealed three pro blems: science and gender, dynamic objectivity and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ac tualism and relativism. She pointed out that science is neither the mirror for t he nature nor the mirror for culture but a refle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the nature and culture. Those arguments represented Keller"s contribution to th 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revealed that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was in need o f what she reflected on science.

Key words: Evelyn Fox Keller; philosophy of science; feminism; science and gender

(责任编辑: 李新根)

推荐访问: 福克斯 哲学思想 评析 凯勒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