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

时间:2022-03-14 08:05:56  浏览次数:

摘要:哲学只有发生实践转向,才能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从而成为革新时代、服务政治所不可或缺的内在变量和策略考虑。这表明哲学没有任何远离政治而单独存在的权力,它强大的生命力就植根于对当代政治变革的实际参与中;它的全部问题和根本使命就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以往那种附着于空头政治表层的“时评式哲学”及其教科书框架,充其量只是政策语言的汇集和实践规范的名录,早已严重背离了政治对哲学的功能期待;而受后学精神的牵引,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所产生的“差序格局”,又平白增添了当代哲学人的政治虚娇和学术稚气。

关键词:哲学;政治;异动效应;差序格局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9)02—0038—07

收稿日期:2008-10-1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取向与研究范式”(HSU2007—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荣英(1963-),男,河南尉氏人,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教授。

关于哲学与政治互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且比较深入,形成了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共识。众所周知,原先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那种动辄对哲学理论进行简单粗暴的政治干涉、将哲学论争直接等同于政治上的阶级斗争的恶劣文风曾使大多数人心有余悸,使之长时段地将哲学与政治、思想性与学术性割裂开来,使哲学的操作因缺乏必要的政治导引和护持曾一度沦为“特种逻辑学”的附庸。学者们出于世故和自保,曾一度好为托古之论,偏爱注释经典,甘愿做字句的奴隶而死在古人的句下,也不敢轻易冒犯政治的威严。这种撇开政治谈哲学的理路,严重瓦解了哲学思想的整体性,降低了它的理性功能和政治效应,使之陷入了精神贫乏的窘境。的的确确哲学必须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做形上运思,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政治活动及其社会效应的片面性总结上,但哲学确实又依赖于政治的精心打造,需要补充特殊的政治素养,甚至可以说它只有变成重大政治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换言之,它只有参与现实政治斗争、挺立时代变革潮头才能实现自己,才能真正终结旧的理论形态,不断实现自我创新。

正是由于哲学对政治的淡出,长期以来,诸多学子都误解了哲学,使哲学变成“没事找事”的概念游戏,其为政治服务的那种奠基性意义就荡然无存了。而丧失了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哲学要么变成浅表性文化的装饰品,在庸俗中走向堕落;要么变成蜗居象牙塔中细细品味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欣赏得了的高级精神奢侈品——抽象概念,这又使之在纯洁中走向了堕落。事实上,哲学上一切思想创新的必要,都根源于革新时代的政治需要,哲学作为伟大的时代真理,乃是对当代政治需要的最深远的反省与思考,其生存的合法性及发展的必要性完全取决于对当代政治需要这种最深远的精神自省中。哲学的超越品性不在于只从事纯粹的理性批判,而在于积极超出自己,为当代政治的发展进行理论谋划,并为之确立一种前进性的方向和民族化的政治立场。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些未经严格审视、反思和过滤的“时评式哲学”不能直接引入哲学思维的深层,而具有准政治特征的教科书框架反而导致了哲学的失语、平白增添了哲学人的政治虚娇和学术稚气?以政治讲哲学,让哲学滞留于政治生活的直接性事实里,为何使哲学丧失了那种形而上的感召力和引领力,而出离政治谈哲学,让哲学只从事“无原则的批判”、“无立场的表述”,为何又使哲学陷入了全局性的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质言之,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后批评语境下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所产生的“差序格局”?又该如何深刻表述,才能捕捉住哲学与政治的切身性关系?这就是本文所刻意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渴望能带来一些有益启示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当代哲学陷入尴尬处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与当代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实践效应处于多重纠缠中。由于这种效应本身的壮怀激烈和错综复杂,以之作为切问对象的哲学研究,明显卓异于同时代的其他学科而成为一种准政治学或者政治哲学。当代哲学给人的主要印象是,它总是以时评者的身份出场,总是滞留于或热衷于对当代政治实践的时事评论上。当然,这种时评式表述,对于哲学确保自己与当代发生一些文化认同和实践认同,并保持自己与时代的敏感性以及研究的前沿性,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这类反思,是无深度的反思,是对前提和基础性问题的反思,它只构成了真正的哲学研究的前提条件,而不能代表整个哲学研究,或者说,它只是一种研究,而非所有的研究,更非最重要的研究。真正的哲学研究,都能容身于历史逻辑之中,能深入到社会历史本质中进行形上运思,以重建当代精神世界。而那些跟风式的时评无论如何也无法沉淀于历史逻辑中。若对“时评式哲学”的功利性价值哄抬过高,对其应景式政治效应无边放大,就会过分干扰哲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时代主题的理性过滤、文化归并和实践反思。“时评式哲学”所牵带出的一些浅表性的文化反思,不构成时代精神的自我发明和理性重构,更遑论能成为时代精神之精华并代表先进文化之前进方向了。然而,受它的严重影响和内在牵引,总能够使一些道貌岸然的精神产品,理直气壮地出入于民族理性的殿堂之上,对时代的走势和民族的未来等大题目,侃侃而谈、指手画脚,而那些作为人类精神家园守护者的哲学人,却对这些充满思潮化、时尚化、碎片化的哲学时评,没有经过任何认真的检讨、质疑和过滤,就完全予以认同并全盘接纳于哲学的神圣殿堂中,使原来品性极高的哲学研究被许多不确定性的时事批评所裹挟,被一些杂芜丛生的“政工话语”所笼罩,从而使之陷入无根性、跟风性、庸俗化和泡沫化的危险境地,并导致了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和“差序格局”。当代哲学人对这种“时评式哲学”的认同,压根儿不是发自肺腑的自觉肯定,而是被某一时、某一刻特定的政治效应所控制下的盲目误认,是在某种外在权威规训引导下无意识地屈从和服从,这种不情愿的被迫接受显然会直接损害哲学研究的自足性和自净力。哲学研究只有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脱身出来,出入穷究时代精神所构造的知识氛围中,渗透并融身于人类理性发展的历史逻辑中,而又能够不受特定政治的、实践的等多种文化效应和意识形态指向的暗示、提示和限定,这样才能真正从事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精神生产、思想创造的工作。的确,在哲学这个行当内,从事教研工作这些年来,人们很有感触的往往不是那些纯学术的东西,而是那些蕴含着特定政治功效的精神产品。因为,这些时评式的哲学表述和逻辑论证,似乎完全放弃了那种特殊概念自我构造、自我繁殖的老路,而是急切地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政治效应、制度规训等“特定的历史上下文”保持紧密无间的相契关系。应该说正是这种相契关系而非哲学自身的

推荐访问: 异动 格局 效应 哲学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