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边塞诗,射天狼

时间:2022-03-13 09:55:36  浏览次数:

主题。

在喀喇昆仑高原中印边境空喀山口战场遗址,官兵们奋战数度春秋,用上万立方米的石块,在胜利山上镶嵌了一面铺展天际的巨幅五星红旗。在贺兰山下的青铜峡谷,戈壁尽头隆起的山梁上,一道“踏破贺兰山缺”的巨幅标语,是驻陕甘宁6支部队的官兵,在野外驻训期间联手打造的文化景观,每个字都有一个半足球场的面积,让岳飞当年誓雪靖康之耻的雄心壮志,成为激励当代军人建功边塞的旗帜。同样,在阿里高原班公湖畔,库尔那克堡哨所的几代官兵,用一座山头的碎石,在一面山坡上垒出了“祖国在我心中”的巨幅标语,将边关军人“祖国高于一切的信念”塑造成了大山的记忆。

从“文化娱人”到“文化育人”,不仅是军营文化观的嬗变,更是文化强健基层“筋骨”的生动写照。位于伊犁河谷的阿拉麻力边防连,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诞生地。连队的一代代官兵把这支连歌唱了半个多世纪,也践行了半个多世纪。今天,戍守在这里的士兵不仅在连队门前的巨石上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雕成了五线律动的歌页,而且还利用上世纪60年代老兵们创业初期建设的老营房,建起了边防斗争史馆。驻守在昔日伊犁将军府地的新疆军区边防某团,则通过军地共建伊犁将军府旧址,为左宗棠、林则徐等清代爱国将领修故建馆,将他们的边塞诗词、绘画,刻石勒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官兵“艰苦奋斗,为国戍边”的斗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占国土面积1/3的西北大地,在6700公里的风雪边关,到处都能见到方兴未艾的当代西北边塞军旅文化。诸如“国旗山”“军魂峰”“地图岭”“好汉墙”“刻诗崖”“英雄山”“胜利峰”随处可见。仅在新疆边防一线,官兵们精心打造的军旅文化景观就有1万多处,成为万里西线一条瑰丽多姿的风景线。目前,有130处已经被当地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边塞军旅文化,是植根西北雪山大漠、冷月冰山的

军营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中的边塞新诗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精神因素在战争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精神力量渗透着全部军事领域。”纵观人类战争历史,无论是棍棒飞舞、箭镞穿梭的冷兵器战争文化形态,还是导弹翔空、铁甲奔腾的当代信息化战争文化形态,无一不是先进军事文化立足不同军事斗争实践推进军事文化创新的产物。当代边塞军旅文化,是植根西北雪山大漠、冷月冰山的军营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中的边塞新诗,烙印了“能打仗、打胜仗”西北军旅文化印迹和先进军事文化的鲜明胎记。

广大官兵吸西北高天之灵气、振军营阳刚之雄风,精心构建的各种军营文化景观,把一座座荒山、一片片戈壁,开辟打造成了官兵休憩愉悦、滋养心灵、锻造品格的“精神港湾”。

在天山深处,新疆军区联勤某分部一座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库区,周围上百公里范围内没有一户居民,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唱歌拔河看电视,打球照相爬山头”,是常年驻守在这里官兵的全部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他们充分利用库区长期原始封闭状态中完整保留的自然景观,山石树木,草原河流,打造独有的库区军营文化,立体式创新发展边塞军旅文化,开发出了60多处极具天山风情的包括“边塞诗墙”“石刻走廊”“根雕园区”“微型园林”“雕塑群景”“奇石兵阵”“神木百草”等军旅文化景观,成为官兵们平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最佳去处。3年中,这个库区的官兵们依托自己建造的军旅文化景观创作的绘画、书法、摄影作品,有160多幅在全国性报刊发表,有30多首诗歌、散文、动漫和DV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

“写尽边关将士甘与苦,唱遍千里军营正气歌。”这是镌刻在南疆军区战士业余演出队大门上的对联,也是全区15支战士业余演出队的共同心声。他们是活跃在1/3国土上的文艺轻骑兵。常年上高原、下边防,走大漠、进戈壁,坚持“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被基层官兵誉为“先进军营文化的传播者”和“离不开军营的心连心艺术团”。在长期的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中,他们立足边关军营,“弦”翻塞外新声。

他们当中,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创作人。在深入部队服务基层的创演活动中,亲身感受昂扬向上的边关军旅生活,零距离感知鲜活跳动的军旅脉搏,全方位体验朴实奉献的军人情怀,真情感悟忠诚献身的军人使命,自编自演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火热军营生活、展示当代军人风貌的作品。小品《常相思》《第十个雪人》《骆驼刺》,歌曲《当兵走阿里》《神仙湾》《西北兵》《喀喇苏》,舞蹈《送你一支红雪莲》《高高的白杨》《给水兵》等一大批出自官兵之手的作品获得“战士文艺奖”、全国“群星奖”、中国戏剧奖,有的还走上了“全国双拥晚会”的舞台。

在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舞台上,来自西北边关的士兵放歌金城兰州:“瑞雪一夜白了边哨,边野远山炊烟袅袅,几朵绿花雪海弄俏,边地风光这边独好。”一首《边地风光》唱出了边地之美、士兵之美、和平之美。而来自喀喇昆仑高原的南疆军区战士业余演出队创作的歌曲《西北兵》,则用“我爸爸年轻时也在西北当兵,马背上巡逻翻山越岭,肩扛一支老式半自动”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白描了过去式的边防时代,而“我”当兵的现代进行式中,用“也是爸爸当兵的年龄,我也来到西北当兵,几年的高原兵当的是潇洒威风”,通过对比让听众看到了新一代高原边防军人“5000米的雪山顶,咱也能唱出10里歌声”的浪漫情怀和豪放的铁血气概。

在全军“战士文艺奖”评选中,一部部飘着西北高原边关雪花儿,一首首流着黄河长江源头清溪的作品,常常让评委感动。情景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讲述了帕米尔高原一个以海拔命名的哨所——5042哨所半个世纪的故事。5042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源地,也是全军目前4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驻军点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戍边斗争中,一代代官兵在这片“生命禁区”像钢钉一样牢牢钉在风雪国境线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感天动地的“卫国戍边”奇迹。今天边防已经进入“科技戍边、快乐戍边、健康戍边”时代,万里边关已焕发了崭新容颜。情景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以3任哨长的意外相逢,讲述一个哨所变迁和共和国60多年边防斗争史诗。

小品《雪中情》的创作,则应了“悲情涌大爱,惨烈壮诗风”。新疆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驻疆部队在抗击冰雪灾害,救援人民群众的斗争中,用生命践行服务人民的宗旨。某部演出队参加救灾的官兵,在漫天的风雪中孕育出了《雪中情》。还有宁夏军区贺兰山战士军乐队创作的宁夏坐唱《心泉》,展示的是给水工程团的官兵,视民如天、爱民如天,前赴后继,为西海固各族群众找水打井,掘百眼甘泉,浇开幸福之花的故事。一曲古老的宁夏坐唱,将塞外回族风情融入军旅兵韵之中,唱出一段塞上新曲。而女子群舞《天鹅湖畔》则是士兵与自然和谐的唯美之作。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湖畔,是新疆军区某联勤分部一所野战医院所在地。医院的女兵与天鹅朝夕相伴,共守一池湛蓝的湖水,共享一座洁白的雪山。天鹅湖畔的女兵创作《天鹅湖畔》,就以唯美的舞蹈语汇和流淌着诗韵的舞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兵与天鹅的情感,演绎成了巴音布鲁克最美的画卷。

足迹遍布西北,歌舞边关生活。全区15支战士业余演出队,以平均每年上百台晚会和2000多场的演出,丰富着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成长为大西北军营先进军旅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文化脉动,薪火相传;边塞军旅文化,打造的不仅仅是官兵休憩愉悦、滋养心灵、锻造品格的“精神港湾”

古人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呼唤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需要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先进军事文化,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显著标志,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

西北部队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了具有西北特色的当代军旅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号召全军要“坚持时代要求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吹响了文化兴军的集结号。历史和现实,交织着我军薪火相传的文化脉动。以强化官兵精神支柱为魂魄的基层文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带兵人大手笔描绘军营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西北部队基层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砥砺前行,呈现出气象万千蓬勃发展的喜人格局。各部队军营文化建设被纳入各级党委工作筹划、纳入部队战斗力建设、纳入“双争”评比和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同步展开、有机融合、互促发展。随着部队全面开始“文化列装”,让素有“软实力”之称的军事文化,真正推进到战斗力生成的层面,基层文化生活出现巨大飞跃。目前,全区部队95%的师(旅)和100%团级单位建成造型美观、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实现了团以上单位全部有图书馆,连队、哨所有阅览室,有的还建起了网上图书馆。一座座现代化学习室,发挥着思想阵地、学习园地、训练课堂、娱乐天地的强大功能,催生服务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基层文化建设大踏步向前发展,成为西北军营文化春潮涌动的巨大“引擎”。空前高涨的文化创新力,催生一系列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部队团以上建制单位和所有边防连队完成了师歌、旅歌、团歌、连歌创作和部队简史编撰,整体推进了营区特色文化建设。军区部队广泛开展的涵盖大西北部队全要素、全员额、全方位的,以“弘扬传统的红色文化、卫国戍边的边塞文化、凝魂聚气的励志文化、争先创优的典型文化、鼓舞斗志的野战文化、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寓教于乐的益智文化、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防患未然的安全文化、团结奋进的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军营先进文化建设,为军区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重要精神支撑,极大地促进了部队军营文化创新发展。

如今,无论是地处关中平原的“猛进雄师”,还是驻守秦岭山脉的“拂晓劲旅”,先进军营文化已经融入到官兵日常生活,渗透到学习训练之中。21集团军“拂晓文化”系列,包含了军史文化、战斗精神、英雄模范、士兵风采等7大板块,以史、书、画、诗、唱、影像、图说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推进。47集团军重新确立军歌《说打就打》,唱出“猛进雄风”,组织拍摄《黑山阻击战》,固化军魂,推广“好九连”建设大学校大熔炉经验,分别在驻陕和驻河西部队中,形成“猛虎文化”“狼族文化”。各部队持续开展的“文化月”“文体周”“唱演日”“赛诗会”活动和“边地英雄”书法绘画等活动,以“鼓之雷霆,润之风雨”之势,活跃了基层文化,陶冶了官兵情操,激发了斗志。这独具西北部队特色的军营文化,正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特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里,涌起连天的烂漫,鸣响澎湃春潮,引领无限风光。

人们常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大西北的当代边塞军旅文化建设,设计在顶层、建设在基层、落实在官兵。战斗在阿勒泰山深处中哈边境一线的塔城军分区,在建设军营文化中,从锻造官兵的军人诗质入手,持续开展“守千里塞外边关,背百首边塞诗词”和“写边关将士情怀,颂边防建设成就”活动,培育出了一大批新边塞小诗人、小画家,先后有26名官兵出版各类作品文集29部,70多人被当地文联等协会吸收为会员。仅小白杨边防哨所,就有26人成为能写会画的小能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充满浓郁边塞气息的作品120多件。阿里军分区组织边防官兵创作出版的《当兵走阿里》系列诗歌集、散文集、书法摄影作品集,已经成为高原军旅文化建设的鲜活缩影。

信息时代,边关不再遥远。2012年一群来自西线边关的官兵,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红色营养,利用信息技术,创作出了名扬全军的“红色延安”系列动漫作品,让我党我军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走进了网络时代的荧屏,成为引领先进军旅文化,拓展边塞军营文化,丰富部队业余文化的开拓者,为部队“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了具体形象教材,作品荣获全军第四届动漫作品创作最高奖,并于今年10月代表中国军队参展国际动漫博览会,成为我军首次亮相国际动漫舞台的力作。

大西北是诗。大西北是边塞诗的故里,也是边塞诗的遗址。通往西北边地的路,是一条文化苦旅。只有灵魂行走,才可以领悟一代代共和国西北军人悲壮的人生走向:

“他们像隐忍的骆驼,不畏风沙弥漫,不惧烈日炎炎,不恋芳草野花,不惑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惮道路的艰险漫长,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于是,戍守在这里的士兵说:“谁若是患有肾虚阳痿,最好来这里补肾壮阳;谁若是精神颓废萎靡,最好来这里补神健脑;谁若是心灵龌龊,最好来这里净化洗涤;谁若是患有软骨症,最好来这里重新铸造生命的山系……”

特邀编辑:赵 磊

推荐访问: 边塞诗 射天狼
[边塞诗,射天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