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云横秦岭总是家

时间:2022-03-13 09:54:03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王西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兼任中国书画影视艺术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西安美协主席等职。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西京曾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4600多幅。出版《王西京画集》《王西京作品集》《中国历史人物画传》《无产阶级革命家肖像画辑》等作品集及文化论文集《开源》等著作、录像带计20多种。在国内外大型画展中获大奖14次。其作品以人物画著称,是我国当代画坛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王西京先生撰写的《云横秦岭总是家》,以一位艺术家的目光和独特感触,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文秦岭的多姿多彩,也向我们提供了秦岭保护与开发的多种思考。

编者按:世界只有一个秦岭,她有幸耸立在我们的家门前。

关于秦岭的人文、生态、环保以及如何科学开发和利用其资源,造福人类,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

关爱秦岭,就是关爱我们的家园,更是关爱我们的未来......

终南捷径可延展

在《世界奇案的最后线索》中,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失落,曾牵动了海内外亿万人的心。而比这一国宝还要早五十余万年的完整类人猿头盖骨就在陕西终南东段的山麓下。也就是说,在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远古祖先就曾在秦岭下安居乐业,始创了人类文明。

穿一路田园风光到玉川印沟,好客的青年男女,会为你热情讲述秦皇玉玺的真实故事。中国第一枚象征王权的刻物,它的本家也就在秦岭的玉隅里。

在富有江南意味的一抹水田边缘,秦岭余支王顺山段佛寺俨然,儒、道、佛、师被人们以大千壁塑的形式而融为一体。那广袤而富含情理的精神家园,给人深切的心灵洗涤。

著名诗人王维把自己的茅舍结在这里。在一川山水的隐逸里,写出了极富禅意与画境的诗作。“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向樵夫”的描写,每每读来,令人神清气爽,凡俗之念为之一消。如果没有山居的惬意,何得其诗文的超脱!

韩愈在谏佛骨的公案后,贬谪潮州。途经蓝田,时逢雪拥关隘,也曾仰天长叹“云横秦岭家何在”,不料,却把一个“为民除弊、不惜残年”的正气元府之舍也永恒地留在了这里。

沿西万公路顺势而上,沣浴、祥峪一带诗画般的高山流水,钻石版幽居别墅区,富贵野逸相间的紫薇山庄,古典现代一体的鹿鸣苑等等,借诸自然景观,融合各般建筑语言,在山、城市、镇、雅、俗文化的交契地段,独辟出一道另类山居文化蹊径,以自身不同凡响的潜功与风容,阐释着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中的能动,演绎着物华时代人类同山水的和谐与亲近。

皇域农业示范园的生态化装扮,高冠瀑布树桩门的原始性点缀。还有广新园民族村、四川酒村、鸿禧阁楼民俗化的金镶玉嵌,特别是祥峪脚下气势恢弘的长安校区的烘托,红河谷中鳞次栉比的华西大学校楼的充盈,使云横秦岭的自然生态景观更加多姿而惹人垂青。

终南山东西两段历史性、现实性的遗存与新锐,无不切实地印证了自然山水的迷彩部位,总是人类生息文化孕育的灵核,在这些地方,人们往往会找到仁智者求索的深深脚印。实质上,王维的归隐,是“终南别业”的需要,当时在京都长安有他的高官厚禄。他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是其动人肺腑的山水田园诗篇,也是一个文化人在政治与生活的罅隙里图存并谋求发展的术略观。

据说,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雅士文人去那里做客,李白、王维、储光羲等著名诗人多有涉足。他们通过山居博取一个隐士的名声,然后通过裙带之桥,被人延请而出山,这也就成了谋官的捷径。“终南捷径”便是这一历史现象的简练概括。

因而,我们如果能在别馆的旧址,重新打造一个原本蓝图,以展现昔日的生活图景,不仅使人们可以清晰地洞见往昔的红尘时空,对历史学有一个实质性的解悟,而且,在一种复杂的心理审视过程中,发现自己与现实的反差及距离,从而找准生活的基点,图谋事业的精进。切近了生活哲学的脉搏,一处山水文化景点的建设才会因实质而产生强场引涉作用,成为热点、焦点。

在充满诗情画意与神奇传说的辋川,如果循“二十咏”的踪迹,按图索骥,植茱萸,培宫槐,模城坳,建欹湖,立竹馆,修苑阁,然后收集王维诗画,整治明人碑石,雕塑诗人肖像,在辋川辟建一座高层次与大容量的纪念馆阁,一方面可为集我国自然园林之盛的风水隐土增加一个亮丽的景点,同时,又为文化艺术人及爱好者乐居颐养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去处。

从终南山山水文化景点的建设来看,无论是山居的样式,还是居山的规模,都会在精神家园的起点上,决定山水文化开发的得失与成败。如何在建设中寻觅并推衍家园生活的内涵,便成为现代旅游事业在时代潮流中保持稳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终南捷径。

世外桃源再诠释

以此而观,秦岭北麓的都市功能辐射地带,都可用来构建以生态园林为主题的生活小区。

这些和谐着山水景观、历史脚步与人类回归意蕴的陪都性建筑形式及颐养性生活方式,不但会很好地解决商贸喧嚣给一部分人带来的无奈,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理想家园的形式,与周边县域地带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各自的发展。

构想中的沿山陪都式生活区域与西临、西万、西汤高速公路、绕城高速、环山公路及古城呈大“本”字形结构。

在这个融汇着诸多文化形体的生活大本营里,车流、人流及诸般不同的意识流会传递传统与现代在循环往复中的诸多经变信息。多种不同观念的复合,会在持久的效应中,加速古城的潜质向着现代化立体式嬗变。

其中西万高速公路在碧绿的原野中所拓展出的主轴大道,标志着人工性的大自然介入。它同两侧的辅助宽道一起,在不断向山水的延伸中,诠释着一个不可抵御的规则: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同大自然的完全和谐与生存基点上的绝对一体化。

居山住宅区这个从外向型城市的拓建所延展出来的自然项目,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有利条件在三秦的有机汇合。陕西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这里打造出一个规模性的、具有多重含义、多种风格的陪都文化品牌。借着它,世界文明古都西安在世界的文化格局中便会展现出更强劲的态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们。

在涉山猎水中,你如果不经意走近那山居中现代隐士的一隅居舍,凡花闲草、一脉曲径、参差屋舍、高山流水,在简陋清寒与雍容婉丽中谐而不和地打造出另一种馨香与熙瑞,尽收眼底,沁人心脾。原来,“世外桃源”并不只是一种对现实的悄然隔离,而是有境界者,在另一种物境中对自己别业的审定。

古往今来,总有一部分囿于本体与本土的仁人志士与超脱于凡俗的文化人,他们是一个民族、至少是一个族民的元气之根。他们是想在山水与文化之间引发出对一个时代发展的更深层思索,是想在现实与浪漫的极致结合处,顿悟出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从而在深入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更富于时代特色的经典力作。

因而,在现代的优越条件下,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可能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便利,以便在山水最需要文化及文化人为伍的地方,共筑终南别业,从而以人的文化与人文化来推动山水文化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这些天女散花般的山居别墅,与周边山水、泉石浑然一体,不仅是一个迷人的景点,而且置身其中会导引人们在回归性的思索中,渐悟出生活的真谛,增生投注于斯的热情。

文化艺术人的“终南别业”如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网络,它必然会产生强场效应;它与景区主体性的设施框架相依附,同外围居山住宅区相呼应,共同在回归的大背景下,影射人们的游旅动机与寻根意念,固守人们的本璞真性与超然心念。从这个层次上看,人本理念,的确应当成为陕西山水文化建设的主要切入点与通权达变的不二法门。

对于山水中历代的文化积淀与文人积萃,诸如长安南五台、临潼坑儒谷、韩城司马迁墓、延安宝塔山、榆林李自成行宫、安康禹穴等,也都应在人文与山水的共生效用上下工夫。或寓史于山水,或柔情于文史,或诗词曲赋,或书画雕塑,使沉重的文化反思同山水人文巧妙的相融契合,从而在古与今、恒与变的山水文化哲理里领悟出人类之所以不断前进的一种实质原委。

当然对于这些珍贵遗产,要同一个地区的资源重组结合起来。只有在古与今、新与旧、山与史、水与文的契合点上,选好了思路,将启迪教育性与观赏娱乐性融为一体,山水与其本体及诸多文化载体的最大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山水旅游才会有其可观的综合效益。

从山水的本体特性与其文化征象来看,其魅力与价值,还在于不知春秋的默习与其卓尔不群的风容。

华山独因其雄奇险峻而著称于世,吸引着海内外志于求索的无数勇智者。雄险结晶了华山的深蕴内涵,因而,它才无愧地成为中国的五岳之一。西望太白危峰,终年白雪皑皑。十里不同天的佳景,高下落差大的植被,使它自然在八景之列。

其中一线贯穿的翠华山、终南山、玉皇山各自峻拔竞发极胜而异彩纷呈。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游览秦岭神峰后赞赏说,“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学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

求之不可求,是山水文化建设的极致境界。一界南北的秦岭、华山之险,终南之韵、太白之神,构成了其洋洋大观而称雄华中的绝类风姿,世界孑遗熊猫、朱鹮、红杉的存在,又使它具备了神话般的传奇色彩;加之南北气候交汇中,气韵迥然相异的植被物观及落差带状分布秦岭,可以说是生态意义上的现存活化石的最后家园,是指归于元本与独佳的最富庶而奇瑰的悠长画卷。

无限风光在险峰

鉴于千尺幢的开掘使华山与世界自然遗产失之交臂的事实,让我们不能不在 “造福”人类的进程中收敛贪逸的私欲,把山水名胜的有限开发同无限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一方自然资源在生态水平上永葆潜力与生机,使人们能尽情地受惠于大自然。有了原生、和谐、独具本体魅力的山水风光及自身的遗存,人们在回归的过程中,才会有那么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冲动,从而产生出反思的自觉与投入新生活的热情。

然而,那种穿石受履的牵强,一弯铁犁的附会,更有高架索道的影涉,都在化险为夷的熊式服务上错了招。

为了凸显其险的特色以及绝妙的遗存风光,使攀登者总有那么一种试探性的冲动,景区应尽量少一点现代化设施,少点“脸上刻麻点”的拙劣作为,使求之不可求在奇峰罗列、古松怪石、飞瀑悬崖环绕中潜化成体质与气质的永存。在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危崖峭壁的攀援探涉中衍生为精神的永恒;在劈山救母、博奕虚让、逸神投书、巨灵仙掌等神话传说中形成诗意的氛围。这样以来,华山才可能真正以五岳之尊倾倒所有探觅朝觐者而蜚声海内外,真正成为一切勇志者一展襟怀的精神家园。

“龙脊弹丸方寸地,可挡秦皇百万兵”,这才是华山文化建设上应持的方略。在终南毓秀的一卷诗画里,青山与绿水相映,松涛共泉溪和鸣,史迹同景观相辉,特别是跟这一段曲韵山水有内在渊源的典故,无不使这里的一草一石尽沾着文化的灵气。那极其空灵清脱的诗作“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景象描写,似乎又是对一种人生态度的阐释。在这里凝目的瞬间,总会有那么一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人们这时即会对山水及生活的美产生出一种超然的感动,这或许是“仁者乐山”之缘由吧。

秦岭的这一段,处于地壳褶皱力波峰之间的过渡地带,因而相对比较舒缓多姿,复杂的综合性态势,既造就了诡秘多变的自然生态景观,又孕育了多功用的天然生态环境,因而这里的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比较繁多而珍奇大备,素有“动植物博物馆”之称。

但由于自然灾害、历史扼杀与人为的破坏,古老的孑遗“部落成员”日见其减而近濒危。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实际调查,开展科学研究,从而采取定向性、规模性的补救措施,使终南段阴阳两面都成为世界珍稀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家园便迫在眉睫。古城西安采取“放虎归山”的措施,实行“野生驯化”的策略,图谋“山川秀美工程”,不失为一个有效的举措。但这要和生态及其平衡的规律相吻合,要同保护的终极目标相一致。那种“增加了红血球而降低了白血球免疫功能”的办法,那种“娶来了上门女婿而气死儿子”的作为,都是野生园建设中的大忌、大患。

只有把共生链上的诸多环节处理好,把诸多关系把握好,在适者生存的大原则下,努力处理好新与旧、主与次、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矛盾,使集中的新辟园地同原有物系相互依存,使放养的家珍同野生的物类自然亲近,和中的谱系就会演奏出交响的生命乐章。

太白主峰一段,由于海拔至高,坡度垂直落差大,加之雄险多变的地貌,因而自然景观神奇,人文遗存殷裕,地热资源丰富,特别是四纪冰川的惠赐与带状植物图谱的造设,使太白山素有资源宝库的誉称。

沿途而上的串珠风景区与林林宫观庙宇,组成了自然、人文交融的巨幅画卷。人们在其中品读得出山水诗画的美学内涵,解读得出自然经变的奥妙与历史兴衰的隐秘。

在这里的浏览,往往有一种神幻的迷离与超然世外的感觉,加之温泉浴的颐养、科探之谜的引涉,因而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学者专家多在这里有所涉足,留下了不尽的佳话、佳作。

唐玄宗携贵妃沐浴后赋《幸凤泉汤》,诗仙李白仗剑云游后挥墨作《登太白山》,直至一九OO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逃长安,还到西汤峪爽快了一回。位置、海拔、森林、地热共同构成了太白山自然资源中最富有特色的多维结构。作为我国东经一百零五度以东地区的极顶,其富有传奇色彩的拔仙台已成为多种科学研究的观测台;作为南北气候交汇锋面的四纪冰川,在综合科学研究上也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因而在这里设置科学家考察、生活、颐养的特色营地,不仅拓宽了山水旅游的层面,也相应增强了太白山的学术氛围,利于自身引力与品位的提高。

秦岭深处有“氧吧”

广博、丰富且具有多种功能的森林资源,是太白山山水文化附加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接近原始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其林中每立方厘米一万五千多个空气负离子的存在,是森林财富的集中体现。在大自然所恩赐的这一领地中,不仅可以使人们神清气爽;而且在极简单的闲步过程中,有效调节了人体的微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提高了人体的免疫能力。最近十几年,德国、日本的林区,相继推广“森林疗法”,所谓的森林医院,如雨后的山花,竞相盛开。这种医院,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只是让病人在森林幽境与泉水边散步;有时候,对症地在那些树下杀杀菌,听听音乐。也正是在这看似极简陋的条件下,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人,竟奇迹般的完全康复!

森林浴,的确是人类延年益寿的极好方式。据史料记载,英国寿星弗姆·卡恩因经常坚持到森林散步,竟横跨三个世纪,活了二百零七岁!

陕西秦岭一抹青山,植被保存相对完好,只要我们坚持对生态科学文化的深入系统研究,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相互依存关系,培育完善更新的野生植物植被带,借以平衡生态,并在其中必要的地方散整结合,构筑科学而精巧的疗养小区,这样,就会使这一龙脊之岭肩负起调节风云、调整健康的重大使命。生命之旅、科学之行如果在这一脊梁上成为恒定的存在,陕西山水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便会具有源源不断的后劲。

从人文资源上看,太白山是律宗开创之地,沿途拾级而上,寺观比比皆是。历代帝王官宦、文人墨客、香火弟子的各种文化遗存及逸闻传说,使这里充满了传奇色彩。古遗址与山水相映成景,奇石与奇事相辅生趣;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峰峦及衍生在上面的历史典故,往往会在导游的片言只语中,把人们的思绪引入到一个出神入化的时空。如果把这些历史遗音艺术地转化成情感交换的另类心语,山水文化反映在心理上的功用便会凸显出来。

现代风光旅游,对于精神需求不断增长的多数人来说,已不仅仅是看看风景了。它伴随有摄影、书画、文学、哲学、行为研究诸方面的创造性作为。一抹见景见情的个性化烟峰,会波涉诸家的拳拳心念,驱使他们付之于心智的投注并产生出不凡的精品力作。

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尽情地诠释一个景点、一个景区风光名胜的诸多文化内涵,以助观览者品尝,以为各种形式的再现拓展思维空间,提供更理想的服务,便是现代山水文化建设在经世致用上的又一个可人的切入点。

三秦大地上的山水素以大气胜。区域性、特色性、统一性构成了其景观上的独特体征。因而其文化内涵的解读与表现相对不太繁难。加之陕西文学艺术界极其雄厚的人才实力,因而秦地山水名胜的文化品牌打造便是满箭在弦,只待发驽弹机。

徐霞客、王维以及李白等,曾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里,以自身的热情与才气,在世人的心目中抬高了秦岭烟峰的地位与知名度。相形之下,作为后起之秀的陕西文化艺术界鼎甲一代,自应殚精竭虑,有所作为。

人们可能都还记得孤胆英雄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壶口的惊险情景。也就是在这创造神话的烈烈冲通命门天堑,中国人以自己超绝于世的胆魄与智慧,雕塑了一个敢于压倒一切的龙族后裔形象。他所给人的鼓舞是宽博而久远的。因而一处水域风光与水系文化的存在,并不完全在于赏心悦目的娱乐与排遣,它还要凝结沉重的历史,让人们从中去品味浪潮背后的激奋人生。达摩苇航,屈原投江,魏武观海,无不是对艰难困苦中不息奋进的终极显现。

一方水土一方人

水域,不仅育养了一方风采景观、风土人情,而且圈定了这个范围内人们的共同精神理念;水系,不仅衍生了一个民族所崇拜的文明与文化,并以自己不舍昼夜的习性,发展水边无定无常的哲学。

因而旅游层面上的水资源的开发,除要考虑到观赏、娱乐性而外,还要把一方水土中颐养精神的那些文化理念及其表现艺术形式糅合进来,以利情景交融,文物互见,物境与心境默契,充分利用和发挥独有的资源优势。

陕西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主要水系有黄河水系、渭河水系与汉江水系,其雄浑、深沉、婉丽的体性特色灿然各异,贯穿于其间的驰名景观与遗存,宛若翠珠,不可胜数。壶口瀑布、灞柳风雪、辋川环凑、沮河风水、萧何古堰、龙门瀑布、水陆庵、郑国渠、咸阳古渡、石宫寺窟、红石峡阁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范例。

这些大自然与历史所遗赐予我们的瑰宝家珍,如果好好利用,一定会为方兴未艾的陕西旅游事业注入源源的活力。

但就目前情况看,陕西水系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水域景观缺乏整合性利用,因而一个体系的内在潜力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水域景观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动态性、变化性与兼容性,这就给其带来了地域管理与效益共享上的诸多矛盾与困难。水系旅游文化观上的“瓶颈”现象,相对比较严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屡见不鲜。应对旅游业持续升温,三秦大地面临全面开放的紧迫时势,强化大旅游意识,改革管理体制,推行资源共享,打破瓶颈,开源浚流,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个水系有一个水系的景观、文化特色,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兼顾,求同存异,尽可能在各自的特殊功能上实现一体化互动、一条龙服务。“一家法”在水文化旅游上的科学运用,必定会洞开一个新的天地,使山水游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体化互动,是指一个体系内的风物、景观、民俗、历史积淀、文化艺术载体等互为依附,相应而动。其文化形式,多指其动态性的一面。古都的唐乐舞,长安的社火、鼓乐,华县的皮影戏,合阳的线线戏,洛南三弦书,商南花鼓戏,安康小场子,白河赛龙舟,安塞腰鼓,志丹县的踢场子,洛川蹩鼓,绥德秧歌等等,都是富于地方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精萃。如果相对把这些组合起来,参与到地域水上景观的乐游活动中去,介入效应,就会在火爆的场面中,加速景观、文化、民俗的潜在性融合。如果使水域乐游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存在,其开发与发展自然会因内在的动力而持续、持久。

一条龙服务,是指共同体系内一应的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为游览者及相关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切实使他们有一种“如归”的感觉。

相应的,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基础性设施的滞后性制约,反映在水域旅游上的困难比较多。明显的问题是进不来,住不下,吃不好,游不尽兴。这也是水系文化旅游之所以出现“瓶颈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相关困难还未曾解决的情况下,集团性的一条龙服务便显现了自身先天性的优势。

物华天宝看三秦

仅以洽川湿地生态景区的服务工作来看。作为一处具有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资格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其区内的一应服务设施远远没有到位,根本无法解决日见增多的较高层次游观者的一般需要。

这里不仅馆舍简陋、规模太小;道路不畅,无法行车;食品单调,无人问津;而且服务工作人员也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人们在这里走一趟,大都会留下没多大意思的感觉。天然美景对服务工作的无奈,正是这个极具魅力的“窈窕淑女”君子不好逑的实质原因所在。

由此而观,科学整合水系文化资源,在互动中实施一条龙式的服务,对陕西旅游事业来讲,是其步入辉煌的根本希望所在。

水域景观相对而言,只是一个牌子。只有深入挖掘,有机整合,优质服务,才会打造出为自己所独有的品牌,才会互动互惠,产生出不菲的社会、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水系也是孕育一个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摇篮。黄河的雄壮与西北人的豪放、长江的清湛与南国人的明睿。不言而喻,以水的流域为线索,人们往往会找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明与文化繁衍变化的清晰图轨。黄河、渭水、汉江,其冠名的汉字本身,就可寻觅到炎黄部落自北而南辗转拓迁的大体脉络。因而,从历史学的角度,结合水系文化来研究民族文明与文明史,也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拓展了水域景观旅游的思路与道路,而且在根本上提高了水系文化的品位与知名度。

山水,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诞生地,也是一个民族家园精神的归宿地。只有在挖掘、整合、重建上做好了文章,山水文化旅游才会凸显出自身的潜力与价值,才会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与社会进程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并不断走向新生与壮大。

陕西位处黄河中游腹地,一岭、两原、三条水系自身的风光与历史遗存滋养着它。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余力在这里交合,古丝绸之路在这里起点,十三朝在这里定都……因此,把三秦大地打造成了独甲天下、富甲天下、极具魅力的景观文化风景线和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指日可待。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解。陕西山水正面临着全方位、多角度大开发的千载难逢机遇。回归正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只要我们以家园建设为核心,以品牌、规模、产业化为突破口,在山水文化层次的延展上努力下工夫,凭借着资源上的雄厚优势和大政策扶持,陕西的山水旅游事业一定会鳌头独占,称雄华中。到那时,世界奇案的最后线索,在这里都可以一一找到。

推荐访问: 秦岭
[云横秦岭总是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