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山东高青西汉墓出土画像石

时间:2022-03-10 10:20:54  浏览次数:

zoޛ)j馝f主题鲜明,形象简朴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是西汉时期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的石刻精品。

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走向。墓口距地表1.2米,距墓底深8.5米,南北长3.2米,东西宽1.5米。墓坑四壁经过加工,形制规整,底部内收。距墓底1米处有一周14—16厘米宽的生土二层台,形似凹穴。凹穴长2.2米,宽约1米。在墓坑东南角有两排各16个三角形脚窝。墓坑底部填充有含沙的鹅卵石。棺椁已腐朽,仅存板灰痕迹,可分辨为一棺一椁。棺长约1.8米,宽约0.7米。仰身直肢葬,头向北。该墓早期被盗,随葬品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墓门,分别为门楣石1块,门框石2块,门扉石2块,现介绍如下。

门楣 长180厘米,宽41厘米。四边有装饰边框,顶边分为两层,外面一层是斜线纹带,里面一层是寰线钱纹带;左右两边是斜线纹带;底边是内向连弧纹带。中心部分的主体图案为车马出行图,表现官吏出行的盛大场面。车队由5 辆轺车组成,每辆车上二人,前面一人为御者,手握二辔,驱马前行,后面坐着墓主人和跟随他的官吏,均头戴冠帽,端坐车内。在车队前面,有一人骑马作为前导。第三辆轺车上坐着的应是墓主人,其车后有二人策马前行,应是护卫。车队的最前面,有两位官吏站在路边恭身迎候,一人手持笏板,弯腰俯首,迎接墓主人到来,另一人则双手捧物,恭敬地站在后面(图一)。

右门框 长110厘米,宽17厘米。顶边、底边和外边均刻有斜线内向连弧纹边框。图案从上到下分为5层:第一层是人首蛇身的伏羲面左而立;第二层是昂头翘尾、周身刻有花纹的白虎,体魄雄健,躯体修长,扬眉立目,张口大吼;中间一层刻一只口衔仙草的仙鹤,仙鹤曲颈昂首,双目凝神,注视远方;第四层是执戟侧立的门吏一人;最下面刻一只狗蹲踞在地上(图二)。

左门框 长110厘米,宽17厘米。顶边、底边和外边均刻有斜线内向连弧纹边框。图案分为3层:上面是伏羲;中间刻一条曲颈摆尾的青龙,身体细长,张牙舞爪,极呈凛然凶猛之态;下面是面右而立的一名门吏,左手持弓,双腿呈蹲立式(图三)。

右门扉 高110厘米,宽44厘米。顶边、底边刻斜线纹边框,外边刻内向连弧斜线纹。图案从上到下分为5层:第一层刻两只相向凝望、展翅欲飞的朱雀;第二层是一个硕大的人面猫头;第三层正中刻一个人面蛙身、四肢张开的蛙人,其右上方和左下方各刻一只立鹤;第四层为一幅纺织图:一位织女坐在织机前,一老妇人站在其身后,为她递上丝线,织机上的摇纬、络线清晰可见;最下面是一幅乐舞图:画面中共有3人,一名乐师坐着演奏,另一人击鼓,一人舞蹈,舞者手持长巾,身段优美,姿态生动,表现出极强的韵律感(图四)。

左门扉 高110厘米,宽44厘米。边饰同右门扉。图案由上往下分为5层:第一、二层与右门扉上图案相似;第三层正中刻有一幅圆形双鱼图案,其右边是一只静立的仙鹤,左上有一只正在觅食的狼,左下刻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第四层是宴饮图:画面上有4个人,中间为墓主人夫妻宴饮情景,左右两边各有一仆人服侍;第五层正中刻划了一渔民手持鱼叉,鱼叉上穿一条大鱼,其右边是饿狼逐人图,几只呲牙咧嘴的饿狼正在追赶着一位农夫,农夫则满脸恐惧回头看着追过来的饿狼(图五)。

这套画像石内容丰富,刻画生动,是西汉时期鲁西北地区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画像石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想中的祥禽瑞兽,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未知神灵世界的想象。通过对画像石内容和相关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由于早期被盗,没有发现有纪年或断代的随葬物品,但从墓穴结构和墓葬方式来看,墓室南北方向,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底部填充鹅卵石,类似于山东临淄商王墓地西汉时期的墓葬形式[1]。画像石雕刻技法符合西汉时期流行的线条简练、阴线雕刻的特点,人物服饰和西汉时期“深衣制”的服饰特征相吻合[2],所反映的内容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画像石中的车马出行、狩猎、拜谒、宴饮和祥瑞升仙等内容基本一致,据此推断此墓应属于西汉时期。

2.此墓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层较厚,地势平坦,这里自古以来就无山石可采。经考证,这座墓葬所用石块皆属青石,石质坚硬,块体较大,似为距离高青近百公里的今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带所产。在当时极为简陋的交通运输条件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雄厚的财力,是很难将这些石块从外地长途搬运到这里的。此外,门楣刻划的车马出行场面,有轺车5乘之多,前呼后拥,规模宏大。在汉代官吏出行乘坐的马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书》记载:“贵者乘车,贱者徒行。”[3]当时的市民百姓是严禁乘车出行的。西汉时期,齐国在此地设置“千乘郡”,故城就在今高青城北25公里处,并置“千乘县”[4],今高青县唐坊镇孙集东南1.5公里处有其遗址[5]。《齐记》记载:“千乘城在齐城西北百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二十余里,其一城县治,一城太守治。”[6]据以上推测,该墓主人应是郡县一级官吏,有可能是千乘县县令或千乘郡郡守。

3.渔猎图表现了当时齐地传统的渔猎情景,乐舞图是齐地人们娱乐生活的真实反映,以上内容在齐地画像石刻中均为首次发现,对研究齐国的渔猎习俗和乐舞形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纺织图则直接反映了西汉时期齐国发达的纺织业情况:由于一直采取工商立国和“劝其女工,极技巧”等鼓励政策[7],齐国很早就成为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大规模纺织生产基地,王充在《论衡·程材》中记载:“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8]齐地设有“三服官”,负责督造宫廷需要的高级丝织品[9]。民间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杜甫诗“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10]就是当时民间纺织情景的充分写照。

4.门框上的青龙、白虎和门扉上的朱雀、人面猫头等祥瑞图案,在当时被认为是具有降服鬼怪、驱邪避邪的作用,古代有“云中龙,风中虎”的说法,反映了当时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一地区的人们对某些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某些动物的盲目崇拜,以及对平安、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右门扉上蛙人图形的出现,可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对黄河水害的极端畏惧和无奈,因此对水中动物保持着独有的神秘感和敬畏心理。

————————

[1]淄博市博物馆,齐故城博物馆:《临淄商王墓地》,齐鲁书社,1997年。

[2]陈茂同:《中国历代服饰制》,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3][9]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4]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5]滨州文史委主编:《滨州文史资料》第一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35卷《齐记》,中华书局,2011年。

[7]西汉·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

[8]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10]张忠纲选注:《杜甫诗选·忆昔》,中华书局,2009年。

〔责任编辑:谷丽珍〕

推荐访问: 西汉 山东 出土 画像石 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