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单霁翔就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答记者问

时间:2022-03-10 10:04:59  浏览次数:

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文物交接仪式”在京举行。范季融先生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其将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捐赠给国家,支持祖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为表彰范季融先生的捐赠义举,国家文物局特向文化部提请授予范季融先生“文化交流贡献奖”。捐赠仪式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国家文物局对待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基本原则和一贯立场是怎样的?

单霁翔:近代以来,大量中国文物非法流失出境,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对古遗址和古墓葬进行盗掘,也致使大量珍贵文物被走私出境。

促使流失文物重回祖国,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原则立场。中国政府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近年来又与秘鲁、意大利、印度、美国等国分别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老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同时,我们也欢迎和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促成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主要方式和代表案例。

单霁翔:我国文物流失的时间跨度较大,流失原因较为复杂。在文物追索工作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外交、法律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法。国家文物局通过近年来的文物追索实践,已初步形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工作机制。

对于当前因盗窃、盗掘、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主要按照国际公约,通过法律和外交途径索回,代表性的案例有:1998年从英国成功追索3000多件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2001年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掘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2008年从丹麦成功追索156件中国出土文物。

同时,我们欢迎和鼓励境外友好机构和人士,包括爱国华人华侨,捐赠、归还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在不放弃流失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国际公约精神和惯例,适当考虑善意文物持有人有权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以促成更多的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近年来,通过与国外有关博物馆和收藏者的沟通、合作,促成了多批流失文物归还中国。如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龙门石窟石雕佛像1件归还中国;2000年安思远先生将另一块被盗掘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捐赠回国;2004年海外华侨将龙门石窟佛造像捐赠回国。2006年美籍华人范世兴等人将31件汉阳陵陶俑和编钟捐赠回国;以及此次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9件青铜器捐赠国家。

记者:今后,国家文物局对促成流失文物回归有哪些设想和具体措施?

单霁翔:中国文物的非法流失既是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在积极追索历史上流失文物的同时,首先应当做好国内现有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把好国门,防止出现新的文物流失。我们已经在全国设立了14个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忠于职守的文物鉴定审核专业人员队伍。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特别是不断完善关于打击盗窃、盗掘和走私的国内法规体系,使我们开展国际文物追索时,具备更加有力的国内法规支撑和依据。第三,进一步加大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调查工作力度,支持国内专业机构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员力量,有计划地开展流失文物的各项专题研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全面收集、整理和研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关情况,准确掌握流失文物的基本面貌和重点文物的翔实信息。第四,积极地通过外交和国际合作,加快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我们将更加主动地参与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充分阐述我国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原则立场,增强我国在国际文物返还领域的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文化权益。

推荐访问: 记者问 中国 流失 文物 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