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局长手记

时间:2022-05-15 18:40:07  浏览次数:

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据介绍,早在五万年以前,土著人开始定居澳洲大陆,此后这里一直是土著人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地方,长期没有得到开发。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带领他的探险船队,从海上登陆发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从此成为英国殖民地。1788年英国第一批移民移居澳洲之后,终于打开了开放的门户,各地移民纷至沓来,英国政府在澳大利亚各地逐步建立了一些分散的殖民区,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海洋性气候.夏天没有高温酷暑,冬天没有冰雪严寒,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成为外来移民的最佳选择。二百多年来,悉尼从刚被开垦的“处女地”,发展成为世界上一座现代化城市。2000年成功举办了第26界奥运会,更加赢得人们的赞誉。如今,悉尼居住人口达四百多万人。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走进悉尼

悉尼之行,感受颇深。回来之后很想写一篇关于悉尼的文章,可是一直抽不出时间,不,还是手懒的缘故没有动笔。时间流水似的慢慢消失,然而在悉尼的眼见耳闻却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2005年深秋季节,我随中国铁路代表团到澳大利亚考察铁路,有幸走进悉尼,感受悉尼。

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同一时间世界各地的季节不同气候各异,北京的十月秋高气爽,悉尼的十月春暖融融。我们从北京起飞,经过一夜的空中飞行,踏过多姿的白云,10月31日上午10点半钟(北京时间早上7点半),我们降落在悉尼机场,开始了澳大利亚之行。走出机场一股热浪袭来,没想到北京和悉尼温差竟然这么大,在北京已明显感到深秋的凉爽,这里大气温度却接近30℃,令人感到不适。趁上汽车之前一点空隙,我和武汉铁路局局长安路生,找了一个方便的地方,脱下从北京来时的一身行装,换上单裤短衣,入乡随俗,身上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登上汽车,很快就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安顿停当,我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有关澳大利亚铁路运输管理的资料,提前进入角色,做好考察前的准备,利用这次机会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国外的情况,有助于吸收有益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运输效率。

我们这次重点是考察澳大利亚的重载列车。在悉尼澳大利亚铁道协会,他们热情地向我们说明了澳大利亚的铁路管理、列车运行、调度指挥、技术发展、职工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有些作了详细的介绍。实地考察还要到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州的铁路公司、调度指挥中心、检修工厂进行。

东道主还特意安排时间让我们游览了悉尼的市容,也算是社会考察吧。

走进杰克逊港湾

漫步港湾令我难忘。从宾馆出来,我们乘车直奔杰克逊港湾。这儿是人们聚集的地方,凡是到悉尼的人,都要来这里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我从小生活在陆地平原,渴望大海,也非常羡慕海滨生活,每次见到大海都有一次新的感受。悉尼滨临太平洋,碧绿的海水没有污染,一眼可以看到水下几米深的东西,游动的鱼儿在水中清晰可见。海湾里的豪华游艇满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尽情地欣赏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我站在环行码头向远处眺望,浩瀚的海面上有几只白帆,缓缓游动,有的向东,有的向南,如同天鹅嬉水,快乐无比。偶尔也有快艇出现,犹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飞驰,贱起一串串浪花,划破平静的大海。空中自由翱翔的海鸥和不知名的水鸟,时而高空盘旋,时而俯冲拍击水面,为港湾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沿着海岸线看去,层林叠翠,各种各样的花木覆盖着海岸大地,好像是一个狭长的大植物园。举目远望,不同颜色的建筑点缀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有青山,有绿水,有白帆,有海鸟……我陶醉在这幅立体的美丽画卷之中。

我站在环形码头,却并不知道环行码头这个名字的来历。我猜想,杰克逊港湾是南太平洋伸进悉尼陆地内的一个海湾,其形状呈弧形,可能是由此而得名吧。

环形码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不仅可以乘游艇观大海,还有一些自然景色供游人观赏,更让我不能忘记的是土著人的吹奏表演。这是一个男性三人组合,赤脚并裸露着上身,衣着就是一个短裤,好像是当地特有的土布制成,并不可体,很原始的一身打扮,我想这就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最正宗的土著人了。他们身上和面部也化了妆,但很简单,只是涂抹了一些白色颜料,头部绑扎一条红布。他们演奏用的是一支木制乐器,将近两米长,一头粗一头细,中间掏空成管状。据旁边观看的一位华人讲,这种乐器制作起来要求很严格,中间的孔腔直径逐步由小到大,孔壁光滑,发出的音质才能好听。看来,他对土著文化有所了解。我站在旁边认真细听土著人吹奏的乐曲,演奏方式虽说简单,可是旋律婉转动听,像是一支抒情歌曲,向人们诉说着土著人生活中的朴素情感,或是一首情歌,可能是一对恋人在倾诉衷肠。

我观看过多次文艺演出,却从未见过这种纯正古朴的表演方式,而这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只有在土著人那里还保留着原汁原味儿。这是一次特殊的艺术欣赏,是一次古老的艺术欣赏,也是一次难得的艺术欣赏。

领略悉尼大桥

悉尼大桥是杰克逊港湾的一个著名建筑,当我站在环形码头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它。它不仅是连接港口南北两岸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凡是来这里的游客都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失时机地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摄相机和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将其壮观和美丽拍录下来,留在大家的记忆里。众多游客手里拿着现代化的成影成像的机器,踱来踱去都在寻找拍照机会,争相拍摄。我选择时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最佳位置,让同伴帮我照了一张以大桥为背景的纪念照,让它成为我曾经亲眼目睹过悉尼大桥的见证。我还特意拿着相机选准角度,拍了几张风景照,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大桥的美姿。更让我感到得意的是,在我们乘飞机离开悉尼的时候,我坐的位置正好能航拍大桥全景。我把早已准备好的相机握在手里,在最佳时机、最佳高度、最佳视角,拍了一张自认为最为理想的悉尼大桥照,俯视大桥雄姿勃勃,真不愧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当然,这是对悉尼大桥有了新的认识之后,临别之时的难忘一瞬间。

悉尼大桥建成于1932年,这年3月正式通车,全长1149米,宽49米,桥墩单拱跨度503米,万吨巨轮可在桥下自由穿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堪称世界一绝。为了感受大桥的巍峨雄姿和它的经典之处,我们乘汽车驶上大桥,隔窗相望,宽阔的桥面不仅可让8辆汽车并排同行,而且铺设两条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线,轨道交通列车可以在桥上对开而过,专设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人们过桥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我真想下车在桥上走一走,多产生一些感性认识,然而根本不可能,我们在悉尼的时间很有限,不允许在桥上占用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它。

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悉尼大桥是一座钢梁桥,无论从造型还是规模以及实用功能

上,都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建筑。考察归来我一直在想,悉尼大桥设计于何年、始建于何年,设计师又是谁,因时间仓促没有细查不得而知,但从建成投用的时间算起,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七十多年前设计建造的这座大桥至今还看不到落后之处,不能不佩服大桥设计师的高明、远见和智慧。

登临悉尼塔

金顶的悉尼塔于1981年建成,高305米,是目前世界上南半球最高的建筑。别致的建筑风格及独特的造型令人耳目一新。从外观看塔身呈圆柱型,由56根每根重达7吨的钢绳巨缆做支撑,坐落在悉尼的繁华区,鼓型的观赏大厅耸立在塔的顶部,直径大约是塔身的两倍。仰望悉尼塔犹若一个巨人屹立大地。这里是专供游人游玩娱乐的地方,塔的不同层次设有旋转餐厅、咖啡馆、电影院,最高一层是观赏层。人们说登塔游览的最佳时间在晚上。

晚餐过后,夜幕悄悄笼罩大地,大街小巷灯火通明,照明灯、霓虹灯和五颜六色的激光射灯相互辉映,五彩缤纷,把夜晚的悉尼打扮得格外漂亮,然而宽阔的马路上却几乎看不到行人,这可能是悉尼人口稀少的缘故吧。我们乘车沿着海岸,披着五彩的灯光,穿越一条又一条寂静的街道来到悉尼塔。虽说是晚上,可悉尼塔热闹非凡,人们熙熙攘攘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里,寻找美好的夜晚。我仔细观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亚洲人,从大伙儿的语言中又可以判断,大多数是来自我国大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古老的中国正在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只能挑选一些主要的娱乐项目来感受悉尼塔,其实只选择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看“4D”电影,另一个自然是登塔观悉尼夜景了。

悉尼的“4D”电影与一般电影大有不同。电影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要进三个放映室,才能看完这部不同内容、不同电影技术组成的系列片。第一部分类似于我国的皮影戏,但要比皮影戏清楚多了,是通过镭射技术放映在几块形状各异的玻璃幕墙上。影片的故事是反映澳大利亚人家庭生活的趣事,通过一家人生活中的几个片断,折射出和谐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第二个放映室是一部的立体电影,观众如同漫步在澳大利亚广袤的大地上,身临其境地享受着大洋洲的自然美。第三放映室则是一部声、像、光、电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影片。观众坐在具有特殊功能的座椅上,根据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座椅变换着不同的功能,把人们带入影片之中,亲身感触剧情变化的效果,精神上得到刺激,情绪上紧张兴奋,大家不时不由自主地发出“哇、吁、哦”的声音,身临其境的感受十分强烈。

电影结束走出放映室,我们排队乘电梯直接登上塔的顶端观赏悉尼夜景。

悉尼的夜晚是美丽的,悉尼的夜晚是迷人的。登高望远灯火辉煌,整个悉尼沉浸在灯的海洋,倘若李白在世到此一游,便会触景生情激发灵感,又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优美诗句传诵人间。我站在观赏大厅四周眺望,夜幕下的悉尼大桥被一道道光束所笼罩,桥上灯火通明,汽车和轨道交通列车来来往往,时而像闪耀的流星跨过大桥消失在夜空,时而又似流淌的银河流向远方。夜晚的杰克逊港湾并不寂寞,五彩缤纷的灯光把港湾装点得更加美丽,为悉尼增添了新的魅力。仔细看去,还有游船在水中游荡,想必是外来的游客在寻找另外一种情趣。坐落在半岛上的悉尼歌剧院更是受人青睐,游人站在窗前指指点点,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我听得出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发现了歌剧院。歌剧院的装饰灯光更是明亮,流光溢彩,格外引人,肯定是有歌剧在演出。据说悉尼歌剧院一年要有上千场演出,它的存在价值完全可以与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相提并论,艺术家们都为能在这里登台演出而自豪。

站在悉尼塔观赏大厅我环视一周,悉尼夜景尽收眼底,那海,那船,那桥,那景……这迷人的夜晚散发着人类物质文明成果的芳香。

感受悉尼歌剧院

说起歌剧院,这是悉尼的骄傲,它以它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称,已成为悉尼的标志性建筑。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政府决定,要在悉尼修建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国家级歌剧院,以设计竞赛的方式,吸引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前来参赛,为歌剧院的建设倾注心血和才智。最后经过严格的评选,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乌尚的设计方案,以巧妙的构思、科学的取材、最佳的效果独占鳌头,成为悉尼歌剧院的首选方案。乌尚学识渊博,他设计的基本思路源于球体分割法,造型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座举世闻名的歌剧院于1959年开始建造,历时14年于1973年竣工,功能齐全,结构完美,施工精细,材料上乘,大家从外观看到的它那白色的屋顶,是用一百多万片瑞士瓷砖精砌而成的。悉尼歌剧院建成后,澳大利亚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竣工仪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来,亲自为这一建筑杰作揭幕剪彩。歌剧院设有歌剧、舞蹈、戏剧、交响乐和综合艺术五个演出大厅,每天可有五台节目同时演出,可供数千人同时观看。演出大厅充分运用了物理学原理,装有一万多支管风琴,演出不用音响设备,观众无论坐在哪一个位置,都可以欣赏到最佳的演唱效果,真无愧“艺术殿堂”之美称。2003年国际建筑奖项评比中,评委对悉尼歌剧院给予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乌尚设计了一座超越其时代的建筑,一座改变了整个国家形象的建筑。

建筑设计大师的高明之处,还表现在歌剧院的室外设施上。悉尼歌剧院建造在杰克逊港湾的一个半岛上,三面环水,人们要进入歌剧院必须要走过上百级台阶。这些步行台阶的下面布满了各种管道和通讯线路,根据不同情况要进行检查和维修,乌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就把步行台阶设计成为组合式的,靠螺丝固定脚踏板,随时可以拆卸组装,不仅方便了隐蔽设施的检修,大幅度降低了维修费用,还能保持歌剧院的整体建筑效果。

尽管乌尚为悉尼歌剧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努力,花费了不少心血,是有功之臣,却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乌尚不得不愤然离去。当歌剧院建成竣工之时,由他的女儿替代书写歌剧院的设计说明,人们在醒目之处立下铜碑镌刻这篇不朽的作品。这足以说明,历史是公正的,乌尚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功绩人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悉尼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尤其是城市绿化很有特色,到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百花争艳,走进悉尼真有走进大花园的感觉。凡是到过悉尼的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市区里众多的植物中以桉树为最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观赏性,四季常青,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桉树的种类也很多,据说有一百五十多种,叶子还可以做茶饮,有镇静功能,也是一种经济树种。悉尼保护环境绿化城市有特招儿,种植的树木根部地面表层都覆盖一层木屑,大小匀称,整齐划一。这种举措一是可以防止尘土飞扬,二是减少水分蒸发,三是木屑腐烂后就成了植物的养料,有利于树木生长,真可谓一举多得。悉尼这座城市的历史并不长,百年以上的树木却不少,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俗话说,善有善报。大自然也是这样,只要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对人类有美好的回报。也许,这正是悉尼的魅力所在。

走进悉尼,感受多多。在悉尼停留的时间虽说是短暂的,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这一切将成为留在岁月里的记忆,直到永远。

推荐访问: 手记 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