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城乡价格指数差异性研究

时间:2022-05-14 16:00:05  浏览次数:

【摘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物价指数增幅长期超越城市,尤其是2001年以后,我国物价指数城乡差异愈加明显。描述我国物价指数城乡差异现状,研究导致城乡物价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给出消除城乡物价指数差异的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导致我国城乡物价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品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和政府在城乡政策上的不平衡;同时,农村物价指数自2001年来高于城市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价格赶超城市价格的需要。为了消除城乡物价指数的差异,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继续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同时国家宏观调控也应该更多的关注农村。

【关键词】物价指数 城乡差异 城乡一体化

一、引言

自1994年以来,不管是年度数据还是月度数据,农村价格指数涨幅都高于城市。显然,农村通货膨胀比城市更严重。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城市居民的绝对收入和收入增长速度都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城乡差距历来是社会经济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总体经济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发展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政府也对此予以了足够重视,中央连续八个“一号文件”剑指“三农”,就是希望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统筹城乡平衡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而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差异与这一目标是背离的。在此情境下,研究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异,降低农村通货膨胀率,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意义重大。

二、我国城乡价格指数差异现状

(一)价格指数指标选取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RPI(Retail Price Index)零售物价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国家规定304种必报商品。RPI同CPI的区别是RPI指数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包含服务项目。

(二)我国城乡价格指数差异特征

首先,从CPI与RPI指数的城乡差异大小来分析。从CPI指数来看,在1994年至2001年这段时间内,除1995年农村CPI指数超过城市CPI指数外,城市CPI指数高于农村CPI指数,其中,1994年差值最大,达到1.6个百分点;2001年后,农村CPI指数均超过城市CPI指数,其中2004年差值最大,达到-1.5个百分点。从RPI指数来看,从1994年我国税改以来,除1997年城市RPI指数超过农村RPI指数外,其余年份农村RPI指数均超过城市,其中1995年差值最大,达到-2.9个百分点。

其次,从CPI与RPI指数的城乡差异幅度来看,城乡价格指数差异呈降低趋势,显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我国CPI与RPI指数的城乡差异幅度逐渐降低,城乡价格趋同的过程,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对上升,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加强、信息成本降低,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图1 我国物价指数城乡差异特征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tjsj/ndsj/,作者计算。

表1 价格指数各子项城乡差异情况

其次,从表1反映的城乡物价指数的各子项来看。1995年至2001年城市价格指数略高于农村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衣着和居住子项的价格指数高于农村。期间,城市衣着价格指数高于农村的平均值为0.4个百分点,而城市居住价格指数高出农村平均6.25个百分点。2001年后,农村物价指数均高于城市,这主要是由于交通和通信、居住、医疗保健及衣着各子项造成的。2001至2011的11年间,以上四个子项农村价格指数平均超出城市的水平依次为0.68%、1.01%、1.2%和0.51%。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以来,我国物价指数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现象,具体表现是农村价格指数均高于同期城市价格指数。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居民抵御通胀的能力要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因此,找出导致城乡物价指数差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城乡物价指数差异原因分析

(一)农村商品市场发育不完善

首先,农村商品市场竞争不充分。与城市居民人员分布集中的特征不同,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因此造成农村居民的需求相对分散,市场规模小,这造成商品在农村是市场流通成本较高,因此行业进入者较少,市场竞争村不充分,同时村镇少数商家可以通过共谋的方式人为地控制价格。

其次,农村商品市场中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普遍不高。因此,商家并不能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增加利润,相反,适当的涨价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最后,信息不对称。农村商品市场经营者作为城乡两个市场的联系者,他们对信息,尤其是商品供给和价格信息的掌握比较全面及时,而农村消费者对信息的掌握较少。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居住地便宜,生活方式简单,获取商品价格信息渠道较少;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平均水平较低,搜寻信息的能力相对有限。买卖双方的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村消费者不具有商品的定价权,往往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二)政府城乡政策不平衡

第一,由于食品价格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当食品价格节节攀升时,政府会及时地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平抑物价的攀升。如建立专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田与超市对接工程等。然而,当通货膨胀波及农村时,很少能够看到建立工业品下乡的“绿色通道”,即便是这两年实施的家电下乡补助活动,也由于农村消费者对政策了解甚少,最后被农村市场的商家占侵吞了补助款。因此,当城市和农村同时经历通货膨胀时,城市由于得到政策的“照顾”,相比之下,农村要更严重一些。

第二,针对农村市场的管理不规范。一是收费不规范,农村基层市场管理人员素质一般较低,经常存在乱收费现象,迫使商家只能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当于认为提高了农村商品的成本。二是村镇市场管理薄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物价的异常波动,价格放任自流。

第三,财政投入长期倾向城市,忽视农村,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流通成本的高企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许多城乡公路由原来免费的转变为收费的,同时,农村的柴油、汽油、摩托车、汽车等价格普遍比城市高,这是造成农村价格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医疗与教育财政投入差别更为明显。在我国,城市医疗保险体系已经有说十年历史,发展较为成熟。而我国新农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则是最近两年才开展的工作。农民患病后的医疗成本长期大大高于城市。

(三)农村价格“赶超”城市价格的需要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价格是一步步放开的,首先实行价格双轨制,进而全面市场化,同时我国的工农价格“剪刀差”一直伴随着这一转型。由此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以及农村消费品价格长期低于城市价格以及全国平均价格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城乡市场一体化的推进,城乡两个市场的价格有相一致的需要。在这一趋同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相对闭塞的农村市场经受相对开放的城市市场的冲击,必然会引起农村价格的短期波动。由此,农村的价格指数超过城市是农村价格“追赶”城市价格的具体体现,符合一价法则原理。

四、消除城乡物价指数差异政策建议

价格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乡的物价差异是不和谐因素,影响价格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改善城乡物价指数差异的现状,同时,这也是以人为本,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推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一)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

首先,改变过去城乡投入不平衡的财政支出分配方式,有意识地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尤其要全面改进目前严重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保障城乡之间物流的畅通,增加城乡之间的客运和货运能力,切实降低城乡资源调配的物流成本;另外,要改变收费公路的发展模式,加大农村地区公路财政补贴,减少收费公路里程。坚决打击农村地方政府对部分路段的违法收费现象。

其次,加快建立和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更多地设立公办的医院、卫生院,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为主,农民缴费为辅,形成三者相结合的防御能力强的医疗保障体制。加强对药品价格监督管理,规范医生用药,建立药品和医疗服务下乡的准入机制,严厉打击药品和医疗收费虚高现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补贴。严格杜绝学校的乱收费现象,全面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对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学生的生活补助,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继续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

鼓励城市有条件的批发、零售企业到农村设立网点,扶持连锁经营企业,优化农村市场构成,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整顿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完善乡镇市场法制,提倡诚信经营、良性竞争,打击非法共谋、哄抬物价行为,树立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强化基层市场管理者的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效率,依法管理,建立物价异常波动的应急反应机制。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搜寻信息能力和议价能力,强化市场主体意识,切实提高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建立一个囊括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完善的市场主体制度。

(三)国家宏观调控适度关注农村

当面临通货膨胀时,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城市、农村两个市场两手抓。稳定农村市场的消费品供给,特别是工业品的供给,开设针对农村市场供给的应急“绿色通道”,适当的时候要鼓励城市产品下乡,通过补贴的形式降低下乡产品价格。遏制农村的柴油、汽油、摩托车、汽车的价格过快上涨,特别是调控好农村医疗、通信、教育等垄断性行业的价格,防止价格过快上涨。

参考文献

[1]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选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5-46.

[2]张文爱.基于ELES模型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49-53.

[3]赵志坚,胡小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10):24-27.

[4]黄赜琳,刘社建.基于ELES 模型的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6):52-58.

[5]陈燕武.消费经济学-基于经济计量学视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131-135.

[6]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变系数PanelData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50-54.

作者简介:张诺然(1987-),男,河南商丘人,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2011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推荐访问: 差异性 城乡 价格指数 我国 研究
[我国城乡价格指数差异性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