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曾国藩家训(一)——,无一日不读书

时间:2022-05-14 14:05:03  浏览次数:

zoޛ)j_iiitu^i}i]4Mt]4M?t]4M?iM8iti]4饨ky报告说,瑞典科学家在全球52个国家做了长达数年的跟踪实验,看哪一种社会因素和人类最大的疾病杀手心脏病关系最密切。在52个国家各个阶层、各个人种、各个民族中做了实验,结果非常惊人:和心脏病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因素既不是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也不是一个人的工作环境,更不是一个人的家庭环境,而是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小32%。换句话说,读的书越多,患心脏病的可能越少。所以为了少患心脏病,不患心脏病,努力从今日开始多读书。

曾国藩还说过一句名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是当世的相术大家。问题是怎么读书呢?曾国藩有关读书方法在家训中内容非常多,有三条他最为看重:

第一,读书要读经典。书浩如烟海,很多人弄一大堆书回来,东翻一下西翻一下,浅尝辄止。虽然好象看了很多,但看得快,忘得也快。经典是经过岁月检验,经过实践检验的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知识随着时代前进不断翻新,但思想越经过沉淀,越有智慧。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其实是讲读书要精读。王国维说过,做学问要先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所谓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其实就是沉浸读书法,要能够沉浸其中。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弄回好多书,每本都翻一翻,一本都没读通读透。对于书中思想性的精华、智慧性的精华要读通读透才能完全把握。否则很难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曾国藩主张沉浸其中,但从不主张死记硬背,且最恨死记硬背。他小时候背书一晚上都背不下来一篇。他给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用,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曾国藩又说,读书不要死记硬背,但也不是像看闲书一样。他主张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也是被后世特别推崇的,就是要做笔记,“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胡适先生对此法最为推崇。

第三,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不要随大流。他教儿子读书时,不要求和他读一样的书,但一定要有你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曾纪泽喜欢西学,喜欢语言学,曾国藩就很支持他。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要指导儿子读书,也找来儿子读的书来读。为了培养儿子,一个父亲这样做非常难得。后来曾纪泽写出《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两本书时,都是曾国藩先替他批阅一遍,然后才帮他刻版发行。

有人会问,曾国藩指导孩子读书,两个儿子都喜欢西学,他怎么能够指导呢?曾国藩确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人物。他的幕僚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凡有一点才能的人,都被他搜罗府内,他的幕府号称网罗天下之才。像当时最杰出的科学家,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全在他的幕府里。他教不了儿子,就让儿子跟这些科学家学。

曾国藩还有一个创举,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他主张,应该培养喜欢西学的孩子的兴趣,选拔一些优良的孩子,政府出资送他们到国外西学环境中去学习。于是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批留学生。天资聪颖,喜欢西学的孩子被送到西方读书。第一批曾国藩亲自选了40多人,里头有一个小孩,姓詹,名天佑,后来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学的奠基人。

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叫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改了一下,叫不可一日不读书。晚年时他对曾纪泽说,我一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非要说有一件,就是我这一生无一日不读书。这话真是掷地有声,这要多大的毅力和人生的那种境界?(图6)

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一辈子能坚持无一日不读书,虽然很惊人,但也算不上绝对的稀奇。他作为晚清最重要的政治家,几起几落,风云变幻,却始终能坚持另外一个字就显得有些稀奇了。那么这个字会是什么呢?请下期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郦波,祖籍江苏丹阳,生于1972年。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个应用文体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学、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应用文体学。

图1 备受推崇的《曾国藩家书》

图2 笨小孩曾国藩刻苦夜读

图3 年青的曾国藩赴京赶考

图4 聪明的老爹激励曾国藩立志读书

图5 曾国藩教育儿孙以耕读传家

图6 晚年的曾国藩仍“无一日不读书”

推荐访问: 家训 曾国藩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