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儒学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滋养

时间:2022-05-12 18:05:04  浏览次数:

孔孟儒学诞生于诸子百家时期,创立之初即为他家所“非”。数千年来是儒非儒不绝,凡言之成理者,作为学术均“足观”。任蒙先生的《另一种“心灵鸡汤”》(本刊2016·10·上),非儒的成分居多,但所言殊难成理。

《另》文开篇即虚设了个靶的:现今儒学受重视程度已然“势焰熏天”,以致“尼山顷刻又光芒万丈”,“孔孟学说又被渲染成‘照亮五洲四海’”。哪有这么回事!瞄准这样一个虚靶,就算万箭齐发也是无的放矢。

为“矮”儒,《另》文把儒学与“心灵鸡汤”放在一起作比较。儒学是凤翅,心灵鸡汤是鸡肋,其比,犹如请出身高1.84米的孔子与身高1.4米的晏婴一较短长,只会凸显前者更高大。《另》文说,儒家反复强调“和为贵”,而“鸡汤”里也有“吵架需要两个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须知,“和为贵”是涵盖人世间一切矛盾(夫妻不睦、兄弟阋于墙、邻里不相往来、企业之间挤兑、地域之间筑壁垒、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乃至动武,等等)的最佳处理方式,而上述鸡汤文中两个吵架的人一位先住嘴,如果另一位继续谩骂,就成了“零和博弈”,不公平。而“和为贵”是双赢的“正和博弈”。劝架得要求同时闭嘴。大而言之,交战双方的《停战协定》必须“和为贵”地写成“同时停战”。《另》文说,孔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不知任先生为何不录)”,鸡汤里也有“垄沟里刨食的是条好汉,病床上数钱的是个傻瓜”,这是哪跟哪啊,驴唇不对马嘴嘛!其他三例,也都是此类不靠谱的“比”。

外国人的心灵鸡汤登陆中国8年后的2006年,中国那位“鸡汤女士”端上来的心灵鸡汤受到缺乏饮食经验的年轻人的“热喝”。时间一长,也就厌了,弃了。这有深层原因,正如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先生所指出,于氏鸡汤有害,说什么“用心灵就可战胜雾霾”(原文“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不是比雾霾更有毒吗?我记得还有一盏也很有毒的鸡汤“没钱也要活出精致”。倒是说说, 7000万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的农民,该怎么个“精致”法?难道是想“精致”到他们以为画饼就可以充饥,也就无须精准扶贫了?“精神胜利法”是消除不了雾霾和贫困的。

孝道是儒学重要内容,为了非儒,《另》文把板子打向《二十四孝》。打错了,至少不精准。《二十四孝》是在孔子逝世约1800年后的元代人郭居敬编撰的,自然会有所“发展”,甚至“修正”了“原教义”,比如《二十四孝》中有6则故事就完全违背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义”。这六则故事是:孝感动天、啮指痛心、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都荒诞不经。比如,“孝感动天”中的舜在历山务农时,大象来替他耕地,飞鸟来为他锄草;“卖身葬父”则是我们都熟悉的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故事。非怪即神,与儒学何涉?有4则故事半真半假,分别是涌泉跃鲤、 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孝行是真,但被附会成假的了。比如“卧冰求鲤”,在北方,冰面下的鱼会因缺氧游到溶解氧含量高的洞口来,孝子刨开冰就能抓到鱼。可能是没见过北方冬季江面坚冰可达1米厚的南方人把故事附会成了孝子是用体温把冰化开一个洞的。那样干,冰连一微米都没化开人就冻死了。好在有14则故事真实感人。分别为亲尝汤药、百里负米、芦衣顺母、戏彩娱亲、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扇枕温衾、拾葚异器、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大多今人也可以做到,为父母洗涮马桶不难,只要能救父母的命用舌头舔一下父母的粪便也不难。至于《戏彩娱亲》,那没什么好奇怪的,今人也是变着法儿地哄年迈的长辈高兴,只不过老莱子哄老迈双亲的法子今人不习惯而已。须知,他是春秋时期隐士,与我们的“代沟”有两千多年的深度,凡隐士总有些特立独行,他不可能“趋同”今人,但他的孝心与我们相通。

为了非儒,《另》文又虚构了一个儒学“鸡汤”的“烹制”过程:历代帝王亲任“工程总指挥”;动用“寒刀冷枪”予以“武卫”,“顶级学术精英”予以“文饰”和“包装”,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历史告诉我们,帝王们并不真正崇儒,儒学只是其统治的一个工具,看需要而定。秦始皇焚书坑儒;刘邦拿儒冠当便器(他何曾给后代留下“年年喝月月喝天天喝”儒学鸡汤的遗愿?);朱元璋“删孟”……都对儒大不敬。历代帝王的文字狱,如汉宣帝腰斩司马迁的外孙杨恽;魏晋南北朝之“国史之狱” 不仅“族诛”了主持编纂国史的崔浩,还连累他的姻亲被诛杀;北宋的“乌台诗案”, 苏轼差点掉脑袋;金朝翰林学士张钧被“榜之数百,不死。以手剑剺其口而醢之”,嘴被豁开后把整个人给煮了;明朝文字狱贯穿始终,如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因“门”字少最后一勾,就被太祖“斩”了;成祖诛杀方孝孺十族后下令“藏方孝孺诗文者,罪至死”,杀了不少人;清朝的文字狱达到登峰造极。文字狱“狱”的都是儒生。既然儒学“鸡汤”的“烹制”是虚构的,《另》文所说的“过程”,“工程总指挥”“寒刀冷枪”“文饰”“包装”之类也就子虚乌有。实际上,儒学并非一门“奉旨”学问,其创立、推广和传承主要是由知识分子们普及和大众的实践完成的。一门学说靠权力发号施令尽管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如果没有大众的积极响应和知识分子真心实意地倡导,是没法深入人心的,终将式微。

《另》文臆测孔子的言论不是他的“原话”,是弟子们的“再创作”。因此不可信?《史记》中所有人物的言说都可能不是“原话”,以此类推下去,中国历史就会被虚无成真空!

《另》文认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话“几近谜语”。实际是,《论语》《孔子家语》,是诸子百家著作中最好懂的。

《另》文不屑“修齐治平”,理由是叛臣“把天下‘平’到自己家里了”。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是可忍孰不可忍”,岂容叛臣贼子胡作非为!他著《春秋》,就是要让乱臣贼子惧。中国古代的 “士”亦即中国的绅士,我们这个礼仪之邦,都是“修齐治平”锻造出来的;普通中国人也至少做到修身齐家;入主中国的蒙、满统治者们则被儒学融合成了“修齐治平”的实践者。

《另》文指责,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吾未见其据,但知孔子“不语神”。

《另》文还指责儒学“对百姓有利的(仅)寥寥数言,却基本上流于空谈”。儒家为民代言岂只“民贵君轻”“载舟覆舟”等寥寥数言!但这“寥寥数言”在数千年封建统治的暗夜升起了民本思想的亮星!帝王们心有不甘被“轻”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反对,不得已竟也打出“爱民”的招牌。

儒学“具有无尽的韵味、无限的力量、无穷的价值”, 还是虚设靶的,放出的“不是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天啊)”之箭,自然还是无的放矢。

《另》文提到章太炎、梁漱溟等国学大师的反清和呼唤民主法治,不要忘记,大师们恰恰是因为兼容并包的儒学底色打得好,才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任何学说都不是绝对真理。儒学也有糟粕。我们有理论自信,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毋庸置疑。糟粕也不会被“毁尸灭迹”,子孙后代說不定哪天发现“糟粕”也是宝。

说儒学是鸡汤,对,但不全面。儒学是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各种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而大成者的“滋养”品。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过:“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奮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重要滋养”,是儒学实至名归的品牌。

推荐访问: 儒学 滋养 民族精神
[儒学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滋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