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弱化与重建

时间:2022-05-05 18:55:02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就是高校辅导员根据社会分工和职责要求,对高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教育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质询、指导和监督的权利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可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完成和普及化趋势的出现,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同时具备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人员,由于受到身份角色、工作内容、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辅导员的话语权呈现出不断削弱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办学质量的检测和育人成效的评价,亟需从制度建设、思想观念、社会分工、机制运行、专业化建设等方面促进辅导员话语权的回归与重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回归重建

话语权原义是指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话语权的研究在政治、法律、社会、教育等人文社科类学科中逐渐被广泛引用并被赋予了新的的含义。就当前来说,话语权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层意义,一是表达权,即“说话的权利”;二是言语表达所产生的影响力以及所体现的社会地位,即“话语的影响力”。 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话语权就是高校辅导员根据社会分工和职责要求,对高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教育提出建议、意见、批评、质询、指导和监督的权利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

可见,辅导员的话语权在高校的事业发展中应当要占据重要的一席。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辅导员的话语权在被不断弱化,亟需回归、重建并巩固。

一、当前辅导员话语权弱化的主要表现

1、学校对辅导员的认同感低,辅导员话语空间受限。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声誉,紧抓专业建设不放松,对专业教育高度重视,对专业老师关爱有加。而对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学生工作却不够重视甚至忽略,对于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缺乏认同感,导致辅导员们无法享有与其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身份地位与管理教育权限,无法为学生工作争取更大的权益。同时,一些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学生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学生工作阻碍了专业教育,对辅导员不够尊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挤压了辅导员的话语空间。

2、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低,辅导员话语境地尴尬。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网络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教育的局面。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快捷、生动、逼真、形象,正好符合了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的新一代大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心理诉求,对当代青年有深远的影响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另外,教师的权威更多地来自于学科专业性,而辅导员由于工作内容繁杂,整日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特点被严重冲淡,致使学生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负责日常琐事的管理者,从心理上很难认同辅导员。

3、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同感低,辅导员话语范围偏小。一方面高校扩招使在校学生越来越多,更多的家庭与高校产生了联系;另一方面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强化,使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不断密切。然而,社会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却知之甚少,致使辅导员的身份概念往往局限在高校校园内,而在社会上缺乏知晓度、认同感。

二、辅导员话语权弱化的原因分析

1、高校改革的不完善,导致辅导员在话语层级上处于弱势。一方面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对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进行了分割,专业教师专门负责课堂教学与专业教育,而学生的日常管理则全部由辅导员承担。同时,由于高校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己任,致使专业老师的地位优于辅导员,专业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和待遇以及发展机会也要优于同样接受过同等学历教育的辅导员,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新到学校工作的年轻教师,先做辅导员工作,两至三年后做得好的转为专业教师、做得不好的继续做辅导员,这就明显带有弱化辅导员的含义。另一方面,高校在选聘专业教师时往往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应的学历、职称等,而在选聘辅导员时却往往侧重于对政治面貌、学历、在校任职经历等条件的考察,忽略了对专业背景的要求,并且在选聘过程中也只是限于笔试和面试,缺乏专业实践考察,这些都与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不相符合,导致辅导员在高校内部话语层级上处于弱势。

2、身份角色的多样性,导致辅导员在高校话语权格局中处于弱势。从当前大部分高校运行机制来看,可以分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各自的话语权,这就形成了高校的话语格局。而辅导员尽管同时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可是在话语格局中却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原因主要是:辅导员是教师,承担一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任务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任务,但由于工作内容繁杂,精力有限,致使在学术研究方面投入较少;辅导员是管理者,负责班级、党团的管理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处于学校党政管理体系的底端,虽然责任重担,但是权力却渺小;辅导员是服务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就业服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工作,这些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必然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致使原本属于辅导员自己领域的话语权也在无形中被削弱了。

3、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导致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面临失语危机。当代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多元,大学生主体意识迅速觉醒,他们不喜欢别人说三道四,也不会人云亦云;主张个人权利,崇尚个人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喜欢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的道德权威被严重消减,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形成,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开始否定教育管理者对他们的说教,不再对学校教育管理者唯命是从,对传统的习惯性教育方式进行本能抵制,在这种形势下,辅导员失语危机也就在所难免。

4、自身素质的不全面,导致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缺乏话语权威。一方面相当多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与学生交谈或指导学生活动中出现差错,引来学生的非议;另一方面,很多辅导员因为害怕学生“出事”而出现“因噎废食”现象,不愿意创新,不允许学生组织一些创新活动,只是按部就班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招致学生的不满甚至抵制,这些都进一步冲淡了辅导员的话语权威。

三、辅导员话语权的回归与重建

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思想转变,认识辅导员话语权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前辅导员队伍话语权总体弱化的现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为辅导员的话语权的回归与重建提供保障;各高校要切实认识到长期处于学校一线、基层的辅导员对学校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在学校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引导专业教师、机关干部和广大学生及时转变观念,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辅导员队伍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与专业教师队伍同样重要的力量,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2、进一步明确职责,厘清社会分工,回归辅导员根本性的工作职责和话语领域。辅导员一开始就是适应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而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所在,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才能确保大学生成长的正确方向。其次,除了要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以外,还要对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进行科学的指导,这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所在。而现在的情况却是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并处理各种学生奖助贷补、就业创业、宿舍管理、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等各种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成为了学生口中的“保姆”,甚至新闻报道、招生录取、科技创新等工作也被强行压到了辅导员头上,辅导员成了样样参与却样样稀松的“杂家”,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成长指导工作被严重挤压。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身份,界定工作范畴,让辅导员从各种琐碎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和空间,全力以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成长指导工作,促进辅导员根本性工作职责和话语领域的回归。

3、进一步优化机制运行,适当扩充人员和权力,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促进話语分量的提高。在当前各高校的运行机制中,辅导员是接受校学生处和院(系)双重领导的,同时承担着来自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同时还有很多部门凡是遇到与学生相关的事情,统统布置给辅导员,甚至上课考勤工作也要辅导员做……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的形成,恰恰说明了高校运行机制亟需优化。但是,辅导员承担着大量繁琐性工作的背后却是权力的渺小,相当多的事情没有权力去决定,只能机械式地请示、汇报,就像一个“跑腿的”。 同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的“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相当多的高校却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导致辅导员工作热情减退、效率低下、职业倦怠感增强。因此,优化运行机制,阻止一些部门无限制地“使唤”辅导员,扩充高校辅导员队伍,下放适当的权力给辅导员,这对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追求职业成就,提高辅导员的话语权是必要的。

4、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建设,增强辅导员话语的时代色彩,树立辅导员话语应有的威严性。一方面是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进行选聘辅导员,并且还要注重对专业背景的考察,人文社科类专业应优先选聘;选聘过程既要有笔试、面试还要有实际技能操作,确保选聘的人员能够胜任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也要注重学习和提高,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工作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话语权:http://baike.baidu.com/view/683325.htm.

[2]杜鹏.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弱化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2(27).

[3]杜鹏.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高校辅导员话语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69.

[4]余万斌.从单向到双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话语权危机的应对[J].职业时空,20096(01):74.

[5]李兹良.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J].考试周刊,2011(18):204.

推荐访问: 弱化 大众化 辅导员 重建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