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四个自信”与“四个全面”战略关系

时间:2022-05-05 09:20:04  浏览次数:

摘 要:“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自信”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培养中国人民的自我肯定心理,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情感。“四个自信”为落实“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四个全面”的推进则为“四个自信”提供实践基础和战略支撑,有利于巩固和增强“四个自信”。因此,研究“四个自信”与“四个全面”战略关系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个自信;四个全面;战略关系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路的核心战略,主要内容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它的提出个是逐渐完善的过程,从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基本形成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即“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四个自信”是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把“四个自信”和“四个全面”结合起来,对实现两个百年计划、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有重要意义。

1.“四个自信”是“四个全面”的方向引领

“四个自信”来源于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引领“四个全面”走向正确的方向。“四个自信”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道路自信引领“四个全面”走向正确的道路指引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干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思、积贫积弱的历史。“四个全面”是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战略,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建落后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已内含着坚持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和从严治党。首先,依法治国不能单兵前进,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次,治党也是系统工程,党执政面临的考验是全面的,因此党的建设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最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定道路自信,确保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有利于为“四个全面”提供组织保证和道路指引。

1.2理论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又极大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只有中国人民对理论形成坚定的信心,对理论充满自信,才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正确地指引道路的发展,进而为人们坚定道路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力、维持力和支柱力,从内生层面实现人们对道路的自信。而相应的“四个全面”思想内在的包含着发展目标,动力机制,法治保障和组织保证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期的发展。理论为实践提供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实践又进一步升华理论。

1.3制度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制度保障

邓小平指出: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只有坚定制度自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建构能够充分激发其内含的社会效力,充分展现其内在优势,彰显中国制度的特色,进而能够较好地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激发社会的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4文化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自信基石

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因素,比道路、制度、理论更基础的地方在于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可以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而我们每个国家、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并时时受到这些文化传统的影响,且文化影响是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是深厚的,长远的。习近平还认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3]因此,文化自信是建构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石、基本、基础。

2.“四个全面”是“四个自信”的實践基础

2.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实现“四个自信”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在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特别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目标的设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美好愿景变成实际行动。只有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巩固“四个自信”的民众基础。

2.2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四个自信”的推动力

2014年2月,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具体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進一个领域的改革,而是要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要素,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而且是实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的发展引擎,也是巩固“四个自信”的推动力。

2.3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四个自信”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的保障路径,也是巩固“四个自信”的重要保障。

2.4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自信”的内在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着力强调的。习近乎同志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4]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加紧迫。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加紧迫。“四个全面”以党建为保证,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不断协调各领域的利益关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动力,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法治保障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四个自信”和“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苏东社会主义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走向衰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道路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开辟出来的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四个全面”国家战略正是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下提出的,战略细化分一个目标,三大举措,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四个自信”一方面成为引领“四个全面”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又是“四个自信”的实现路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1“四个自信”和“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制度优势中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综合国力的诸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相当程度上要靠政府的质量,靠制度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有了这两条保证,就能够把综合国力的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进行长期探索和改革创新的制度形态。它是几代人坚持不懈、持续奋斗的成果,是在总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科学指导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整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它更加清晰和集中地展现出习近平对于治国理政的谋划、思路、理念和蓝图,也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提出后,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深厚基础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3.2“四个自信”和“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中

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东西是以人为本,并以此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将进一步表明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四个全面”国家战略是当代中共产党人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的,是以人为本的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内化和具体操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必然落实到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必然落脚点和最后实现。坚持文化自信,是引领其他自信的方向。“四个自信”的提出,人们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任,从现实的体验中加重了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增强了对党的向心力,加大了民心的凝聚力。党心和民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合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可见,“四个自信”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加固剂,激励人们把固有的政治信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从更深的层次、更现实的角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所以,只有推进“四个全面”,“四个自信”才有实践基础和战略支撑,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而巩固和增强“四个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前进,2016,(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推荐访问: 自信 战略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