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画

时间:2022-04-10 12:29:10  浏览次数:

小时候,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王冕的放牛娃。王冕家里很穷,他每天帮家里放牛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在玩,他却仔细观察水里的荷花,用木棍画画,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大画家。

可惜至今未见到王冕的荷花图,梅花图倒还不少。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冕《墨悔图》,梅花倒挂,花繁盈枝,如玉屑银珠,清香之气满纸。王冕另有一首题画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画的梅花,以形写神,是典型的写意画。

中国画按照题材一般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类,按照表现手法又分为工笔、写意两类。工笔画多见于宫廷绘画,文人画家则多以写意见长。

意境是文人画的神髓。意境多依靠画家们所塑造的意象来传达,这些意象或是有象征意味的花鸟草虫,或是空濛淡远的山水云雾。或是寄托比兴的传奇人物。中国画与书法、印章、诗歌并称,诗书画印四绝是许多文人画家的追求。

唐代诗人王维是文人画的早期代表,其画与诗更是密不可分。苏东坡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当代著名学者钱锺书评价王维诗境是一流的画境。

宋代画家李唐的绘画成就很高。后来他与夏圭、马远、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大家”。李唐48岁那年,皇家画院招考,试题“竹锁桥边卖酒家”其实就是一句诗。很多人都在“酒家”上下工夫,唯有李唐,只画小桥边的竹林深处,斜斜伸出一幅酒帘。宋徽宗太为赞赏,钦点为第一名。这也是中国画“诗画不分”的一个例证。

经过数代积淀,花鸟画中的梅、兰、竹、菊成为文人画的经典题材,被称为“四君子”:梅象征高洁,兰寄意幽雅,竹比喻清高,菊代表傲骨。写意山水画中的淡远清雅之境也为历代文人画家所推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点山水”以及元代倪云林等的山水堪为典型。倪云林的《渔庄秋霁图》是写意画的佳作:近处几株枯树,远处一带山峦,中景为一片空濛的水域。体现出画家以简驭繁的高超画技以及寄情山水的淡远、超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画都是这样的表达方式。中国画的写实一路,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遗留的器物上就有写实绘画的遗迹,如河南出土的“鹳衔鱼”彩陶缸。陶缸上画的鹳眼大而圆,喙长而尖,形象特征十分鲜明,旁边画着一把带柄的斧,正是当时生活的写照。汉代,绘画开始进入宫廷,也出现了宫廷画家,即《后汉书》中的“黄门画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毛延寿,曾为王昭君画像。他就是汉元帝时的黄门画者。在人物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六朝三杰”。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最有名。相传顾恺之画人物,好几年不画人眼,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也无论是写意还是写实,比画技更要紧的是“写心”,即抒写画家内心的感受和追求。相对而言,技法只是外在的手段。

譬如。山水的可居、可观、可游,充分反映了文人寄情山水的愿望。山水画的皴法、点法直接影响作品风格,构图的选择也会使作品画面迥异。唐代李思训创立青绿山水,运用色彩来表现春山秋水:五代董源创立水墨山水,运用披麻皴、点子皴来表现江南的山山水水;宋代郭熙提出山水画构图“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同时,他还注意到山水四季的变化,概括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特征。总的来说,所有的山水画技法,无非在于表现山水l的可居、可观、可游。

唐代裴曼剑舞、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被称为“三美”。有一天,裴曼遇见著名画家吴道子。想请他为自己故去的亲人作壁画。吴道子不要金银,却对裴曼说:“裴将军舞舞剑来看,就可以了。”裴曼持剑起舞,“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吴道子看后,激动无比,挥毫图壁,飒然风起,有若神助。正好张旭在场,乘兴也写了满壁草书。吴道子作画,张旭草书,都借助于当时的惰与兴。其实,剑术也好,书法、绘画也罢,在“载道寄情”上是相通的,与自然之“道”也是一致的。这就是中国画由技达情到写心的特有过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艺术的灵感从造化中来,造化是生活,是宇宙,画家的内心感受它,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绘画表达出来。中国画的造型与表达方式,处处展露着个体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荐访问: 中国画
[中国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