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群众文化简论

时间:2022-04-10 12:20:3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不断提升自我,加强服务意识、丰富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前的群众文化需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服务宗旨;价值取向

中圖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8-0204-01

一、群众文化的定义

“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得到彻底解放的体现。它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也包括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各种必备要素”。他认为,群众文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蒙昧阶段、阶级社会的自在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自为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走向了与专业文化艺术“双并举”的成熟阶段。郑时雍先生关于群众文化的本质概括,从哲学、社会学的维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具体来说,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及“群众史观”的理论基石出发,揭示了群众文化的本原、内容特点以及群众文化现象的基本矛盾。郑时雍先生关于群众文化的本质概括,已经逐渐获得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应当说群众文化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群众文化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而成熟的,也就是说,群众文化自从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卓有建树的体现之后,便真正获得了价值观念、物质基础、文化制度的成长和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文化属于主流文化范畴,并随着共产党统治地位的稳步确立,逐步发展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其文化工具论意义也随着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成为与国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密切相关的重要文化形态,从而真正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价值。

二、群众文化的服务宗旨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一种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性是群众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群众文化的根本要求。因此,无论从繁荣群众文化创作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角度来说,都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宗旨,把群众需要什么、群众喜欢什么做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服务群众是群众文化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只有做到服务群众,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服务群众是党的文化工作方针的基本要求

从“双百方针”到“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历来坚持群众主导的原则,强调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现象,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就必须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

(三)服务群众是群众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群众文化本身就是群众自发创作、自发传播的文化现象,离开了群众支持就无法发展。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开展文化创作和文化管理,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实现群众文化的价值。

三、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

群众文化的群众性、自我性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任由其发展,不受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从政府和群众文化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引导和支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使群众文化提高群众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既不能在价值取向方面赋予更多的道德要求,又不能使之偏离社会公德之外,群众文化工作应当倡导“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求知,就是以鼓励群众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知识、传播文明;求新,就是鼓励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带给人一种新的感受;求乐,就是发挥群众文化愉悦身心的功能,使人们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心灵上的快乐;求美,就是传播正确的审美观,以优美的形象、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美的熏陶。

群众文化尽管在当代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但它在社会终身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领域所发挥出来的“对人的塑造”功能,已经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显现出来。大多数无法继续接受国民教育和已经结束国民教育的人,能在群众文化的参与中继续获得审美教育。因此,尽管群众文化的学科体系尚未建立,但因其上述特征、价值和现实作用而引起重视并迎来事业的勃兴,只是迟早的事。

推荐访问: 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简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