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木聚糖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4-08 08:24:12  浏览次数:

zoޛ)j馝{H5mkoj%/^<]rZƙhayi'*'rڱ觖*ޮgbtz[lyZnڶj!ƥz)݉ƭyajay]بVjǨ^R
Z^m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玉米粉:市售;酿酒酵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室保藏菌种;木聚糖酶:诺维信公司。

1.2 分析方法

1.2.1 酒度测定方法

准确量取100 mL发酵液加入500 mL蒸馏瓶中,再加入100 mL蒸馏水后置于蒸馏装置上,开启冷却水,用100 mL容量瓶收集流出液,收集约96 mL流出液时,取下容量瓶,补水定容至100 mL,混匀后倒入100 mL量筒中,用酒精计(标温20 ℃)测定酒精度(下缘为准),同时测定温度,然后换算成20 ℃时的酒度。

1.2.2 还原糖测定

(1)斐林试剂标定。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

5 mL,置入250 mL三角瓶中,加10 mL水,并从滴定管中预先加入约20 mL 0.1%标准葡萄糖溶液(其量控制在滴定时消耗0.1%标准葡萄糖溶液1 mL以内),摇匀,于电炉上加热至沸,立即以4~5 s/滴的速度继续用0.1%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此滴定操作需要在1 min内完成,总消耗量为V0。

(2)预备实验。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 mL,置于250 mL三角瓶中,加入V1试样稀释液(含葡萄糖5~15 mL)及适量的0.1%标准葡萄糖溶液,摇匀,以下同标定时操作,总耗糖量为V2。

(3)正式实验。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 mL,置入250 mL三角瓶中,加入体积V1试样稀释液和(V2-V1)0.1%标准葡萄糖溶液,补加[(V0+10)-(V2+V1)]水,摇匀,以下同标定时操作,总耗糖量为V。依据公式(1)计算。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式中:V0-斐林试剂标定值,单位为mL;V-斐林试剂测定值,单位为mL;C-标准葡萄糖溶液浓度,单位为g·mL-1;n-稀释倍数;V1-所取试样稀释液体积,单位为mL。

1.2.3 CO2失重的测定

二级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后,用天平称量发酵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称重一次,称量前要先摇晃瓶子,以赶除CO2,直到每天失重不超过1.0 g,即表示发酵基本结束,每个处理做3次重复,取平均值。

1.2.4 原料出酒率

按照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定义,标准大气压,20 ℃,一个单位所产出的含量为50%的酒精产量即为该单位的出酒率。

1.3 试验方法

1.3.1 玉米水解液的制备

①准备60~70 ℃的热水1 250 mL与500 g玉米粉混合调浆,放置一段时间,使玉米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②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0.3 mL在85~90 ℃

水浴中液化90 min。③降温至60 ℃,加入糖化酶

1 mL,在55~60 ℃水浴中糖化20 h。④滤布过滤后,121 ℃下灭菌15~20 min。

1.3.2 玉米带渣发酵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将50 g玉米粉用60~70 ℃水按一定料水比混合调浆,置于250 mL三角瓶中浸泡一段时间。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0.03 mL,在85~90 ℃水浴中液化90 min。

糊化醪冷却至60 ℃,加入糖化酶0.1 mL在55~60 ℃水浴中,糖化30 min。添加复合盐离子溶液0.1 mL。冷却至室温,添加相应的辅助酶制剂进行酒精发酵。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聚糖酶添加量对液态发酵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料水比为1∶2.5,pH为自然pH,木聚糖酶在接种前添加的条件下,分别加入0、130、150、170 U·g-1和190 U·g-1木聚糖酶进行实验,发酵72 h后,测定发酵醪的理化指标,结果见表1。

由表1中的CO2失重情况可知,添加一定量的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发酵速度,同时酒度和原料出酒率随着酶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添加量为170 U·g-1时,酒度达最大,原料出酒率比对照高,此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虽然发酵速率有所提高,但酒度不再变化。因此,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选择170 U·g-1的木聚糖酶用量較为适宜。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选择150、170、190 U·g-1进行正交试验。

2.2 发酵培养基中料水比对液态发酵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木聚糖酶添加量为150 U·g-1,pH为自然pH,木聚糖酶在接种前添加的条件下,分别调整料水比为1∶2.2、1∶2.5、1∶2.7、1∶3.0进行实验,发酵72 h后,测定发酵醪的理化指标,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当料水比为1∶2.2时,酒度达最大,此后再增加料水比,酒度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当料水比逐渐增高时,发酵液中溶氧水平下降,使酵母细胞耐受酒精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发酵不彻底。根据实验结果,选择1∶2.2的料水比较为适宜。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选择1∶2.2、1∶2.5进行正交试验。

2.3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对液态发酵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木聚糖酶添加量为150 U·g-1,料水比为1∶2.5,木聚糖酶在接种前添加的条件下,分别调整pH为3.0、3.5、4.0、4.5、5.0、5.5及自然pH(6.0左右)进行实验,发酵72 h后,测定发酵醪的理化指标。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随着pH的增大,酒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pH值为5.0时,酒度达最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酵母发酵需要酸性环境,pH为5.0一方面可以促进酵母的生长及发酵,另一方面,又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但是,酸性过低又会抑制酵母的生长及发酵效率。因此,选择pH 5.0比较适宜。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选择pH 5.0、pH5.5、自然pH进行正交试验。

2.4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木聚糖酶添加量、料水比、pH值及添加时间为正交表考察因素,选择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以酒度为考察指标,运用极差法分析试验结果。正交试验设计见表4,结果见表5。

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A>B>D,因素最佳组合水平为C1A2B2D3,即木聚糖酶添加量为170 U·g-1,料水比为1∶2.2,接种前加入木聚糖酶以及自然pH。按照最佳组合为C1A2B2D3,即木聚糖酶添加量为170 U·g-1,料水比为1∶2.2,接种前加入木聚糖酶以及自然pH进行验证实验。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实验结果为酒度为14.45%、残糖含量为0.03 g·L-1,故应用正交表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2.5 发酵周期的确定

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发酵周期的确定。分别选择12、24、36、48、60 h和72 h六个时间段进行试验,每个时间段结束时测定发酵醪的理化指标,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添加组的发酵效率明显快于对照组,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水平的趋势,当发酵时间为48 h时,酒度达最大。发酵周期缩短了24 h。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在木聚糖酶的作用下,原料的细胞壁被进一步破坏,使得可发酵的内容物更利于与其他酶类如糖化酶,充分接触发挥作用,从而加快了发酵速率,缩短了发酵周期。

2.6 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酵母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依靠无机盐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同时各种矿物质元素如钙、铁、锌、锰等对酶及酶活等的作用有着重要影响[4-8]。

在上述实验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添加4、8、12 mmol·L-1的Ca2+、Mn2+、Zn2+、Fe3+ 4种离子,考察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2.6.1 Ca2+添加量对酒度的影响

由图2可知,添加终浓度为4 mmol·L-1及8 mmol·L-1的Ca2+对酒精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添加的Ca2+终浓度为8 mmol·L-1时效果最好,但当添加的Ca2+终浓度为12 mmol·L-1时对酒精发酵反而起到抑制作用。

2.6.2 Mn2+添加量对酒度的影响

由图3可知,当添加的Mn2+终浓度为4 mmol·L-1时,对酒精发酵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但当Mn2+终浓度超过4 mmol·L-1时,开始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作用。

2.6.3 Zn2+添加量对酒度的影响

由图4可知,当Zn2+终浓度大于4 mmol·L-1时,即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作用。随着Zn2+终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浓度的Zn2+均对木聚糖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了酒度的下降。

2.6.4 Fe3+添加量对酒度的影响

由图5可知,同Zn2+相似,当Fe3+终浓度大于

4 mmol·L-1时,即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作用。随着Fe3+终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同样是所加入的各种浓度的Fe3+对木聚糖酶的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致使酒度下降。

2.6.5 小结

向培养基中添加Ca2+至终浓度为8 mmol·L-1时,可以明显增加酒度,但继续增加Ca2+浓度至12 mmol·L-1时,会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作用。而Mn2+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当添加不同浓度的Zn2+和Fe3+时,反而对酒精发酵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可在玉米带渣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8 mmol·L-1的Ca2+进行试验。

2.7 验证试验

根据2.4、2.5及2.6优化结果,进行酒精发酵验证实验,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添加木聚糖酶后酒度是对照组的130.47%。添加组残糖含量是同一时期对照组残糖含量的7.4%。

3 结论

木聚糖酶在白酒生产中的最佳试验条件:在发酵开始时加入木聚糖酶170 U·g-1;发酵培养基料水比为1∶2.2;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自然pH;添加Ca2+溶液终浓度为8 mmol·L-1;发酵周期为48 h。

经过发酵培养后,添加木聚糖酶后酒度是对照组的130.47%,添加组残糖含量是同一时期对照组残糖含量的7.4%。由优化后的结果可知,不论是在酒度还是在残糖方面,木聚糖酶在玉米酒精发酵中均具有较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宋宇酶.酶制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77.

[2]马文静,张美云,房桂干.木聚糖酶的应用研究[J].江苏造纸,2008(1):20-24.

[3]Ogasawara H,Takahashi K,Iitsula K. Contribution of hemicellulase in shochu koji to the resolution of barley in the shochu mash[J].J. Brew. Soc,1991(4):304-307.

[4]李建华,李 啸,张 娅,等.金属离子对卤醇脱卤酶发酵生产的影响[J].中国酿造,2012,31(3):132-136.

[5]DING R,LI Z,CHEN S,et al. Enhanced secretion of recombinant ɑ-cy-clodextrin glucosyltransferase from Escherchia coli,by medium additives[J].Process Biochem,2010,45(6):880-886.

[6]彭 哲,張嗣良.中心组和设计优化东方拟无枝酸菌发酵生产万古霉素的微量金属离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4):65-69.

[7]宋 拓,李俊俊,唐湘华,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β-环糊精的制备工艺[J].中国酿造,2013,32(1):84-89.

[8]罗宇迪,李 啸,张 江,等,金属离子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10-15.

推荐访问: 聚糖 酿造 白酒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