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注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

时间:2022-04-06 08:29:10  浏览次数:

高脂血症是“隐形杀手”

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长期的高脂血症会引起脂类浸润和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破坏血管结构,引起动脉粥样斑块。当斑块逐渐增大,就会引起血管狭窄,使血流不畅,甚至堵塞,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如果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中风,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痴呆等症状。如果病变累及肾动脉,则可能引起肾动脉狭窄,导致高血压,甚至肾功能衰竭。血管硬化也可累及眼底动脉,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高脂血症的发病过程是一个缓慢、逐渐加重的隐蔽过程。轻度的高脂血症一般没有什么不适感,常常被人们忽视;当动脉血管狭窄超过50%时,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才开始出现;而当动脉血管被堵塞80%以上时,就会发生脑中风、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事件。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尿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胆结石、眼底出血、高尿酸血症、周围血管病变等。

如何判定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部皮肤隆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除黄色瘤外,眼角膜周围出现老年环也提示多患有高脂血症。由于发生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特别症状和异常体征表现,其诊断常常要依赖于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来证实。

通常是测定空腹12小时以上的血浆或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以及观察4℃过夜血清是否混浊、上层有无奶油样物质来判定有无高脂血症,是属于高胆固醇血症还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或是混合型高脂血症。

我国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确定的各项血脂指标正常和异常的界限如下:

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8mmol/L(200mg/dl)为合适范围,5.18—6.19mmol/L(200—239mg/dl)为边缘升高,>6.22mmol/L(24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

血浆甘油三酯浓度<1.70mmol/L(150mg/dl)为合适范围,1.70-2.25mmol/L(150—199mg/dl)为边缘升高,>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3.12mmol/L(120mg/dl)为合适范围,3.15—3.61mmol/L(121—130mg/dl)为边缘升高,>3.64mmol/L(140mg/dl)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91mmol/L(35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哪些人应作血脂测定?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一般推荐以下人群作为应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

1.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病者。

3.有黄色瘤或黄疣者。

4.家族中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

5.家族中有高血脂病史者。

6.肥胖者。

7.老年人。

8.绝经后妇女。

9.长期吸烟、酗酒者。

另外,35岁以上长期大鱼大肉、高脂肪、高糖饮食者,不爱运动者,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者,也推荐接受血脂检查。

降脂明星——他汀类药

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除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外,还必须配合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脂药物有很多种,降脂药物中的明星当属他汀类药。

他汀类药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多种,其中辛伐他汀价格适中,选用该药的高脂血症患者较多。

他汀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机制除与它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外,还与它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凝聚、抗炎等作用有关。临床发现,对于胆固醇增高而尚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服用他汀类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冠心病死亡及心肌梗死的危险,减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危险。6595名胆固醇升高的人坚持服用他汀类药5年后,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了26%,冠心病的发生率降低了1/3。

他汀类药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方面也起到重大作用,它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甚至能使硬化斑块回缩,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多效性”作用。一项有4444名冠心病人参加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5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比未用此药死于心脏病的人减少了42%,由于他汀类药能防止血管再次变窄,使许多冠心病人不用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他汀类药还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益。他汀类药还能稳定骨量,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他汀类药还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以及其他类型痴呆的患病风险。他汀类药还能有效降低器官移植者排异反应的发生。而其他降脂药虽然也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抑制动脉硬化,但在功效方面无法与他汀类药相媲美。

一些患者在他汀类药的说明书上看到的不良反应有几十种,心存疑虑,害怕服用他汀类药。其实,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服用他汀类药的患者耐受性良好,在合适的服用剂量下发生不良反应者极少。因此,医学界把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他汀类药和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青霉素对人类的贡献相提并论。

徐文端(副主任医师)

推荐访问: 血脂 预防 关注 心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