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议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保护

时间:2022-03-31 09:44:3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景观园林是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人类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从建设生态园林角度出发,以搞好预测预报、植物检疫为前提,以配置、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将各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协调起来,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达到生态园林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保护;建设

1 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

1.1 园林植保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由于缺乏植保知识,部分从业人员从开始栽植物就认识不到病虫草害防治的意义。病虫草害发生前不知道预防,等到严重就乱投医,时有因防治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现象发生。

1.2 配置植物重景观轻植保

园林规划设计在配置植物时考虑景观效果多,考虑植物保护因素少。如果某种病或虫的寄主植物和转寄主植物种在一起,一旦病虫发生非常不利于防控。

1.3 对植保存在误解

很多人提到植保就说是施用农药;一发现虫或病就马上用药,不考虑允许存在的范围;因生物农药成本高、效果慢、防治不彻底及有效期短等缺点,杜绝使用生物农药。忽略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合理混用,形成优势互补,既能起到较好防治效果又有利于生态园林建设等情况。

1.4 散兵游勇式的植保措施

目前园林行业植保措施还处在单个单位、单病单虫为防治对象的阶段。防治方法、产品使用种类及防治时间上不统一,既造成防治效果的暂时性,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又导致大量农药的重复使用,污染环境。

1.5 重栽轻养

作为园林绿化主体的植物材料是生命体,需要不断投入精力进行养护管理,才能使其生长健壮,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实际工作中只重视建设,不重视管理,特别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按照植物移栽对水的要求满足其成活基本能做好,而施肥方面做的不太到位。因而植物体成活后营养较少,缓苗慢,树势较弱,容易感发病虫害,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行道树后果更明显。

1.6 虫害预测、预报不到位,病害的检查识别不及时,植保工作比较被动

在园林绿化实际工作中,植保工作人员不固定,一人兼多职或植保工作人员缺乏园林植保知识,造成病虫害预测预报不到位甚至没有预测预报,往往是凭经验或者是病虫害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1.7 植物检疫法规实施不到位

在新建、改扩建绿地过程中,园林部门种苗交往日益频繁,在引进或输出植物材料时,植物检疫关把得不够严,有些私人苗木不经检疫直接引进。加上苗木种植前考虑规格要求、景观效果因素多,植物检疫因素少,导致进苗地区尚未发现的病虫害给当地植物造成了危害。

2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保护要求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园林的地位更加突出,园林绿化的植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大力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重点放在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而不是放在病虫害产生后如何防治打药上。在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不要求“彻底消灭”,只要求降低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使园林系统内的病虫害种群与植物类群达到生态平衡,使城市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3 生态园林植物保护的有效措施

要使园林植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考虑生态平衡、居民安全、防治效果和社会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危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植保保护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预测预报为前提,种植规划、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3.1 加强植保从业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植物保护的科学性

3.2 测报防治

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气象、土壤、植物长势等条件,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一定的数学模式,及时发布病虫害动态。以在达到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危害造成的损失,使自然界各种生物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3.3 把好植物检疫关

对于一种外来物种的入侵来说,由于离开原生活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天敌种群未形成,使之成为该环境中的生态霸主,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各地大规模绿化引种的同时,对园林生态系统潜在的巨大破坏隐患,应引起植保工作者的重视,严格按各级检疫法规把好关。

3.4 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园林规划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种群结构等事项,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

3.4.1利用物种乡土化,种苗本地化。乡土树种在当地通过长期驯化,已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这类植物具有的适应性较强、养护成本相对较低、对病虫害抗性强等性状。本地采收的种子或培育的苗木,已经过一定的耐性、抗性考验,播种或栽植后,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之中,对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强。

3.4.2品类多样化,结构复层化。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因时因地制宜,乔灌藤草花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植物景观。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生存繁衍,能很好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4.3搭配合理化。搭配合理化是指既要布局得当、景观优美,又要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种植结构,避免人为造成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避杨树蛀干天牛;把山茶花和山苍子混植,山苍子可减轻山茶花煤污病的发生。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搭配不合理,会诱发或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如松和芍药互为松芍药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梨和桧柏互为梨桧柏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若把它们近距离混栽,无疑会利于锈病的发生。

3.5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6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3.6.1保护利用天敌。天敌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就能长期持续地对病虫害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要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

3.6.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3.7 配合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害虫的趋性或某些特殊的生活习性,设计诱杀器械等来诱杀害虫。

(1)黑光灯诱杀舞毒蛾等害虫;(2)利用人工合成专用性诱剂诱杀槐叶柄小蛾雄成虫等;(3)利用害虫对寄主喜食性的差异,种植零星的引诱树种,通过对引诱树种害虫的防治来控制害虫危害;(4)利用草履蚧若虫早春通过树干上树的特点,采用在树干上涂药环、做塑料环等方法阻止其上树危害,即可达到防治的目的;(5)利用柳毒蛾低龄幼虫(三龄前)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绑报纸或稻草诱杀柳毒蛾防治其危害。

3.8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志梅.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和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2006(4)

2张友军等.农药无公害使用指南[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荷初)

推荐访问: 植物保护 生态园林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