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技防害,打造绿色果园

时间:2022-03-28 10:12:14  浏览次数:

他在柑橘重要害虫(螨)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为祖国农业做出巨大贡献;他躬身科技研发与产业生产相结合,不断将自己的是科研成果付诸实践;他在困难面前从不轻言放弃,而是毅然勇登光辉顶点。他是学生眼里学习的榜样,依靠的后盾;是领导眼里知识渊博,德行兼备的中流砥柱;是同事眼里不惧艰难,工作态度积极的领头羊,他就是重庆市柑橘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副主任冉春博士。

科研创新硕果丰

柑橘,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水果,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因其果肉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为主的各种加工制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柑橘产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2/3,因此受到众多果农的偏爱。然而,柑橘虽好,但在种植中却有一大缺陷,即由于其为常绿果树,挂果期长达7个月以上,导致病虫害种类繁多,尤其是红蜘蛛、黄蜘蛛等害螨,不仅给果树造成极大伤害,也使柑橘的品质和产量大大降低,这给果农带来了诸多烦恼。多年来,冉春博士一直致力于柑橘重要害虫(螨)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在柑橘全爪螨抗药性分子机理及可持续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且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橘农的广泛欢迎。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党关于“三农”的理论与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冉春博士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植物保护研究室副主任,重庆市柑橘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副主任,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杀虫剂技术负责人,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柑橘主要病虫害持续控制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重要工作人员,重庆市昆虫学会理事,重庆市柑橘学会理事,重庆市科技特派员等职,深感责任重大。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秉持着服务三农,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做贡献的原则,深入研究柑橘重要害虫(螨)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得到农业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获省部级奖励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冉春博士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重庆市重大专项等课题近20项,主持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其中“柑橘介类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10年-2011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植物性螨类控制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获得200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植物的杀螨活性及螨类控制剂的研究”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植物源农药—果圣(0.5%苦参碱.烟碱)研制、应用及产业化”获得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柑橘害螨天敌饲养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12年度重庆市科委鉴定成果。

另外,冉春博士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笔耕不缀,先后发表《Analysis of transcriptome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of the citrus red mite Panonychus citri (Acari: Tetranychidae)》、《Susceptibility and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of five field populations of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Acari: Tetranychidae) to four acaricides》、《Susceptibility and esterase activity in citrus red mite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Acari: Tetranychidae) after selection with phoxim》、《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对双甲脒的敏感性及其两种酶的生化特性》、《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选育及其P450基因差异分析》、《几种代谢酶基因与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的关系》、《柑橘全爪螨不同种群γ氨基丁酸受体基因差异性分析》、《不同柑橘种质资源对橘全爪螨抗性评价》、《柑橘全爪螨HSP90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牛蒡L1-2组分对柑橘全爪螨的毒性和几种代谢解毒酶的作用》、《取食不同柑橘种质资源对柑橘全爪螨药剂敏感性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应用微量滴度酶标板监测柑橘橘全爪螨抗药性的研究》、《不同柑橘种质资源对柑橘全爪螨羧酸酯酶活性及其抗药性的影响》、《不同柑橘品种上柑橘全爪螨的生长和种群动态差异》等5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柑橘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柑橘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和《中国现代柑橘技术》专著3部,为柑橘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科技成果的实现不仅将冉春博士的个人价值不断放大,同时,为橘农增产增收,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以螨治螨,绿色环保

多年来,冉春博士将科研惠农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他深知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于是,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真正为橘农带来了实惠。目前,他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主要项目包括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抗药性捕食螨人工繁育生产与橘园示范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柑橘重要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科技部星火计划课题“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杀虫剂)项目。

在从事多年的柑橘病虫害防控研究中,冉春博士了解到,由于柑橘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很多橘农不得不依靠多种化学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等害螨,然而,这一做法却导致螨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使化学农药施用次数越来越多,一般年需喷药3~5次左右,甚至达10次或更多,但仍然控制不住红蜘蛛的猖獗危害,这既造成用工和生产成本增多,又给果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因此,改革创新柑橘栽培管理技术,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柑橘害螨,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

经研究发现,柑橘害螨红蜘蛛的天敌有120种以上,其中捕食螨45种以上,在南方柑橘园捕食红蜘蛛等害螨的捕食螨主要有尼氏钝绥螨、德氏钝绥螨、纽氏钝绥螨等,人工繁殖形成商品的有柏氏钝绥螨、胡瓜钝绥螨等。钝绥螨是蜱螨亚纲、寄螨目、植绥螨总科、植绥螨科的一类捕食螨,雌螨体长为0.3~0.9毫米,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取食后体色随食物颜色而异,饱食红蜘蛛后呈红色,有4对细长的足,行动敏捷。推广利用人工繁育的、有明显效果的捕食螨,可有效用于防治柑橘害螨,从而减少农药的施用,使柑橘达到绿色健康标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冉春博士发现,有时候捕食螨的使用不能达到全部消灭害螨的要求,需要同时施加一定的农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就产生了柑橘害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冉教授承担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抗药性捕食螨人工繁育生产与橘园示范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冉春博士介绍说,该项目在建立捕食螨抗药性评价体系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抗药性捕食螨规模化繁育工艺流程,建立起抗药性捕食螨高效繁育技术,形成了《抗药性捕食螨生产技术规程1套,建成捕食螨生产中试线1条,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袋。优化了适应柑橘不同品种、不同立地条件、害螨基数等的捕食螨田间释放技术参数,完善了果园抗药性捕食螨轻简化释放技术。项目实施期间,在重庆忠县和奉节县建立了核心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3000亩,在重庆、四川等省市辐射推广12万余亩,培训果农1000余人次。生产销售抗药性捕食螨600余万袋,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该项目研发的抗性捕食螨高效繁育技术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该技术的基础上,他们成功建成了抗药性捕食螨商业化生产线,生产的捕食螨对菊酯和有机磷类农药抗性倍数均超过500倍,有效解决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显著提高了“以螨治螨”的防治效果和水平。因此,该项目集成的技术及生产的产品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项目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首先,项目实施显著降低橘园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柑橘果品品质,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2012至2014年推广应用600余万袋捕食螨,实现农民增收9600万元。其次,项目实施大大减少了农药对实施区土壤和水域的污染,切实发挥了绿色环保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打破我国柑橘出口面临的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提高我国柑橘生产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冉春博士表示,该项目真正做到了帮助橘农“以螨治螨”,同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科研单位努力进行科研技术攻关,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农技推广部门在技术上进行大力推广。该项目最终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机制,实现了抗药性食螨按订单批量生产,真正起到服务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在此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国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科技惠农,意义非凡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的推动,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则需要农业科技人员不断的创新开拓,更需要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与实施。

2014年5月,冉春博士与西南大学校长助理王进军教授、西南大学植保学院院长刘怀教授,以及两名研究生一行六人专程来到重庆万州,指导万州区开展柑橘绿色防控工作。期间,王进军教授、刘怀教授在甘宁镇西部农业柑橘园内为三峡职业学院学生近五十名师生和区植保站十多名技术员亲授以螨治螨防治课。冉春博士将西南大学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共同研究新筛选出的抗药力强的5000袋巴氏小绥螨带到园内释放,以此来推动万州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使万州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国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前列,为当地橘农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冉春博士知道,目前我国柑橘的病虫害防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创新防治和管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他说,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就冉博士而言,除了广泛推广自己的研究的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国家培养领域内的高新人才,从而为祖国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培训橘农,让橘农真正掌握柑橘的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真正结出品质一流、绿色健康的果实,让橘农真正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勤勉如他,坚毅如他,厚重如他,奉献如他。他,冉春博士,必将在农业科研创新之路上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推荐访问: 果园 打造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