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时间:2022-03-28 09:44:11  浏览次数:

总结和归纳。

2结果

2.1文献基本特征

初检出2885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质量方法学的评价分级排除C级文献后,仅包括A级和B级文献,共17篇文章。文献筛选过程和质量分级评估见图1和表1。

2.2研究对象

在纳入的17篇文献中,调查对象为明确诊断有产后抑郁症的患者。

2.3纳入文献使用的研究工具

纳入的17篇文献中,研究中自行设计问卷的有8篇[4,6-8,12,18-19,22],使用爱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12篇[5,9,11-20],抑郁自评量表2篇[8,1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篇[10],明尼苏达量表(MMPI)1篇[4],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1篇[8]。

2.4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4.1社会因素  ①家庭環境。a.3篇文献[4,10-11],研究结果表明产妇与婆婆间关系不和睦、与丈夫间关系紧张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b.1篇文献[5],研究表明居住环境繁杂、狭小、潮湿是产妇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②经济收入。6篇文献[5,11-14],表明经济收入低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受教育程度。4篇文献[8,12,14-15],表明受高等教育的产妇承担着社会工作和家庭责任双重角色,对其身心健康有巨大影响。④年龄因素。3篇文献[14,15-16],分析了年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产妇对顺利分娩的期望值增加及产后对孩子的哺育、照顾因年龄增大而精力不足等增加了焦虑的程度。

2.4.2个人因素  ①自身因素。a.3篇文献[10,13,18],分析了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性格过于内向、生活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妇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b.1篇文献[11],表明睡眠质量差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c.1篇文献[19],表明产妇激素水平是影响产后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产妇妊娠、停经和分娩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症状会不断加重。②孕期保健因素。a.其中1篇文献[16],研究了不良孕产史对产妇造成负面刺激和创伤,引起产妇心理的巨大变化,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b.3篇文献[9,12,19],显示产妇自身分娩没做好准备,产生焦虑的情绪,易诱发抑郁症。c.3篇文献[9,12,19],表明孕期检查次数也是影响产妇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检查次数不足,孕妇会考虑分娩是否影响胎儿健康,而引起孕妇的焦虑情绪。③医务人员的态度。有文献指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产妇觉得医务人员比家人更有安全感,医务人员的态度成为影响产妇情绪最为关键的因素。④婴儿因素。a.有4篇文献[6-7,13,17],显示了新生儿是否健康对产妇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分娩出不健康婴儿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b.有4篇文献[5,8,17],研究表明婴儿性别为女性的初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

3讨论

3.1家庭支持度低和受教育程度低是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产后抑郁[21]的主因。有研究表明,生物学、生理、遗传及心理因素等与产后抑郁症有密切关系[21-22],社会支持水平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重要影响因素。Chacamovich等[23]对第一次妊娠的女性及与妊娠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力度与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和压力成负相关时,对孕妇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产妇产褥期扮演的角色较多,容易出现紧张与压力过大,家庭成员的帮助及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丈夫的关心,护士应鼓励产妇亲属积极与产妇沟通,提高产妇的幸福感,增强应对事物的能力。

3.2负面心理因素、婴儿患病及自身准备不充分是个人因素中主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提示个人因素中的心理因素[20]对产后抑郁症有巨大影响,尤其是产妇的内向性格特征以及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者更易致产后抑郁生。所以产前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让孕妇产前深刻认知自身状态对产后健康及婴儿健康的影响,从而得以纠正。新生儿健康状况、不良的孕产史,分娩方式,激素水平和母乳喂养都是影响女性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妊娠期保健和产前检查[24]是保护因素。在孕期积极参加健康知识培训,增加产前检查,实现产时不慌不忙,稳中待产,而减少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

3.3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启示

本研究只对中文文献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定性分析,可能存在文献收录不全,选择偏倚。纳入的文献质量偏低,可存在偏倚。对产后抑郁症患者使用量表,每篇文献都不同,对抑郁症的定义并不统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界定。在未来的研究中,结合国外产妇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我国国情及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对产妇的个体差异性探索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Seite DA,Stein CR,Ye F,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hopitalize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New York State,1995-2004[J].Ann Epidemiol,2011,21(6):399-406.

[2]任凤玲,王惠.美国产科服务模式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587-1589.

[3]胡雁.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李荣萍,单晋平,石英,等.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463-465.

[5]钟艳娟,季布.惠州市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3):3294-3298.

[6]翟桂荣,闫瑰娟,方明珠,等.产后抑郁症产科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21-2623.

[7]周惠尔,范茂春,晏志伟,等.深圳市宝安城区产后抑郁症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6):1281-1284.

[8]王竹珍,姜蕾,邱丽蓉,等.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894-897.

[9]吴海舰,李娟,韩爱卿,等.产后抑郁症干预措施的探讨及有效性的评估[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1):18-19.

[10]于伟东.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23-324.

[11]包彬,殷俊峰,刘恋.重庆市万州区产后抑郁症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367-5369.

[12]刘兰芬,张志华,赵贵芳,等.产后心绪不良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46-47.

[13]吴贻红,赵宗权,汤振源,等.产后抑郁症的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4):610-612.

[14]伍嬌娇,冯望德,伍振.信阳市某医院产后抑郁症调查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96-98.

[15]朱华,王凯,李丽红,等.深圳市351例产后抑郁问卷调查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29-631.

[16]王月云,张莉娜,王红,等.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6(6):704-708.

[17]徐素君,陈敏,陈立新,等.产后抑郁症在产妇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2):194-196.

[18]张砚媚.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04-105.

[19]展颖颖,吴栋云,季雯洁.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0):2329-2331.

[20]李华丽,李维玲,刘冬红.西安某医院1994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28(11):1374-1376.

[21]余艳芸,郝加虎.初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47.

[22]刘萍花,肖亚.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02-5403.

[23]Chachamovich JR,Chachamovich E,Exer H,et al.Investigating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intertility:a systematic review[J].J Psychosom Obstet Gynaecol,2010,31(2):101-110.

[24]何汝冰,姚凤媚,罗淑贞,等.循证护理对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84-486.

(收稿日期:2019-04-09  本文编辑:崔建中)

推荐访问: 产后 抑郁症 因素 评价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