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时间:2022-03-26 10:12:42  浏览次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但在许多校园和家庭里,中小学生因心理障碍不能缓解而走上出走、犯罪、自残、自杀道路的,报刊上时有所闻,生活中屡见不鲜。

这些真实的事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教育家、心理学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作为学校,理应承担进行挫折教育的重任,要求学生认清自我,面对现实,承担自己的责任,学校也不应因为学生的脆弱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那么,在学校教育中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充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耐受力的形成和人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青少年耐受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我以为:如果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重视并注意了对儿童适时进行有效的多样的挫折教育,那么,成千成万的青少年学生,就不会因学业的失败、突变的灾祸、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身相不佳、早熟早恋等麻烦事情,造成心理障碍或难言的苦痛,更不会因此而走上绝路。

二、小学生心理脆弱的原因分析

1.实践活动少、劳动锻炼的机会少

劳动锻炼人,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土地日益减少,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让子女参加农业劳动,所以青少年中即便是农民的子女也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有些家长甚至将子女仅有的家务劳动锻炼机会也给“剥夺”了。这样,子女们享受着从小学到中学的“一条龙”服务,生活无忧无虑,从来没有经历过困难与挫折。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的知识与特长的培养而忽视心理品质与耐挫能力的培养,使子女缺少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机会、缺少耐挫的生活体验,结果只能使子女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一旦受到挫折,便茫茫然不知应对,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走向极端。

3.传统教育思维的缺陷

我国的传统教育与国外有很大区别。如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孩子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再比如对待孩子走路时的跌倒,西方的母亲通常不会去扶,而是鼓励孩子说:“摔一跤没关系的,赶快自己爬起来!”中国的母亲则通常会马上抱起孩子,并跺着脚说:“都怪地不平,害宝宝摔跤,宝宝不哭,妈妈跺它两脚!”两相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了,看待挫折的角度偏了,某些传统的教育思维落后了。

4.学校教育思路的偏差

应该承认,多年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注重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所谓的教学质量,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围绕分数而建立起来的畸形价值观直接导致了学生心理的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

5.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如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更加承受不了失败。

三、开展挫折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它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大到高考落榜、事业不成、生离死别、自然灾害,小到与人不和、受人歧视、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不茫然、不慌张、不气馁、不焦躁,做到无所畏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

2.家校配合,摒弃溺爱

有句古言,叫做 “ 育善在家,发智在师 ” 。还有一句俗话,叫做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这说明,家庭、学校的配合最为有利,别无取代。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老师和家长都有责无旁贷的职责。有些家长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往往带着一些情绪来表白自己的看法,言辞有时也比较尖刻,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间闹矛盾,最终家长来帮着解气。“有啥事爸妈帮我摆平”,有了这种念头,孩子如何单独去面对挫折?其实溺爱是一种剥夺,又是一种罪孽,它可能制造无能或残疾而留下生命的遗憾,它能使学校的正面教育付之东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只有家长与学校配合了,才能对孩子有好的教育效果。树立一个观念:要正确地爱孩子,溺爱只能害孩子!

3.人为地制造挫折,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将挫折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内容之一。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群日本孩子背着书包,穿着短袖短裤,冒着鹅毛大雪跑步去上学。原来这是学校要求的,学校在人为的给学生制造挫折,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现在我们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由于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针对有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一旦遭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4.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讲述,从学习、人际、情感、理想各个方面,给他们树立出优秀的榜样。如音乐家贝多芬在生活极度困顿,耳朵聋了的困境下与命运奋力抗争,谱写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试验了多少次,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才最终找到了钨丝等等;另外还有学生身边的同学榜样,如学校的先进人物等,都可作为学生们的楷模。这样,在他们遇到挫折时就会向榜样看齐,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未来社会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挫折教育不是要打垮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小得到培养和锻炼。挫折教育的初衷也就是让他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写出美好的人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

推荐访问: 势在必行 小学生 挫折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