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鉴证·行业十年浮沉,铭刻·后装风雨华章

时间:2022-03-20 08:09:22  浏览次数:

站在2013年,回望从2003-2013行业发展的十年,点滴印记汇聚成《音响改装技术》120期的斑斓长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定格的画面、一篇篇生动的文字……或亲切温暖、或震撼动人。这不仅是一个行业发展进步过程中激情拼搏的印记,是无数行业参与者品味喜悦、拥抱成功的镌刻,更是一个国内后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市场的生动见证。行业的每一段难忘的记忆我们都全程参与,市场的每一次蓬勃的律动我们都珍藏于心。

藉《音响改装技术》120期机会,让我们一同揭开十年间尘封的记忆,共同鉴证、回味那些年行业发展的点点滴滴,回眸我们携手并肩一路走来的风雨兼程。

10年产品:从音响到电子产品进一步细分

2003年,国内后装市场远没有今天这般热闹。彼时,产品分类粗放、市场信息闭塞,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品类单一;而当年最为热闹的则是汽车音响市场,当年遍及全国的汽车音响赛事催化了改装行业的诞生。从2003-2013十年间,国内后装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脉络就是渠道、产品都进一步细分,而且这种细分的趋势,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停歇。

2003年,我们目前熟知的通用机和专用机还孕育在市场的襁褓之中。我们目前熟知的国内车载影音的品牌,基本上都起家于汽车音响的主机生产。在此之前,国内汽车音响的“机头”被日韩、香港品牌垄断;而当时的国内品牌,如超音、飞韵、瑞升、博图、万华隆等从2001-2003年间开始加入市场进行角逐。

从产品形态方面来看,最初的汽车影音还仅限于“音”。2001-2004年间,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还是以单DIN的CD播放机为雏形;直到2005年,市场中常见的依然是“DVD碟机”。当时,中国市场上见到的最多的产品就是VDO、阿尔派、先锋、建伍、歌乐等。产品形态为单纯的CD主机和折叠屏单DIN主机“二统天下”。在这一领域,国内企业是后来分羹者,饱尝专利门槛之苦。当年,无锡两家DVD生产商将飞利浦、索尼、先锋组成的技术联盟告上了美国地区法院,轰动一时。但是否有“炒作”嫌疑,也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中国DVD厂家已经蓄势待发。合作与自主是当年产品的两大主题,如2005年1月,汉洋丽声音响与先锋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推出了试听一体化概念。

当年的DVD和导航产品还分属两类,但也开始了二者的结合。从产品功能来看,当时的“车载多媒体系统”主要是触摸操作系统,兼容多种碟片播放模式,具有一定的DSP功能,同时可以连接如电视调谐器和手机等。当时的行业人士,还看不到2007年以后,市场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当年上海坤耀叶宏就看好汽车导航,他认为这个产品有广泛的需求,而唯一阻碍导航普及的障碍就是价格。他说:“价格到位,干柴烈火,一点就燃”。而澳达行的张海清说,卫星导航是未来的趋势,其价格肯定会降低,未来车上的娱乐系统和资讯系统相结合是必然趋势;未来,原装车上加载导航的功能也不是不可能。无独有偶,当时瑞图万方营销副总经理何力宏认为,汽车导航仪会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从今天的角度回想当年行业精英的论断,唏嘘不已。

当年的车载导航一般都还是外挂式。市场上名噪一时的产品如道道通、领路人、海尔博路、城际通、麦士威、乾润直通车等等。当年,市场上也存在价格战,如2004年华阳策划的“华阳3999DVD普及风暴”正是价格战。活动第一天,华阳仅DV710一个机种国内出货量就突破千套。当时也引得众多行业人士加入到论战当中,有人认为,华阳此举带来的震撼不仅国内反响热烈,还波及了国外品牌。之后,国产品牌迅速跟随降价,同时加快新品推出速度;连带DVD+液晶屏一体机产品也大幅降价。国外品牌也在紧张研究华阳此举,调整对策。

2006年,卡仕达针对当时市场热销的霸道、福特致胜等车型尝试性推出了专用机型。尽管仅限于影音功能,但相比当时流行的外挂式的导航盒,这款产品还是获得了市场的近乎疯狂追捧。同年,以“配一个专用面板、接一个专用线束、装一个专用支架”为标志的“专车专用”开始火爆市场。从2007年开始,国内车载正式迈入了“智能时代”。此后,直到2011年,国内车载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洋品牌”彻底被洗出了国内市场。

纵观车载影音这十年,始于单DIN的CD主机,产品形态不断变化:从折叠屏的DVD主机,到外挂式导航专车专用主机,直到嵌入式导航的专车专用主机,主机产品十年间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自我蜕变。如果说这一过程伴随着诸如PND等专业化单品,那么,集成化应该是这十年的主题和主线。从2012年开始,电子狗、行车记录仪等专业化电子单品开始了新的征程。下一个十年,集成还是专业的分歧依然在等待市场的选择。

10年渠道:从传统渠道到多渠道深度分销

从2003年到2013年,国内后装渠道的演化过程可以用“剧烈”来形容。直到今天,“渠道为王”依然是一个定理,只是,此时的渠道和彼时的渠道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梳理十年间渠道的变革,过程会异常精彩——厂家与渠道的博弈、渠道与市场的抗衡、新兴渠道模式之间的较量,都显得异常剧烈而彻底。

从2003年-2013年,渠道的变化一直遵循着多元化的特征进行,也就是说,以往,相同的产品会用一条渠道下沉终端;而现在,相同的产品会从不同的渠道下沉到终端,直到消费者手中。2003年,厂家依靠渠道商,服务中心大多建立在代理商中,服务、政策、资源也都向代理商倾斜。

在车载影音主机和导航产品还是两个品类之时,PND的销售渠道率先产生了分化——渠道扁平化。从2005年开始,PND开始进入IT渠道。当时,MP3、MP4、闪存等数码产品利润日渐式微,GPS导航产品(PND)进入IT渠道,迅速成长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当时的渠道体系中,IT渠道的扁平化最为彻底,基本上都是厂商——代理商——分销商(零售终端),中间环节少,物流及其它成本低。IT渠道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代理商和分销商同在一个市场,既竞争又合作,而厂家在这一渠道体系的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表面上看,代理商既有零售又有批发,厂家对价格的管控非常严格,代理商和分销商基本不会逾越红线。2007年,纽曼一款GPS导航产品跌破2000元,引发了市场热议。但现在看来,他们打出此低价,更多的是基于导购的营销策略。

在后装的传统渠道里,如果说2003年时,8成以上市场份额还牢牢把控在以区域代理商为龙头的传统流通领域中,那么,这十年间,传统的流通渠道正逐渐被新型渠道模式蚕食分割。当然,传统的代理商也在寻求改变。从厂家的角度来梳理渠道十年来的变化,扁平化是一个关键词。从欧华全国38家办事处开始,直到今天好帮手的APEX、蓝色帮手、路畅的技服佳等等,厂家一直没有放弃自建有更多话语权的渠道体系。而在渠道内部,自身的演绎也从未停止。从2010年开始,依靠强有力的资本运作,新焦点接连收购沈阳新天成、浙江欧特隆、湖北欧特隆、上海追得(大师贴膜)等汽车后市场知名运营商,无一例外都是占股51%。随后2013年,新焦点又被鼎辉收购。

纵观2003-2013年渠道的变革,扁平化、规模化始终是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是厂商和区域代理商博弈的结果。而4S店、电商、IT渠道的加入,让渠道的多元化特征更为明显,这也给传统的代理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渠道多元化给代理商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有些新型渠道本身的特点,一些品牌会将该渠道与传统代理分销渠道区分并独立出来授权经营(如网购),虽然在产品组合和价格搭配上会与传统渠道有所区分,实际上瓜分的主要还是传统渠道的蛋糕。因此,新渠道的兴起必然瓜分传统代理分销渠道的份额。二是传统的代理分销在当地区域具有独占性、排他性,享受区域保护,品牌商对代理商的依赖性强。但随着新型渠道的兴起,这种垄断式的格局被打破,传统代理商与品牌商博弈的筹码被削弱。三是由于竞争加剧必然推进渠道的扁平化,直营大区、单店加盟、直营终端连锁等模式逐渐被品牌商采用。这对于某些代理商来说,难逃被兼并或取代的命运。渠道多元化促进了竞争的更多元化,竞争剧烈程度和手段都更高,这就必将促进市场格局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因此,实力欠缺的代理商也有被同行拍死的危险。

十年前,我们在谈渠道;十年后,我们依然在谈渠道。但十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渠道的含义已经完全不同。十年前,传统的流通渠道依然是绝对主力,渠道为王的市场丛林法则依然起着作用。但是在十年后的今天,终端的作用不断被放大,直到参与深度分销。而4S店渠道的作用,是在2008年以后才开始被挖掘。随着车载电子单品的不断细分,电商渠道也开始成为后装市场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

10年企业:从小池塘里的小鱼到蓝海竞争

周总理19岁东渡日本时曾写出“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绝句。从2003年到2013年,国产品牌或梯队在这一期间经历了从“面壁”到“破壁”的黄金十年。从90年代开始,日韩品牌如索尼、松下等占据了国内汽车音响市场的高端品牌;此后香港品牌如东强、港华、良友、软科等开始与大陆企业合作,在南京、上海等地布局设点,走外资品牌本土化道路。并与日韩品牌形成市场对峙局面。此时,国产品牌,如上广电、长征数码、好帮手、华阳、博声等还以单DIN或折叠屏CD主机为主。直到2006年,国产品牌集体发力专车专用主机,才奠定了今天本土品牌一家独大的态势。

从企业看,这十年令人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壮士,有退出的勇士,但更多的是牺牲的烈士。从某种角度看,汽车音响催生了国产车载影音的发展,车载影音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其它领域的繁荣。从更细微的角度去观察这即将过去的十年,我们发现,2003年-2006年,是国内汽车音响高速发展的时期;2007年以后逐步进入平稳期。而2006年以后,车载影音主机开始大放异彩,开始了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期。

在2007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的汽车电子展区中,偌大的展区中,仅有博士达、OK-car、RAVE、澳达行、协勤五家后级企业参展。而剩余的展位,全是便携导航和主机厂家,有新科、松下、赛昂星、吉祥星、富高、万燕、长征数码、奥达行、PQ²(同永电子)、菱科、路豹、索骥、杰迪等。

从2003年到2006年,国内目前如好帮手等企业都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过程,并于2007年开始走上了高速扩展的发展快车道。这从2007年产品的市场售价便可见一斑,如2007年,当时便携式导航产品的平均售价在2000-5000元,而嵌入了导航功能的主机产品售价在6000-12000元,相比2013年市场卖出最低价499元的通用型主机,导航市场扩容了几十倍的同时,价格也随之缩水了几十倍。

2006年,是便携式导航和嵌入式导航正式分道扬镳的年份,这代表了当时市场对导航产品的两种认知。前一种认知看中了便携式导航未来巨大的个人消费空间,主要集中于IT渠道;后一种认知看中了国内整车消费市场的巨大前景。2007年,曾有人预测,在IT渠道领域,便携式导航将成为下一个MP3,将卖出白菜价!随后的事实证明,现代产品发展,只要是技术发展已经成熟的行业,核心元件采购容易。一般来说,生产制造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如果市场足够诱人,整体投资成本不高,那么,必定会有大批企业蜂拥而至。2006年的便携导航市场便出现了这种趋势,导致还未升温便已衰退,先于嵌入式导航产品(主机)卖出了白菜价!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事实,主机的导航模块实现嵌入式后,赶上了整车市场暴增的年份,特别是当时整车多媒体系统普遍匮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主机的生命周期。但从5年后的今天来看,二者殊途同归,终于终结了暴利时代,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10年市场:从小众市场向消费市场深耕细作

纵向看国内汽车后装市场发展的这十年,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用“汽车影音解析的时代”。2003年之前,汽车后装市场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众市场,随着整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用品的消费市场快速成型,催生了汽车用品城在各地的大力发展。如果把这个十年作为一个发展节点来看,前十年市场经历了粗放的高速扩张期后,接下来,再由小众市场向消费市场的过渡期间,市场、产品、渠道都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深耕细作时代。

说到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黄金十年”,广州永福路市场的变迁不可忽略。中国汽车后装市场,尤其是车载电子产业从无产品、无技术、无工厂、无人才的局面,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历史选择了珠三角、永福路。永福路曾一度是中国汽车用品市场的代名词,在永福路一带,一度云集超过2000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汽车用品的集散地。最高峰时,永福路曾占有全国汽车用品市场的60%份额。过去很多产品都是从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惠州、珠海、中山等)生产,通过广州的批发中心再流向全国各地。此间,珠三角城市的大型商超也开始绽露,如2005年,好利时的“爱车空间”落户深圳华强北,成为当时深圳中心区最大的“一站式”汽车用品销售及服务广场。2007年以后,随着整车销量逐年上升,汽车用品市场“钱途无量”,各地快速上马汽车用品城。这场圈地运动涌现出了浙江义乌、厦漳泉市场等区域性集散地,永福路当年辐射全国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3年,汽车音响毫无疑问是后装市场最引人关注的项目,如当年九州传媒主办的音响赛事、银声杯、欧华杯、雄奇杯汽车音响比赛等,都是国内普及汽车音响的急先锋。除此之外,有一个综合性的展会无法回避。伴随着中国汽车用品市场发展壮大的AAITF展会,无疑是这十年中,最能反应出市场变迁的平台。始于2005年的AIITF展会到2013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从当初数百个展位数万平米展馆,发展到今天22万平米展区。其中汇聚了汽车多媒体、汽车音响、汽车电子、汽车照明、汽车内饰、汽车外饰/性能改装、美容养护/防爆膜、快修快保等八大类,20余万行业展品同台亮相。全球汽车后市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悉数到场,3000多家参展商现场举行超过300场新品发布会,20000余款年度新品闪耀全场。

除传统后装市场外,2008年之后,国内多家企业通过4S店走进准前装、前装配套领域,这是这十年来行业崛起壮大的标志。2003年-2007年,人们从传统的角度将这一市场定位于汽车消费链条上的一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国内诸多外贸型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外贸转内贸的背景下,4S店这个被传统忽略的市场从2008年被深度开发,其后的4S店集团乃至整车销售公司也开始深度介入汽车后装市场,如庞大集团、广汇集团、中升集团等等。

2003年到2013年,市场最直观的变化是市场容量翻了几番;国内市场潜在的消费热情被充分点燃;越来越多的“淘金者”也开始介入市场,如上广电、创维、纽曼等。直到2013年,国内年均销售车载主机已突破500万台,而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成型,市场还在剧烈的变化当中。

10年音改:从单一品类向多元化转型升级

从2003年《音响改装》第1期创刊到2013年《音响改装技术》第120期,《音响改装技术》走过了十年风雨路。行业在变化、渠道在变化、产品在变化,我们也在变化。2003年《音响改装》创刊号引领了国内汽车音响的第一次发展高潮。从此,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分,《音响改装技术》也由一本专注汽车音响的杂志,成长为国内以车载导航、汽车音响、车载电子、美容养护、性能改装等门类齐全的专业性综合类期刊。因其在业内的影响力,而被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正如2004-2005年,个人数码产品领域最红的并非手机,而是iPod。那时候,iTunes已经与世界五大音乐发行商实现整合,把PC产业苦思不得的娱乐平台搭建起来,为2007年iPhone一炮而红奠定基础。2005年,市场对于汽车音响的定义是:能推动新兴的高尚生活模式和价值。纵览杂志多年来的发展,从汽车音响发端,随着行业的发展,内容更丰富,覆盖面更广,更加多元化将是未来《音响改装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行业呈现产品同质化、渠道多元化、营销精细化的态势时,我们也更加深切地意识到,以往“广而告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作为媒体,更应该洞悉基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厂商而言,单纯依靠产品利润的暴利时代终结,如何依靠服务赚钱更需要媒体的舆论引导;对于渠道而言,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何顺势而动,抓住市场热点,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也需要媒体的发掘剖析;对于消费者而言,车载产品正在由行业消费走向大众消费,如何在同质化的产品中看到差异,进而了解中国的汽车改装文化,这是《音响改装技术》作为业内公认的专业权威后市场核心期刊,必须肩负的重任。

2003至2013,十年如一日,今天的故事正在成为明天的历史。鉴证行业,品位市场,我们期望以此专题铭记过往的十载沧桑,更希望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推荐访问: 华章 浮沉 铭刻 鉴证 风雨
[鉴证·行业十年浮沉,铭刻·后装风雨华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