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激光核聚变:没有辐射的核反应

时间:2022-03-12 08:47:35  浏览次数:

  诠释激光核聚变

简单地说,激光核聚变就是利用激光照射核燃料使之发生核聚变反应。它是模拟核爆炸物理效应的有力手段。

由于激光核聚变与氢弹的爆炸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所以,20世纪60年代,当激光器问世以后,科学家就开始致力于利用高功率激光使聚变燃料发生聚变反应,来研究核武器的某些重要物理问题。我们知道,氘、氚等较轻元素的原子核相遇时,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称为核聚变。人工控制的持续聚变反应可分为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激光核聚变、粒子束核聚变和电流脉冲核聚变三类。激光核聚变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可为人类找到一种用不完的清洁能源。二是可以研制真正的"干净"核武器。三是可以用它代替部分核试验。因此,激光核聚变在民用和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用不完的清洁能源

随着石油和煤炭等矿物燃料资源日渐枯竭,人类对替代能源的需求正变得更为迫切。通过激光核聚变,人类就可以利用激光控制核聚变反应,使核聚变按照人类的需要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而获得可控的核聚变能源,使人类彻底摆脱能源短缺的困扰。

利用激光核聚变原理建造的发电站,称为可控聚变能电站。这种电站的主要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之中,特别是海洋表层3米左右的海水里。据专家预测,全球海洋中的重水总储量为200万亿吨。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中也含有大量的氢,另外,从地壳中开采的氢也可以为聚变反应堆提供大量的燃料。据推算,利用氢聚变可以轻而易举地为人类提供5000万年之久的能源!可见,通过激光核聚变可以为人类找到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经济又实惠的能源。随着激光核聚变研究地不断深入,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完全可以用安全、清洁、廉价、丰富的聚变能发电。而这种能源是除了传统的石油、煤等以外,人类最有希望获得的干净能源。

目前核电站主要是利用铀核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发电的,而铀核裂变会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而利用激光核聚变建造的聚变能电站由于聚变反应本身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而诱发聚变反应的又是不产生污染的激光,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干净能源。

根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上数目众多的激光核聚变设施有可能联网,从而实现聚变能发电的工业化。届时,人类就可以以最理想的方式解决对能量的需求。因此,激光核聚变的工业化腾飞必将引发一场能源革命,其意义将不亚于人类发明火。

"干净"的核武器

激光核聚变在军事上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发展新型核武器,特别是研制新型氢弹。因为通过高能激光代替原子弹作为氢弹点火装置实现的核聚变反应,可以产生与氢弹爆炸同样的等离子体条件,为核武器设计提供物理学数据、检验有关计算程序,进而制造出新型核武器,成为战争新的"杀手"。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50年代,氢弹就已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但氢弹均是以原子弹作为点火装置的。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所以这类氢弹被称为"不干净的氢弹"。

采用激光作为点火源后,高能激光直接促使氘氚发生热核聚变反应。这样,氢弹爆炸后,就不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所以,人们称利用激光核聚变方法制造的氢弹为"干净的氢弹"。传统的氢弹属于第二代核武器,而"干净的氢弹"则属于第四代核武器,它的发展不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由于不会产生剩余核辐射,因此,它可以作为"常规武器"使用。

一旦激光核聚变技术成熟,制造干净氢弹的成本将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不但核聚变的燃料氘几乎取之不尽,而且激光核聚变能使热核聚变反应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激光核聚变,可以在实验室内模拟核武器爆炸的物理过程及爆炸效应,模拟核武器的辐射物理学、内爆动力学等,为研究核武器物理规律提供依据,这样就可以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继续拥有安全可靠的核武器,改造现有核弹头,并保持核武器的研究和发展能力。此外,激光核聚变还具有可多次重复、便于测试、节省费用等优点。

各国取得的"核成绩"

就模拟核试验技术总体而言,美国仍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诺瓦"激光器,而且在1998年美国能源部开始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启动"国家点火装置工程"。这项军民两用的高能激光核聚变研究工程计划于2003年实施,总投资为22亿美元。其中的20台激光发生器是研究工作的大型关键设备。法国激光核聚变研究以军事化为主要目标。为确保法国TN-75和TN-81核弹头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在1996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与美国合作实施一项庞大的模拟计划--"兆焦激光计划",即高能激光计划,预计2010年前完成,经费预算达17亿美元。其主要设备为240台激光发生器。建造在纪龙德省。这些激光发生器,可在20纳秒内产生1.8兆焦能量,产生240束激光,集中射向一个含有少量氘、氚的目标,从而实现激光核聚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激光核聚变研究。1998年,日本研制成功了核聚变反应堆上部螺旋线圈装置和高达15米的复杂真空头,标志着日本己突破建造大型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技术难点。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1964年就提出了激光核聚变的初步理论,从而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74年,我国采用一路激光驱动聚氘乙烯靶发生核反应,观察到氘氘反应产生的中子。此外,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于敏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激光通过入射口打进重金属外壳包围的空腔、以X光辐射驱动方式实现激光核聚变的概念。1986年,我国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神光"研制成功。△

(华迪康荐自《科学发现报》)

推荐访问: 核反应 辐射 激光 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