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家数字出版企业的危局:踩对了时间点走错了方向

时间:2022-03-05 08:22:58  浏览次数:

zoޛ)j馟iuuu޶M?m4m4iM:i�qΞXygMӯm4m4ӿ	e总结出了以下经验和教训。

第一,创业并非只有融资上市一条路。

创业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能够养活自己和团队。我在上海的一次创业分享中说过,一个10人的团队,一年1000万元的营收,能做到这样就非常好了。不一定要融资,也不一定要上市。

相比王健林的小赚1个亿,我的营收1000万更容易实现。当然,在王健林那个位置上,提1000万有些掉份儿,但我相信意思是一样的。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那么多人创业,真正能拿到融资的寥寥无几,能上市的就更少了。用《创业的艺术2.0》的作者盖伊的话说就是:拿到融资的概率比被雷劈中的概率还低。所以,创业者们最现实的目标是养活自己。

第二,不要迷信颠覆式创新。

有一阵子创业圈里動不动就提“颠覆式创新”“阶跃曲线”。如果把创业比作浪潮,“颠覆式创新”属于浪头的那部分,只有具备很强技术实力的团队和公司才能做到,而且在浪头停驻的时间也很难长久。

大部分创业都是在做创新的应用和推广,属于浪头往后的部分。既然是做应用和推广,就需要学习和尊重原有的行业传统和领域知识,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做出改变。

拿出版行业来说,互联网要改变线下出版行业,最终不是靠技术的改变,而是人的改变。比如iPad出现后,数字阅读的终端问题解决了,但要真正建立一个线上出版的商业模式,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这背后是用户习惯的改变,最终又是文化基因的改变。

很多创业者迷信 “颠覆式创新”,觉得自己总可以碰上。这就好比一大群“无知”的探索者,在一片广袤的原野上随机漫游,以期碰上可能蕴藏的金矿。从算法的角度看,探索者在原野上分布的密度越大,碰上金矿的概率就越高。但这是所有探索者的整体概率,具体到个体的探索者身上,这个概率小得可怜。政府和资本倒是乐见这种情况——只要整体概率提高,收益机会就增加了。

相比“无知的随机漫游”,“有知识的探索”相对个体来说更有效率些。虽然不一定能碰上金矿,但至少每走一步,都是在改进。至于拿钱砸流量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根本算不上是创新,充其量是破坏。

第三,创业者要做企业家。

在英文里,创业者和企业家是一个词。创业者不但要有白手起家、开创新事业的能力,还要有让企业持续运转、不断升级的能力。

很多时候,人们会用“无聊”这个词来形容企业家。确实,企业家脑子里念念不忘的就是怎么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会沉下心一遍一遍地做。这个过程很枯燥无聊,但这恰恰是一个企业家的常态。

国内喜欢讲“风口”,讲“入对行”。但从企业家的角度看,很多时候是事情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事情。换一种说法,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这也是企业家应该有的责任感。

第四,创始人要努力保有对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来讲,天使轮融资时,出让的股份最好不要超过15%;之后每轮融资按稀释20%算,到C轮时,团队持股比例就会降到50%以下。但这时候大家一般都不会乱来了。

团队里应该有一个主要创始人,最初的持股比例最好在40%以上。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不只是通过股权来保证,跟董事会和其他核心团队成员的沟通有时候会更重要。创业不能靠单枪匹马,不能逞匹夫之勇,一定要团队作战。

另一方面,创始人一定要警惕公司里的小团队,特别是那种看上去非常抱团但又排斥其他部门和员工的小团队。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绝不能姑息。

第五,团队管理层的最佳搭配是老少配。

我们团队里,我是70后,两个技术骨干是80后,其他基本就是90后了。我们现在唯一的副总是1988年出生的,算是准90后。

70后创业者身上的时代烙印比较强,注重集体主义和大局观。80后普遍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多创业者心态比较急躁。90后的家境都还不错,做事会比较从容,也比较随性。

老人的长处是经验。杰夫·霍金斯在《智能时代》一书中提出了智能的记忆-预测模型。所谓经验,就是经历过的事情比较多,记忆的数据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预测就会更有把握。坏处在于,固化下来的记忆都是些过时或过气的东西,因此做出的预测也很可能不适用于新情况。这一点在当下变化非常快的时代尤为突出。

90后学习欲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要更强一些,而我的经验更多一些。这种搭配可以彼此互补,即便发生分歧,因为有年龄的差距在,争吵也不至于伤和气,甚至彼此的视角差会产生某种相互吸引的效应。这是同龄人之间的分歧很难产生的效果。

推荐访问: 危局 错了 对了 方向 出版
[一家数字出版企业的危局:踩对了时间点走错了方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