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现大熊猫

时间:2022-03-03 10:22:16  浏览次数:

赵良冶,笔名羌笛。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委员、雅安市文联主席。近年创作的《国宝传奇——大熊猫百年风云揭秘》受到广大读者和文学同仁的好评,再版发行后,2010年入选四川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大熊猫掀起世界风云

4年前,“5•12”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地震肆虐处,恰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区。这场大地震不仅于人,于大熊猫,同样浩劫大难。大难临头,灾区人民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以及对国宝无限关爱,一边抗震自救,一边抢救保护大熊猫,为之付出了一切。灾后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栖息地恢复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关注,同时也让全世界人民牵挂。因为大熊猫,不仅仅是中国的珍稀动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珍贵自然遗产。

20世纪80年代,一曲《熊猫咪咪》风靡全国:竹子开花哟喂,咪咪藏在妈妈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时值中国西部地区箭竹大面积开花,大熊猫主食枯竭。歌声唱出全人类对大熊猫的关爱之情。众多国家和有识之士倾力协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世界都投入抢救大熊猫的义举。

70年代,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美、日、英等国家的大熊猫,飘洋过海,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往天涯海角。不同肤色的人为大熊猫而倾倒、陶醉,全球掀起疯狂的熊猫热。

50年代,中国政府首次将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在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前夕,送给前苏联政府和人民。这不仅首开大熊猫外交先河,也让不少国家跃跃欲试,念念不忘中国的大熊猫。

40年代初,为加强同盟国之间的友谊,当时的国民政府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这一举措极富政治意义,美国从总统到平民个个笑逐颜开,一扫二战带来的阴云。

30年代,美国小姐露丝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带走1只活体大熊猫,后在美国展出。西方世界第一次见到活着的大熊猫的翩翩风度。

……

纵观百年以来,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中国的大熊猫,以其独具的风采,特殊的魅力,受到全世界的宠爱与珍视,一次又一次引发全球性的熊猫热。其实,发现大熊猫,不过132年。当西方世界第一次看到大熊猫时,不过是一具冰凉的标本。

我们让时光慢慢倒流,回顾那逝去久远而又永远值得纪念的岁月。

还是让我们跨越时空,来到1870年的巴黎,步入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看一看大熊猫是怎样引起全世界第一次轰动的。

真假动物标本之争

古典雅致的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马车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女士、先生们潮水般涌进动物标本陈列厅。展厅中央,一件黑白相间、漂亮非凡的动物标本吸引众多参观者。女士们睁大亮丽的双眼,发出阵阵惊叹;先生们一扫斯文,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对这张奇怪的兽皮发表各自的高论。

有人断言:这是假的,不过是又一场闹剧。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动物!

有人反驳:这的确是一件真实的动物标本,是一种奇特的、变异的熊!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只不过我们还不认识它而已!

谁是谁非呢?人们请来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生物学家米勒•爱德华兹,这个让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终于有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是一件来自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内陆的珍稀动物标本。

当米勒•爱德华兹第一次看到这具动物标本时,也是满脸惊讶。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从标本推断,这种动物体态比熊小,皮毛十分漂亮,毛密而富有光泽。毛色黑白相间,耳朵、四肢、肩部和眼睛周围为黑毛,其余部分是白色。爱德华兹馆长爱不释手,翻来覆去看个没完,脸上充满喜悦。经验告诉他,这将是生物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赓即,爱德华兹馆长着手对这件奇怪的动物标本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了随标本寄来的相关资料,最终确定了它的分类科目、种属关系,并给它定名为“猫熊”。文字书写与1827年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西藏地区发现的“猫熊”一样,通称Panda(猫熊)。为使两者有所区别,西方动物学家就把在喜马拉雅山发现的称为“小猫熊”、“红猫熊”,把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这种称为“大猫熊”。以后由于一时笔误,“大猫熊”在书写汉字时,被人们误写为“大熊猫”,并由此约定俗成,将错就错,一直沿用下来了。

“多么奇特的生灵,多么美妙绝伦的皮毛。啊,万能的主!”听完爱德华兹馆长的介绍,女士、先生们发出由衷的赞美。

大熊猫出世的信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并轰动欧美国家。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美丽动人的大熊猫,令西方世界为之惊叹。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流如潮,一睹大熊猫标本成为人们追求的时髦,成为上流社会聚会的重要话题。

那么,这个奇特的标本是谁从中国的什么地方送到巴黎来的呢?这个人就是吉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是他,在中国四川西部群山环绕的穆坪地区(现四川省宝兴县)传教期间发现这种奇特的动物,并将其制成标本,附上亲手撰写的论文后,寄到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一个新物种,由此震惊世界;一段传奇,书写了戴维与大熊猫不解的缘份。

小神父戴维

吉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法国少数民族巴斯克人,动植物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826年9月7日,戴维出生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一个叫埃斯布莱特的小镇,1900年11月10日,逝世于法国巴黎,终年74岁。

戴维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少年时期的戴维聪慧好学,活泼好动,迷醉于家乡的自然山水。受当医生的父亲影响,戴维非常喜爱动植物,在这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天赋。他经常随父亲到大自然中去,带上猎枪追捕野兽,捕捉蝴蝶等各种昆虫,攀登悬崖采集各类植物,再精心制作出一个个标本。为追捕猎物,戴维几次迷路。青年时期,他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探险,考察动植物状况,采集标本。同时,戴维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有为上帝献身的精神。

1846年,20岁的戴维离开故乡,来到巴黎遗使会学习

巴黎遗使会属于天主教会的培训机构,专事神职人员的学习提高,设在巴黎市中心一座教堂内。教堂已有200多年历史,一色石头垒砌修建。戴维在这里学习2年后,派往意大利协助教会工作,算是实习阶段。

推荐访问: 大熊猫 发现
[发现大熊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