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鹤立鸡群

时间:2022-05-17 11:00:09  浏览次数: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较少谈及男子的容貌,对男子的要求不是其容貌多么出众,而是要德才兼备,要“立德”、“立功”“立言”,即所谓的人生“三不朽”。儒学经典很多的是教导男人治国平天下,而这些往往跟人本身的容貌基本都没有特别的关系,但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相当多的篇幅讲的是男人的风流逸事,男人可以沉鱼落雁,男人也能羞花闭月,其中《容止》一篇,记录了许多男人的容貌故事,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说起魏晋风骨,就要说到魏晋风流。魏晋士人风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爱美,执着追求美。魏晋时代,文人名士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追求容貌之美,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士人对形貌风度之美尤为注重,因为这与人物品评,甚至与仕途有极大关系,靠着仪容风采往往能办成很多事情,甚至能借以活命,可见注重容止是当时极为盛行的风尚。《世说新语》里面的名士中有许多容貌出众,风姿特出。比如,西晋最帅的王衍,他酷爱玄虚,别人描述他“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还有一个叫裴楷的人,人们把他喻为“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还有“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这类记载在当时最赏心悦目又脍炙人口。史上最美的几位男子,如潘安、卫玠、杜弘治均出自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仪容外貌受到格外重视,品评的尺度也非常详细具体,如皮肤白皙、身材高大、眼目有神等等。作为仪容修饰的重要方式,敷粉成为凸显美姿仪的一个重要手段,《颜氏家训·勉学》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当时的名士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不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当时传言何晏、曹植等经常敷粉,《容止》中有一段专门描述何晏的美,特别有趣。何晏是曹操的女婿,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何晏长得白嫩,魏文帝曹丕怀疑他敷了粉,是化妆过的,不是真的漂亮,于是就想测试一下。有一天,天气十分闷热,曹丕传旨,急召何晏进宫。何晏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得满头大汗地赶来。等见了曹丕,曹丕也不说话,赐何晏一大碗热汤面,让他尽快吃下。何晏一边吃一边心中惴惴不安,又急又热,弄得一头一脸都是汗。他诚惶诚恐地用红色衣袖擦汗,曹丕静静地在一旁凝视他的擦汗动作,等汗擦完,再看何晏的皮肤仍是先前那样皎白干净,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可见他确实是真白啊,不是敷的白粉。于是,何晏又多了个名字——敷粉何朗。

在当时流传的典故还有“宁馨儿”、“掷果潘安”、“看杀卫玠”等。潘安长得十分漂亮,文才又出众,他乘坐车子到郊外去打猎,常遭到女人们的疯狂追逐,她们还手拉手拦截他,之后把他围在中间,往他身上投水果,年纪大的老太婆挤不上前,只好隔着人墙争着抢着拼出浑身的劲儿往他车上投果品,以表达对他的爱慕之情,每次回来,潘安都是满载而归。

还有一位是漂亮反被漂亮累了,这个人就是魏晋第一美男卫玠。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公元312),建康城发生了一起史上最凄美的事件,在众多女人的争相围观下,美男卫玠被活活看死了!典故“看杀卫玠”说的就是这件事。卫玠从豫章来到建康,人们久闻他的大名,纷纷前來观看,一时间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把卫玠围得水泄不通。眼前的这个人,面貌清瘦苍白,眉目疏朗,轮廓分明,脖颈细长,束发于顶,鬓发下垂,刘海飘然,如此秀骨清像,犹如静默的天鹅,缓缓游弋。卫公子太美了,以致都有点女相了,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人们的尖叫。说到卫玠的美,《晋书》里用“明珠”、“玉润”来形容,时人称之“璧人”,这几个常形容美女的词,都集中在这位皮肤白皙晶莹的大美人卫公子身上了。他的美不仅能征服女子,就连男人看了也怦然心动。有个美男叫杜 ,曾受到王羲之的盛赞,于是,有好事者就问,他是否比得上卫玠?此言一出,立时惹恼了很多人,其中一位叫谢尚的便不屑地说道:“说什么呢?那姓杜的怎么能够跟我们卫公子相提并论呢?”

在那个美男如玉的时代,卫玠每次坐着白羊车穿行在洛阳街上时,人们便倾城而出,站在路边远远地欣赏这位美男,姑娘们都以能看上一眼卫玠为荣。卫玠是个喜怒不现于形的玉人,在人们看来,日渐憔悴的他比平时更美上了三分。有一天趁父亲不在家,他一人跑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下都,香汗淋漓娇喘微微,正要寻一家酒肆歇息片刻,不料想被下都城的女子围了个密密匝匝,围拢在前面的女子看得两眼发直,神情木讷,险些晕倒。后面的拥上来争先恐后,直到“观之者倾都”,卫玠才得以出来。由于过度疲劳,公子哥就此香消玉殒,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与遐想。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弱不禁风的公子,为什么在《世说新语》被谈论甚多,甚至在《晋书》的人物传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柔弱之美因之载入史册而流芳百世呢?除了当时尚美风气之盛,说到底,卫玠等美男子在当时受到人们青睐,是与那个时代心灵的觉醒有着重要的关系。于外发现了山水之美,于内发现了人的个性之美,就是自由之美、深情之美,人格之美与才智之美,这种个性之美又包含着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的仪态与气质的追求。

对“风流”二字,古人是推崇备至的。“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对于魏晋风流,冯友兰在《论风流》中对“名士风流”进行了深刻的诠释,他认为,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风流是一种美。这里所说的风流,指的是一种人格美。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方式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诸如门阀士族、寒门士子,诸如“竹林七贤”“建安三曹”。风流代表着不同风格的浪漫情怀,是一种诗意的情调,是情怀蕴藉而又非同凡俗的飘逸感,是一种莫可名状无法言喻的美。

人的美,美在不可言传的神情、意态。美容仪并不限于具体的五官长相,而是风度清扬,身姿曼妙,神情疏散,意态洒脱,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整体气质。竹林七贤中嵇康的美是有名的,以高伟俊秀之容闻于当世,留于青史。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无不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为他赞道:“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一次嵇康上山去采药,因流连于山色,忘了下山。天快黑的时候,一位砍柴的老樵夫忽然遇见嵇康,嵇康的长相神采令樵夫顿时惊呆了。老樵夫误以为是仙人下凡,被自己撞见了,愣怔片刻,慌忙倒头便拜,口中念念有词,喃喃自语:“真仙人也!真仙人也!”

嵇康为人直率真诚,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厌恶那些所谓的“君子”,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与那些体质娇弱,终日只知打扮修饰、对坐空谈的名士不同,他经常放纵自己,从不修饰边幅,甚至一个月都不洗漱。他的妻子是长乐亭(公)主,身为皇亲国戚,他不愿做官,不像当时不满社会的隐士那样隐居山林,也不像好友阮籍那样靠着喝酒来排遣苦闷,他选择了一样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洛阳城外的大柳树下打铁。这个院子在一块坡地上,占地数十亩,有山泉,有小溪,中间的一块平地上摆放着石桌石椅,奇形怪状的酒葫芦挂在树杈上,还有竹子编成的琴台、躺椅,这些都是嵇康专门为招待他的朋友们而准备的。从春末到秋初,看书累了嵇康就打铁,打铁累了就在林间散步,登高眺望绵延千里的大山,身边除了家人就是朋友,家园虽然破败,但有酒、有乐、有高朋满座,儿子嵇绍活泼可爱,阮籍经常趴在地上,让他当马骑,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强多了。嵇康有一个挚友名叫吕安,他很钦佩嵇康,吕安好久不见嵇康,突然有一天,他想念嵇康了,于是独自驾着马车,日夜不停地行走千里,不辞辛苦只是为了见上嵇康一面。“相知相济志趣相合”,这是嵇康的交友原则,朋友贵“相知”,而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交友,他注重的是朋友之间精神上的相和,甚至为了替朋友明冤不惜赴死。

嵇康所处的年代正值魏晋之交,当时司马氏为稳固统治大肆杀戮异己,魏国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不久,司马昭杀了魏国皇帝曹髦,为了得到国人的支持,需要一些有名望的人出来为他说话,于是他想到了嵇康。为了拉拢嵇康,他派和嵇康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出面,推荐嵇康去做官。在當时的政争中嵇康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嵇康得到消息后,十分生气,为显示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毅然作书与举荐他的山涛绝交,并写下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嵇康在这封书信中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等于公开反对司马氏篡权,无疑戳到了司马昭的痛处,为此遭到司马昭的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也想结交嵇康,一天,钟会带着一大批衣着华丽的人去见嵇康,按常理,高官来到寒舍,理当迎接,当时嵇康正在树下专心地打铁,只管低头干活,连看也不看他一眼。钟会觉得太没面子了,只得悻悻地离开,但他心里对嵇康充满了怨恨。

不久,吕安被其兄诬告,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死。“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嵇康要来一张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神态自若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广陵散》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并称“稀世之音”。“一曲广陵散,人间稀所闻”,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似芝兰之悠长,那激昂、悲壮的琴声,感动得围观的人们为之饮泣洒泪。他收住琴,昂首对长天叹,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嵇康的特立独行、正直、孤高的精神构成了他美的人格。司马昭不久后才意识到错误,并深为后悔。

临刑前,嵇康没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给了山涛照顾,并对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那年,嵇绍十岁。身居高位的山涛没辜负嵇康的重托,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他不计前嫌在生活上对嵇绍母子尽心照顾,那时嵇绍母子三人,一直隐居在山阳,过着简单安乐、与世无争的生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仍有慈父般的关怀,不再那么无依无靠。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成为千古佳话。

嵇康的从容就义,在嵇绍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父亲给他留下了一封《家诫》,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非常孝顺,父亲过世后,小小年纪他就体贴照顾母亲。嵇绍成年后,山涛出面奏请晋武帝,力保他出仕为官。为了答谢山涛多年来的照顾,嵇绍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出仕,于是便离开隐所,来到京城洛阳。

嵇绍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在京城庸俗的珠光宝气里,就好比一块不加雕琢、清澈无瑕的天然美玉,使观者不由地为之陶醉。嵇绍不但继承了嵇康龙章凤姿的外貌,言语犀利的词锋,更重要的是他也继承了嵇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史书中记载,曾经有人对王戎说:“我昨天在市集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见到了嵇绍,看到他卓尔不群,气质风度不同凡俗,在人群中就像是一只鹤站在鸡群当中一样。”王戎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啊!嵇绍确实是一位品格高尚、气宇非凡的青年才俊,看到他,就如同看到他的父亲当年一样,父子二人,竟然如此相像。”这就是成语“鹤立鸡群”的由来。鹤,是禽品中的高贵者,有着孤高独立、自由神峻的气质。其鸣高亮,声闻数里。《诗经·小雅》有《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由此以鸣鹤来比喻品德高贵,洁身自好,虽身隐原野,声誉却远扬天下的贤者。

推荐访问: 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