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榆次古县衙,三晋第一署

时间:2022-05-16 19:40:06  浏览次数:

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提起古代衙门, “击鼓鸣冤”“三堂会审”等戏剧小说中一幕幕的经典画面就浮现眼前,让我浮想联翩。初冬的一个晴日,我终于有缘一睹号称封建时代“三晋第一署”的榆次县级衙署。初进榆次老城,步入东大街,抬眼北望,只见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在冬日暖阳的渲染下,层次分明,凝重肃穆,庄严巍峨,恰似一幅淡彩的板画。

古县衙 晋藩首辅 历史见证

俗语道“天下衙门朝南开”,榆次县衙自然也是坐落在街北,大门面南而开。牌坊当街屹立,街道正中的主牌坊为四柱三间式,四根云纹雕饰大石柱安放在一米多高的草白玉石须弥座上,柱前后抱柱石、石鼓、石狮浑如天成;门头匾额“民具尔瞻”非常醒目,左右四门楣题 “正风”“敦仁”“崇礼”和“尚俭”。再看两侧各有一个简洁的两柱一门式配坊,坊顶柱头之上,均有一只向南张望的石狮。作为整个建筑组群的序幕,县衙牌坊给人威严肃穆之感。跨门而入即从隐蔽转为豁然开朗,可见用意之精、匠心之巧。

据记载,榆次县衙曾有“晋藩首辅”之名。它始建于宋朝,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六进六出,左文右武,前堂后寝;建有五堂二十六个院落,占地约二万平方米,房舍四百余间。据史书所载,县衙规置多是四径三堂。那为什么独榆次县衙是六径五堂?原来宋初灭北汉之际(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认为晋阳屡出“真命天子”,有“王者之气”,故以火烧水淹,摧毁晋阳古城(位于今太原晋源区境内),将并州府迁到了榆次,榆次县衙也就自然升格到了州府衙门的规置,并沿袭至今。

经过历代修葺的县衙,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大成。其间,牌楼、牌坊、厅、堂、廊、轩、楼、阁,众多的建筑形式精彩纷呈、生动古朴;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筑的艺术构件刻工精细、为数极多;五堂、六房、县丞院、钱税院、牢房院,以及土地祠、酂侯祠、衙神庙、狱神庙、马王庙、思凤楼等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庙祭祀系统功能齐全、价值极高,整个县衙建筑群是传统王权与神权、封建礼制、古建艺术、乡土特色和官制变迁的实物标本,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历史见证。

三道门 凝重肃穆 庄严巍峨

穿过牌坊,就是县衙三门之一的衙门(即大门),衙门建在台基之上,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居中一间留门,左右次间砖墙实封。门楣匾额现 “榆次县衙”四字,门外间两侧山墙墙心上各镶嵌着一块石雕,雕刻的是威风凛凛的门神——“神荼”和“郁垒”。门内设前廊,廊内立着一面巨鼓,传说中的“击鼓鸣冤”就是用的此鼓。

衙门之后五六丈开外便是仪门(二门),仪门规模形制基本上同于衙门,不同的是仪门三间均有门,但只有中门大开。仪门,即“礼仪之门”,《明会典·官员礼》记载:“新官到任之日,引至本衙仪门前下马”。而除非科举开考、新官到任等重大庆典活动,仪门是不开的,平日进出都是经由两旁的耳门。现在当然是仪门大开,自由出入,游人也能享受一番高级待遇。

穿过仪门,来到宽阔的第二进庭院。甬道中间立着一道石牌坊,这道石坊称为“戒石坊”。所谓“戒石”,就是牌坊后两侧,各立有一块石碑,刻写着两段告戒。右边刻着宋太祖赵匡胤晓谕官吏的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左边刻的是明代郭允礼所写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庭院两侧有六房。所谓六房,就是明清时代州县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个办公机构。六房只是六个小房间,每房总共也就能够容纳数人而已。看来,整个县衙的办公机构可称为“政简兵精”!现陈列其中的是“宦海沧桑”大型“清代官制文化展”,序言“历史的迷茫,令人长思而不解;历史的教训,促人知耻而后进;历史的启迪,使人温故而知新;历史的经验,教人鉴往而开来”准确地道出其意义所在。

五座堂 明镜高悬 冰雪槐月

跨过衙门,进入衙院,眼前宽敞空旷,走过中间的青石路,正面就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县衙大堂,即官老爷所升之“堂”了。矗立在台基之上的大堂,五间面阔,为单檐飞椽硬山式建筑,檐下挂有横匾,上书“牧爱堂”,为整个衙门建筑群的中心。大堂中央置暖阁,上挂“明镜高悬”的巨匾,下绘“海水朝日图”,象征知县办案“明似日月,清似海水”。公案上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签(即刑签、捕签)。东西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和刑具。很幸运的是,我在这里还观看了一场“县太爷升堂”的表演,场景和人物的结合将百姓鸣冤告状再现在观众的眼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座大堂看起来眼熟得很,原来《乔家大院》《杨三姐告状》等十多部热播古装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大堂后面是知县审理一般民事纠纷,接待外地官员和商议政事的地方,称做“二堂”。二堂为三间面阔,其规模比大堂小了些许。进入二堂,即可看到堂内一组人物蜡像:八仙桌旁,两位着清代服饰的老者在秉烛夜谈。这组蜡像向人们展示出一百年前的一段历史:张之洞初任山西巡抚时,发现此前山西藩库三十多年没有清过账,便下帖请户部尚书阎敬铭帮忙理账。阎敬铭刚走到榆次,张之洞得信后,便从太原赶到榆次迎接,当晚就住在榆次县衙秉烛夜谈。

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批示文件的地方,俗称“签押房”。两旁还有几套小院子,分别是典史院、主簿院、县丞院和钱粮院。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到山西时曾听取过时任知县祖良才的汇报,康熙御笔亲题 “剧暑悲难渡,晴秋喜却回”之联钦赐祖良才。对联被作为榆次县衙的镇衙之宝悬挂于三堂。

后院是知县一家生活起居的地方。四堂面阔五间,设前廊,是知县接待客人的地方。五堂是一座家居的两层楼房,木楼雕花,极为精致。上层檐下挂着“槐月轩”横匾,据说是因五堂内有千年古槐而题。几百年来堂前槐枝疏错,槐叶婆娑,月夜槐影横斜,让人浮想联翩。“槐”又谐音“怀”,而“月”则意为千里共婵娟, “槐月”就更兼有“怀月”之意,为数百年来为官者不可缺少的情怀。下层门前出檐,檐下也有横匾,题曰“冰雪堂”,取冰洁雪白之意,喻为官的廉洁品质。县衙的门也特别有趣,有方形的、火焰形的、圆形的、八角形的,建筑技巧颇有情趣,冲淡了县衙的肃穆气氛,默默无语地诉说着衙门深处的历史。

思凤楼 景仰前贤 民思善政

县衙建筑群中,有一幢临街楼叫思凤楼,造型独特,迎面看去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古朴、庄重,富有山西特点。细细看去,整楼为三层塔式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两层三出檐,十字歇山顶,是典型的宋式风格建筑。三叠八角,24个飞檐全部向上翘起,让人震撼。楼体有石雕、砖雕、木雕的凤凰共103只,神韵各不相同,在建筑文化上主要体现出“凤”文化。而这里的“凤”文化又包含着“善政”的具体内涵,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历史传说密不可分,承载着榆次的历史、民风和文化。

传说西晋荀浪为榆次知县时(公元275年到公元279年间),勤思善政,受到百姓爱戴。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六月的一天,百姓们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从远远的天空中,飘来片片彩云。当彩云飘近时人们才发现,原来是上万只美丽的凤凰。这些凤凰飞到榆次盘旋不已,停留了数日方才离开,吉祥之兆在榆次百姓心间萦绕。当时的皇帝晋武帝闻听此事,即下诏赞荀浪:“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至此,荀浪作为优秀的父母官形象永远定格在榆次老百姓和以后历任榆次地方官吏心中。

荀浪以后七百多年,即宋朝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宋代名臣文彦博初出茅庐雄姿英发地出任了榆次县县令。文彦博的到来使得榆次的地方统治再现政通人和,民泰物丰。文彦博从政之余,景仰前贤,思慕七百多年前“百姓父母官”荀浪,思慕成群的凤凰显现榆次美好佳景,叹息不已,故修思凤楼,用以表达自己的思念。思凤楼南向的楹联“民思善政,凤栖梧桐,西朝百代一杆秤;官重廉明,龙卧青云,一楼千古两贤吏”, 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概括。这座不是很高大的建筑装载了一千七百多年来民思善政的愿望和理念,值得后人深思。

楹联文化 警句哲言 寓意深刻

漫步青砖瓦舍古建之中,驻足威严肃穆的厅堂之外,游历县衙每一个院落,其门楣木雕楹联尤其引人注目。这些楹联对仗工整,书法考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而且对于当代为官之道、廉政文化也极具现实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历代吏治的具体内容,也不谈曾经官员的政绩、口碑,单从这些楹联匾额的内容与设置形式来看,确实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古代官场文化氛围。

县衙大门的一副对联上书:“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此联对仗工稳,形象地阐述了 “当官要为民做主”的为官理念。大堂两侧楹联题:“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该联强调官员的道德情操,告诫官员不要过于看重官位与虚名,更不要轻视老百姓的存在。二堂联为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为官成功必须要解决两大弊端——粗心浮躁与因循守旧,与当代管理学中所倡导的“细节决定成败”和“开拓创新”的理念相契合,显示出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闪光点。二堂东院的联为“敬以持己,恕以接物;勤能补拙,俭能养廉”,劝诫官员保持清廉,戒贪反腐,仔细读来,还颇有一些哲理。这些对联挂在大门两侧,出入必观,道理上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很容易让人稔熟于心,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读着这些用词巧妙、寓意深刻的警句,让人感受到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整肃官场作风,维护其统治能力的良苦用心。

“一座县级衙署,半部历史写照”,置身其中,细细品味,既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也能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知识,确实是一趟穿越岁月时空走廊的旅行,心也怡然,意也怡然。

tips

行:可乘火车在太原火车站下车,乘901路公交车直达榆次老城终点站;自驾车可在榆次高速出口下。

费:榆次老城施行通票制(含榆次县衙),成人60元,学生30元。

吃:灌肠、豆腐脑、元宵被公认为“榆次三宝”。榆次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

住:榆次老城周边有各种档次不同的宾馆酒店供选择,相当方便。

游: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后沟古村

推荐访问: 县衙 榆次古
[榆次古县衙,三晋第一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