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凤城关大老爷旧居之新解

时间:2022-05-16 18:55:03  浏览次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丹东市文物普查队来到现今辽宁省凤城市白旗乡王家村关家瓦房屯(第八村民组)。在调查中,村民将普查队员带到西沟,看到了一处当地人称其为关大老爷的旧居。关大老爷名字不详,据传说又称黑大老爷,是清代三品武官,镇守熊岳至沈阳一线。但不清楚何时来到熊岳镇守至沈阳一线的,又是如何迁居到凤城白旗这个地方的。如今这所老房子的主人也姓关,因早年来凤城的满族,都有记录家谱的习俗,故关家子孙农民关广同家也存有家谱书记载:关大老爷系长白山女真族付珠伦三子。关家后人说:十一世勒得力是清道光年间镇守辽东边关的都统,关家瓦房就是关大老爷为官任上时所为。原有正殿五楹,腰房五楹,东西配房各三楹,现存正房和西房。后来又出了一件怪事,关大老爷原遗留盔甲、靴子、箭袋等物,一九五八年被人取走,来人自称“北京博物馆的”,但无据可查,此事至今成为关大老爷旧居的一桩悬案。关大老爷及其父母坟墓俱在王家村大北沟,早年被盗。既然存旧居可资证,又有关大老爷这一显赫的名声,其身世自然为后人所关注。

何以成关家瓦房屯?笔者查《凤城市地名志》载:“清代中期,因关姓迁此盖一处瓦房得名,村民沿沟临水散居”。就在笔者撰述此文前,有关这座建筑,已经有了很多考查、研究、论证之结语,认为关大老爷旧居是满族瓜尔佳氏后裔建筑的宅院。但是,其宅究竟建于何年代?关氏身世又如何?目前尚不明晰。不过,从关氏后代保存的两块匾额,或许能为考证这座房屋的建筑年代、时间及主人身份、历史提供可资证据及可寻之线索。这两块匾额当年曾经悬挂于旧居堂屋檐下,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破损。一块较大匾额由四块木板拼粘而成,上书“德厚荣长”,为双线阳刻,其中从上向下数第二块木板已经不存。赠匾人为盛京熊岳盖州知县潘彭等官吏为敬奉熊岳都统新宅落成之贺礼,时间为道光四年。较小一块匾额,上书“慈德兼优”,因赠者名字不详而无考焉,大概也为熊岳都统下级官吏所赠。

关于关大老爷的官职、名字、俸禄及任职时间,年限等,笔者经过查史书,又亲自到凤城市图书馆查“(关)瓜尔佳氏家谱”,并且与史书对照,逐渐看清关大老爷的大致轮廓。关大老爷是一个远离京城,驻防边、海的清廷武官要员。清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封建统治,除以绿营驻守各省之外,又在边疆和水陆险要以及一些省份的中心城市,设有驻防满洲、蒙古、汉军各旗官兵,置将军、副都统、城守尉各官统辖,均为满缺(清末间有汉人充任,但为数很少)。清初各重要行省多设将军驻守,乾隆中叶后,始定为十四将军,他们是以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控制东三省;西安、宁夏、绥远城、伊利、乌里雅苏台(今蒙古西部)将军控制西北边疆;江宁、福州、杭州、荆州、成都、广州将军控制滨江临海要地。将军下辖副都统、城守尉,分驻各地。新疆和外蒙古由于地理和民族上的特点,则设参赞、办事大臣,其重要性往往在将军、都统之上。这样就构成了控制全国的军事网络,以维持其统治。嗣后,由于历史的演变,虽然将军、都统的重要性逐渐为督抚所代替,但在军事上仍不失为清廷所依赖的支柱之一。在近代史上,战争一旦发生,朝廷还是征调这些将军、副都统、大臣参与当时的军事活动的。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朝廷调四川提督宋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兵驻防安东县鸭绿江一线。

清廷规定:将军与都统品级(级别)相等,那么究竟在朝廷官职品级中有多高?从清代内外文武官职品级表中可看到,俸禄(工资)、粮饷、米石、草乾等最高者为正一品,分文武两类。正一品,文:太师、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一、二、三等子(爵)。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力大学士、尚书、左右都御使。武:内大臣、八旗都统、九门提督、驻防将军、都统、提督(汉)。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侍郎。武: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护军统领、八旗副都统、左右翼总兵、銮仪使、一、二、三等男(爵)、驻防副都统、总兵(汉)。且仅乌鲁木齐、察哈尔、热河三地设都统,而将军以下却改设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年)增设熊岳副都统,节制复州、金州、岫岩三城的城守尉和盖州防守尉,统辖辽南各城的八旗驻防事务,是当时辽南政治和军事中心,分管鸭绿江到辽东半岛等广大地区。嘉庆元年(1796年)东北三省设副都统的地方如下:“盛京、熊岳、锦州、吉林、宁古塔、伯都讷、三姓、阿勒楚喀、黑龙江(瑷珲)、齐齐哈尔、墨尔根”。从中可知盛京(也即今辽宁地区)将军以下设副都统驻防管辖的地方 (名称)有盛京(今辽中地区)、熊岳(今辽东南地区)、锦州(今辽西地区)。关氏家族原为佛满洲,佛满洲,满语,“佛”汉译为“旧”,“陈旧”。故而称之旧满洲,又译作“陈满洲”,与“伊彻满洲(新满洲)”相对应。一般的划分方法是:努尔哈赤时期被编入的八旗满洲或清军入关前所编入的八旗满洲为“佛满洲(陈满洲)”,而在清军入关后被编入八旗满洲者则称为“伊彻(新)满洲”。从瓜尔佳氏的家谱和前人的考证可知,瓜尔佳氏的先人原居黑龙江及松花江下游一带,元末明初始向东南迁移。约十五世纪中叶于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建安图寨,明万历十三年九月努尔哈赤攻破安图寨城,瓜尔佳氏始祖松阿力与其子嘎哈率部族投诚。其部族被编为一个佐领,嘎哈被授予佐领之职,派往牙尔虎驻防。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建八旗,嘎哈之佐领被编为正红旗。

由于瓜尔佳氏早期归附努尔哈赤女真部落,政治地位较比优越,因此为官者不乏其人。道光二年,驻防熊岳副都统乌登额因休致(年老去职),是年十一月熊岳副都统易职,朝廷(任)命富永(或福永)为驻防熊岳副都统,即为驻防旗兵的长官,兼任当地行政长官,直至道光七年调(任)它职。这位熊岳副都统富永,应为后人称之为关大老爷的官吏,也与旧居匾额题款年代相符。那为什么不称关副都统,而称富永呢?这就要从满族的姓氏说起。

满族的姓氏源远流长,满族的前身为女真族,后金天命九年(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满族姓氏在语言表达中,可分为多音节和单音节。居住在东北等地的女真人,多以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作为姓氏的起因,如精奇哩氏、宁古塔氏等,精奇哩为今之吉雅河(俄罗斯境内),宁古塔为地名(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或以所居住的部落名称为姓氏,如瓜尔佳氏,赫舍哩氏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满汉民族的融合,满族姓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渐发生了演变,即将原来的多音节姓氏简化为单音节汉字姓氏,或单音节演变为多音节,或单音节再改回为多音节等,如爱新觉罗改为金姓,赫舍哩氏改为赫、康、张三姓。瓜尔佳氏清初、中期称呼为瓜尔佳哈拉,“瓜尔佳”是姓,满语的姓氏为哈拉。瓜尔佳,取其谐音关,遂改为关姓。因此瓜尔佳氏就是关大老爷原来的满族姓氏。瓜尔佳氏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

笔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知青时,正置身于风情浓郁的满族居聚区——凤城县宝山公社(今凤城市宝山镇),公社驻地仍然称(北)红旗,当时叫红旗生产大队,是宝山公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幸耳濡目染了满族的风土民情,多少了解了满族的点滴及人文背景。当时(北)红旗大队名称,因前清满族八旗之一的镶红旗驻防地而得名,佐领为瓜尔佳氏,后改为关姓,所以这里(指红旗大队)的关姓比比皆是。满族的一切生活、民俗、习惯、特征等在这里可谓俯首即是,如婴儿摇篮(悠车)、对面炕、乌拉(一种用牛皮做的简易鞋子)、四方枕头顶、炭火盆、苞米仓子等于社员家里经常看到。满族人家的住房,一般是三间正房。东西房,南北炕。按满族人习惯,“西为大”,因为西墙上供着祖宗板、家谱和木制神偶,“南为长”,为了尊重客人,主人会把你让到西屋南炕坐下,喝一碗自家做的糊米茶,抽一袋关东烟。主人还会为客人准备好满族食品,苏叶饽饽、粘豆包、小鸡炖蘑菇、白肉血肠、酥白肉、咸腊肉、酸菜火锅等美食佳肴。1984年12月辽宁省政府批准将宝山乡改为宝山满族乡。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此时的满族正是思想真正解放,一扫自清朝灭亡七十余年的阴霾,从不敢姓自己的满族姓氏,到纷纷积极争取恢复自己民族的本来面目,迎来了满民族的又一个发展的春天,而此时,瓜尔佳氏的后人又开始了第四次修谱。

瓜尔佳氏首次修谱于道光十二年正月初十,光绪九年继修,民国三十二年为第三次修谱,最后一次修谱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瓜尔佳氏家族谱中有这样的记载:“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从而随龙入关,移位燕京臭皮胡同,圣祖仁皇帝充实边疆,复将我八世祖于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师拨回奉天府,遂卜居东边凤凰城镶红旗界旧有的红旗堡,古名乐善屯。其地祥云沾露,卡巴岭高耸东北,秀水洋洋,蝲蛄沟横斜西南,诸形式安若磐石,生聚教养,百有余年。”关姓高祖松阿力原为苏克苏浒河部安图寨人,早年随努尔哈赤起兵,战功卓著,清初瓜尔佳氏先祖从龙入关,康熙年间为保护“龙脉”而重返龙兴之地。八世祖翁窝图携家眷来凤凰城卡巴岭下驻防,卡巴岭西南就是(北)红旗(堡)。翁生二子,长子无嗣,次子和山生六子。和山五子八伦太的儿子即勒得力,后勒得力移居古迹堡(现白旗镇关家瓦房),官至熊岳副都统。今天瓜尔佳氏后裔多散居于凤城市的草河、白旗、大堡、(南)红旗等乡镇。

从官方文书往来上看,官衔后只记富永,未署姓氏,大概与当时满族人习惯称名不称姓有关。比如西太后,名慈禧,姓叶赫那拉氏,有时只记慈禧。提到末代皇帝溥仪,其前面并未冠以爱新觉罗的姓氏。因关富永官职很高,故敬仰之因,为避名讳,后人称关大老爷宅居。由于一般瓜尔佳氏家族之人看不到家谱,久而久之,竟连祖上真名实姓也模糊不清了。如今只有从家谱上才能查到有关的信息。据关大老爷后人口头相传,十一世勒得力官至镇守辽东边关熊岳城的都统。笔者认为,勒得力乃关富永的村野乳名,而非正式官名(学名)称。《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载,东三省设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盛京将军下设盛京副都统、熊岳副都统、锦州副都统。熊岳副都统的直接上司为盛京将军,而不是盛京都统,因此没有熊岳都统的武官衔。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将熊岳副都统衙署迁移至金州,更名为金州(今属大连辖区)副都统衙署。由是关氏后人口头相传的镇守辽东边关都统的冠名也是不确切的。其衙署禀文记:驻防熊岳副都统,学名:富永。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勒得力、富永、关大老爷是同属一人,只是三种称呼罢。

由匾而知,驻防熊岳副都统关富永,或瓜尔佳氏富永的宅居大概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建成,其下官祝贺宅基建成送匾额亦属正常。因此时瓜尔佳氏富永官位安稳,且父母隐居于熊岳城东150余千米的白旗旗人驻防区。为光宗耀祖,为尽孝悌于父母,作为朝廷二品驻防(任)命(的)官修建宅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规制自是有章可循,也即今日后人所知之宅基规模。后人依史画总平面图为一长方形,宅基地占地二千平方米,(长八十米,宽二十五米)四围有院墙,南院墙为东西通长的房屋,中间有门洞,前有门房,照壁(也称影壁),中有两组对称厢房,再向里行为正房。当年正房室内装饰极具满族特色,又显华丽高雅之姿。木门、木窗、天花板雕饰、做工精细。外墙檐头,屋檐下也见砖砌、木作之功底。天棚吊装后留一进出口,上面曾经存放关氏任上所用过的盔甲、撒袋、腰刀、靴子、弓、海梅针箭等。正房从迎面看,门左侧青砖垛里裹一砖砌香炉,香炉左右则有砖雕刻的联语:上联曰:“欲报天地德”;下联曰:“早晚一炉香”。眉批:“天地三界”。出正房后穿过后院墙角门为后花园。整个建筑布局及后花园,非寻常人家可比,方圆千里也少有,彰显封建官吏宅居之豪放和驰骋疆场,扬威一方之气派。现瓜尔佳氏这一枝已经繁衍十七代,仍居住于此。关大老爷虽已远逝,但满族老房子风骨犹存。

关大老爷的俸银,清规定,官兵俸饷米石草乾,将军至八旗官员俸银,每年二、八月分两次支领。将军俸禄略……。副都统俸禄、养廉银(另给),每员一年俸银一百三十两。每月粳米二口,贡米五斗(内:本色米二斗五升,折银四钱五分;色米二斗五升,折银三钱六分七厘五毫)。一年共折银四十四两一钱。马十二匹。每年四月预支草一千六百八十七束,个月折银四十五两三钱六分。冬春(二季),每月供草四百八十束(折银一十二两九钱六分,七个月共折银九十两七钱二分。每月供料豆十石八斗(本色豆五石四升,折银九两一钱八分;折色豆五石四斗,折银四两五钱九分)。七个月共折银九十六两三钱九分。一年共支付俸禄、折色等项银四百一十六两三钱八分,粟米四十二石。关大老爷简出所带戈什哈(高级官吏侍从)的数量,清规定,副都统准挑领催(掌管登记档册及领俸饷)一名、甲兵六名充当戈什哈跟随。

亲临现场,看到关大老爷旧居,那印有明显明清古建筑印痕的老房子,让后人看到了古代丹东地区最高长官的唯一旧居,看到了封建时代的缩影。清代官吏品级,从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共分十八个级别,而关大老爷的级别,是清代正二品驻边、海防要地的重臣,其地位就很高了。前些时日,辽宁省政府公布老建筑数量,丹东名列第二。

但是从报纸上又看到了有关部门对关大老爷旧居保护意见,其一,依靠关大老爷后裔自修自住,但后裔却无力修缮。其二,将旧居移居凤城市,估计约二十万元人民币,但目前资金未有着落。由是可知,对于先人留下的这座不可多得的宝贵建筑,规划保护仍然是任重道远。而此时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来保护关大老爷旧居,尤显羸弱。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就应该担起这份责任,老建筑不可再生。2007年6月21日,关大老爷旧居被丹东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正是“关大老爷们”对继承、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期待。而保护的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 端木静蕾〕

推荐访问: 凤城 旧居 大老爷 新解
[凤城关大老爷旧居之新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