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巧用乐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05-13 08:55:04  浏览次数: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器乐演奏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从乐器进入课堂以来,各地对器乐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演奏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大地丰富了音乐课堂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对于怎样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乐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探索得就较少了。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感受与鉴赏中使用乐器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和学生音乐水平的限制,一首乐曲听赏三五遍,相当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把握主题,更不可能把主题和曲名联系起来;在听赏之前,我们如果能把乐曲的主题当作器乐“练习曲”练习练习,使学生对音乐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待稍为熟悉之后再听赏,学生会对音乐产生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能很快地熟悉乐曲,对乐曲主题、变化主题的出现作出反应,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音乐表现活动中使用乐器

1.歌曲学习中使用乐器

(1)学唱歌曲前使用乐器

一首歌曲中,有些乐句只需听上一两遍就记住了,有些乐句即便是翻来覆去还是记不住、唱不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将该旋律提出来,设计成器乐练习曲,单独进行练习,让学生对音高先有个体验,以降低学唱的难度。

(2)学唱歌曲中使用乐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出现对学生水平估计不足,对教材了解不够,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全的情况,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时常会暴露出新的难点,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乐器及时地解决。如: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歌词意境质朴,曲调优美,学唱起来朗朗上口,但很容易把第5、6小节的2223|223|唱成2222|223|,如果让学生用乐器对比吹奏,体会一下两种旋律的异同,这个难点一下就被突破了。

(3)唱会歌曲后使用乐器

唱歌教学进行到“表现歌曲”这一环节时安排学生使用乐器,一是使用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即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歌词,另一部分用乐器吹奏歌曲伴奏谱。二是使用乐器吹奏歌曲旋律作为其他音乐活动的背景音乐,如:为诗朗诵配乐,为即兴表演配乐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识读乐谱中使用乐器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通过学唱乐谱,对音符的音高有了一些感性的积累,在运用已有积累独立识读乐谱时,往往还是会出现唱不准确的情况,接下来的教学是教师感到费力,学生感到没趣。这时把乐器运用到学唱乐谱的教学中,利用乐器先把乐曲中的不易唱准的音程吹奏几遍,唱几遍,让学生唱准了乐谱中的难唱音程之后,再完整地视唱乐谱,效果就会大为改观。既保护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音乐创造活动中使用乐器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它包括即兴创造活动和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两个方面,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历来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领域,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处于相当薄弱的环节。近几年,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对音乐创造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相当部分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创作节奏或节奏短句,运用线条、色块、图形、乐谱等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的层面上,把音乐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基本要求割裂开来,使整个音乐创作过程不完整、不生动。如何利用乐器使音乐创作完整、生动、有趣呢?我的做法是在学生创作出不同的节奏短句之后,积极鼓励学生用“do,rei,mi……”为节奏填上旋律;旋律写得怎样?是否动听?这对于识谱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判断的,这时,用竖笛或电子琴吹一吹、奏一奏、唱一唱、同桌听一听、音乐学习小组议一议、自己再改一改,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教师在评讲作业时,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集体吹奏,共同点评,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创造的积极性。

推荐访问: 巧用 乐器 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