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一)

时间:2022-05-10 16:15:03  浏览次数: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 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它们大都建在山岭。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宫·故宫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 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 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最吸引人的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 052 653件之多,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故宫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 1 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代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 45 000平方米,彩塑2 400余身,飞天4 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为研究4~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名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 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世界文化遗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形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01)。它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汉藏结合木结构建筑。15世纪宗喀巴在此创建了喇嘛教格鲁派,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葺,最终形成了占地面积2.51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大昭寺的主要建筑为经堂大殿。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更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罗布林卡位于布达拉宫西侧约2公里的拉萨河畔。“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它始建于公元18世纪中叶,是历世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它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各组建筑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建成,规划整齐,具有明显的藏式建筑风格。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

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坐落在曲阜城内,为我国最大的祭孔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

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

武当山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是一座文化宝库、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

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计殿堂庙宇2万多间、400多处,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构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工程之艰巨,实为世所罕见。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名山开发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整个建筑体系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每一建筑单元都建在峰、峦、坡、崖、涧的合适位置上,借自然风景的雄伟高大或奇峭幽壑,构成仙山琼阁的意境。既体现了皇权的威武庄严,又体现了神权的玄妙神奇,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世界文化遗产——江西庐山

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坐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庐山地质构造复杂,是座地垒式断块山。众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岩洞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基地。这里有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创建于940年,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在此潜心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庐山还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中心。公元391年,佛教名僧慧远在此创建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了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一在山上开创了佛教临济宗,影响深远。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这里建堂传教,形成了五教聚集一山的独特现象。庐山还是一座政治名山,国民党政府也曾经于此设立“夏都”;新中国成立后,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的党的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极具历史价值。庐山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自鸦片战争以来,这里修建了具有英、法、美、德、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上千幢别墅,著名的有美庐别墅、歇尔曼别墅等,成为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鸟瞰平遥古城,形如龟状,城墙上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 000个,传说它是孔子3 000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 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有遍布古城内外1 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 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世界文化遗产——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10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推荐访问: 中国 世界文化 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