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蒋勋谈《笔阵图》

时间:2022-05-06 14:50:04  浏览次数:

zoޛ)jiiiZ体会“千里阵云”。

竖——万岁枯藤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写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起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万岁枯藤”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树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书法上的进境。

撇——陆断犀象

“陆断犀象”讲的是汉字结构里向左去的一“撇”,例如匕首的“匕”最后一笔,从右到左斜向切入。这一“撇”是逆笔,毛笔笔锋逆势而行,要像切断的犀牛的尖角。要像截断的大象的弯曲象牙,有锐利而又坚硬的质感。

“陆断犀象”这一课,是从动物身上理解书法中的“撇”这一根线条,如同“万岁枯藤”是从植物现象中学习“竖”这根线条一样。《笔阵图》是将书法的学习通向自然万物的。

弋——百钧弩发

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练习写“弋”或“戈”这一类字的时候,提醒年幼的孩子,笔画里有一股巨大的弹性,就像力量非常大(百钧)的弓弩,要把一支箭射出去。

卫夫人强调的不是弓弩或弓箭的形状,而是弓弩拉开后绷紧张力下巨大的弹性,因此,“发”这个字变成重点—— 一根线条要充满弹性的力道,可以“发射”。

“射箭”使用弓弩,拉动一张弓,我们的臂膀与弓弦之间会有张力,力道的强弱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卫夫人正是要王羲之体会箭射发出去那一刻弹性的力量,把这种感觉用到书写“弋”这根线条上。

这是彻底而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在教技巧,不是在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己的感觉去体悟生命。

力——劲弩筋节

“劲弩筋节”讲的是汉字写“力”这个字的转折。从水平转向垂直,把水平的力量过渡到垂直书写,如何让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线条之间,找到最好的“筋节”。

就像人的关节,因为要承担巨大的力量,筋骨错综复杂。我们的手肘、手腕、膝盖、脚踝,都是如此。

观察一张好的弓弩,木制或铁制的弓体两端,连接动物筋皮制成的弓弦。弦与弓之间,为了防止松脱,用胶用线缠绕固定,完全像人的关节,非常壮大有力。弦一拉开,紧绷的力量使人觉得“有劲”,“劲道”十足。

辶——崩浪雷奔

用毛笔写这一根线条时,会有不断拖出、拉长的感觉,就像宋朝黄山谷(黄庭坚)的书法——“一波三折”。好像那条线一直拖、一直拖,力量里涌现出力量,力量再带出力量。

“崩浪”是河或海的波浪,一层一层,往前或往上涌动,层出不穷。

我们听到夏天的雷,像是从很远的地方滚来,由很小的声音慢慢变大声,一波一波,有连续不断的力量,这就叫做“雷奔”,是我们写“远”写“近”最后的一笔。长长地拖出去,连绵不绝,是海浪崩涌,是雷声喧哗。

“崩浪雷奔”——这四个字,是海浪与雷声的记忆,不单只是眼睛在看海浪,卫夫人似乎是要王羲之自己变成浪,感觉身体的滚动汹涌。“雷奔”也是如此。在巨大的宇宙空间里,有声音不断传来,好像有很大的郁闷。就像夏天的雷,从很大的压抑与郁闷里,突然爆发出呐喊,低沉却不暴烈,声音层层堆叠而来。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23行、234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苏轼《新岁展庆帖》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苏轼曾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新岁展庆帖》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时年46岁,是他写给好友陈季常的一通手札,共19行、247字。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横竖斜直,率意而成,挥洒自如,姿态横生,笔力雄健,骨劲肉丰。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局部) 赵孟頫是元代书画家,浙江湖州人。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画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赵孟頫所书之《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董其昌书法册页 董其昌是明代官吏、书画家,今上海松江人。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康熙皇帝就酷爱董其昌书法,一生临写董字甚丰,曾遍搜董氏真迹。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康有为行书八言联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其书法从碑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独特的魏碑行楷书,这就是风格特出的“康南海体”。此体体阔势宽,平正端庄,中宫收紧,下部疏散,结体疏密得宜,字风浑厚雄放,有纵横奇宕之气。从三个字可以概括其主要特点:“重”、“拙”、“大”。所谓“重”,指的是浑厚、凝炼,有金石之感;所谓“拙”,指的是古朴、率真、有生涩之感;所谓“大”,指的是险峻、舒朗,有高远之感。

弘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李叔同出家后的作品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推荐访问: 蒋勋谈 笔阵图
[蒋勋谈《笔阵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