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柳州史前遗址群

时间:2022-04-12 08:14:11  浏览次数:

柳州地处桂中,自然环境和气候适宜古人类繁衍生息。1958年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成为历史和考古教科书的重要内容。此后,柳州又先后发现了一批史前时期古人类文化遗址,对构建柳州地方史前史和开展国际古人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柳州史前遗址群的发现和发掘

柳江人化石地点位于柳州市东南16公里的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的一个支洞内。1958年9月中旬,新兴农场工人们在挖取岩泥作肥料时发现了柳江人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随即派专家前往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和发掘。化石标本随后被送往北京进行科学保护和专门研究。

白莲洞遗址位于柳州市郊东南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距柳江人化石地点仅2公里。遗址发现于1956年,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经多次发掘和清理。遗址所在的白莲洞外厅实为一半隐蔽的岩厦式洞窟,面积150多平方米,文化堆积物厚3米。经历次发掘清理,共发现火坑2处,所获标本计有人类牙齿化石2枚,石器500多件,陶片若干,动物骨骼化石3500多件,动物牙齿化石300多枚。

鲤鱼嘴遗址是继白莲洞遗址之后柳州地区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存。它位于柳州市大龙潭公园内的龙山南麓、名为鲤鱼嘴的岩厦处,距白莲洞遗址直线距离不足4公里。遗址发现于1980年,1980年代和2003年曾两次发掘。遗址堆积略呈“V”字形,面积约200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括6座墓葬遗迹,2000余件遗物以及大量的水、陆生动物遗骸。

柳州史前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年代

1、柳江人化石

柳江人化石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缺下颌骨),体骨有完整的四个胸椎(并粘连有长短不一的肋骨五段)和全部五个腰椎以及骶骨、右髋骨、左右股骨各一段。全部入骨化石材料属于一个年龄在4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年代一说为距今约50000年。

柳江人属于蒙古人种体质系统。其头骨属中头型。颧骨较大而前突。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鼻根点并不低陷。鼻梨状孔下缘不成锐缘而低凹。鼻前窝浅,鼻前棘小。犬齿窝不明显。齿槽突颌程度中等,上门齿呈铲形。这些都是蒙古人种的性质。此外,柳江人头骨上还显示了一些非蒙古人种的因素,如鼻根、眉脊、鼻和腭等具有接近尼革罗人种的特点。

柳江人的进化程度属晚期智人,其股骨骨壁较现代人厚,髓腔较现代人小,这些特征表明柳江人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质。但柳江人也有许多接近现代人的特征,如脑容量接近1400毫升,前额膨大隆起,吻部后缩等,说明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基本相似。柳江人比广东曲江的马坝人进步,但较北京山顶洞人和四川资阳人原始,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

不少专家在观察柳江人后认为,柳江人很可能是南太平洋和东亚海岛(包括日本列岛)原住民的祖先。澳大利亚古人类学家亦认为,澳洲发现的人类化石,他们的祖先很可能是广西的柳江人。

2、白莲洞遗址

白莲洞遗址堆积可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

白莲洞一期文化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处于距今37000年~20000年前。此阶段的白莲洞人经济生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不仅狩猎、捕鱼,而且普遍捞取螺蚌为食。该文化期出土的各类石制品,具有明显的旧石器时代的风貌,工具组合中以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成分,还出现众多用黑色燧石制作的细小石器。白莲洞一期文化反映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面貌。

白莲洞二期文化时间在距今约12000年前。此时,白莲洞人的经济生活尽管仍以狩猎和采集为主,但狩猎对象已由“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转向现代小型的动物,水生经济已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该文化期中出现了大量粗犷的砾石工具和少量燧石石器以及磨刃石器、磨刃骨角器。此外,该层中还出土了二件似可作为点播工具的穿孔“重石”和一件上面仍附有许多红色矿粉的碾磨器。白莲洞二期文化似代表了一种既不完全同于旧石器文化又不同于新石器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带有中介性的特点,表现出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状态。

白莲洞三期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其时间跨度约在距今12000年~7000年间。在白莲洞三期文化的石器组合中,出现了通体磨光石器、骨针、骨锥等,并出土了原始陶片和穿孔装饰品。此后期,白莲洞附近常绿林锐减,花粉组合中出现了较多的禾本科花粉,这很可能与原始农耕活动有关。学术界一般所认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四个要素,在这已基本具备,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鲤鱼嘴遗址

遗址依地层迭压关系及出土遗物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出土大量的打制石器和燧石质细小石器,其中砾石石器具有典型的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同类器的特征,但燧石质的细小石片石器则反映了一种新的材质和新的石器制作技术的出现,表明其属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

第二期燧石质细小石器和较大的砾石石器继续存在,但新出现了陶器,其中有饰粗绳纹和细绳纹、敞口、束颈、圜底的陶釜(罐)类器,其年代距今约9000年前后。

第三期燧石质细小石片石器和砾石石器基本不见,而出现了磨制石器。陶器则以细绳纹为主,同时,出现了轮修技术,表明其陶器制作方法上的进步,其年代距今约6500年前后。

鲤鱼嘴遗址内含丰富的入骨化石。研究表明,大龙潭鲤鱼嘴人很可能是直接由以柳江人为代表的晚期智人发展而来。他们既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出现澳大利亚一尼格罗人种的种族性状。他们的时代比广西柳江人晚,但比桂林甑皮岩人的年代略早,属两者的过渡型。

柳州古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白莲洞文化年代距今37000年~7000年,它是一处包含旧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渡时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三个时期相互叠压文化遗存的发现,充分证明了柳州史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鲤鱼嘴遗址亦是一处包含过渡时期和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三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其文化内涵与白莲洞同期文化不仅酷似,而且遗址内丰富的过渡时期人类骨骼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更证明它既是柳江人和白莲洞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柳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创造者的嫡系祖先。

从柳江人、白莲洞的先古遗存到鲤鱼嘴遗址,显示了柳州自距今几万年前到6500年前这段漫长的史前发展史的传承演绎过程。

柳州古人类文化的意义和影响

柳江人的发现,不仅提供了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和中国人类连续演化的新证据,同时亦使柳州因此成为中国南方蒙古人种起源的摇篮,成为孕育南部地区早期现代人的温床。

大龙潭鲤鱼嘴人则是华南地区晚期智人向现代人过渡时期的人类代表。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中国晚期智人与现代人之间体质变化关系,乃至与现代壮族先民之间的体质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在研究人类的种族特征及其类型乃至东亚、太平洋地区人类的迁徙和扩张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白莲洞遗址各文化层所揭示的文化系列发展模式,即旧石器晚期经过渡期向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演化,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它的发现与研究,不但为探索华南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如何经过渡期向新石器文化的转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证材料,而且完全解决了中国南方旧、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长久不解之谜。

柳州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特别是柳江人、白莲洞遗址和鲤鱼嘴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构筑了柳州自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来的史前文化序列。中国著名人类学家、白莲洞博物馆的创始人裴文中教授曾为白莲洞题词:“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而广西是中心的中心。”柳州则是这个中心的集合点,因浓缩了数万年的史前文化积淀而名扬国内,蜚声海外。

推荐访问: 柳州 史前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