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为因素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和影响

时间:2022-04-08 08:08:37  浏览次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结构、机能认识越来越深化,对中长跑训练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训练方法中的手段也日益丰富;仅仅依靠某一种特别强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项身体素质,才能充分挖掘动员潜在的能量和能力,并使其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长时间的高速跑进,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影响中长跑训练的因素

中长跑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方法问题,现在训练的方法可以罗列出很多,如努米尔的匀速训练法、霍迈尔的法特莱克训练法、格施勒的间歇训练法、迪亚得的“马拉松”训练法以及高原训练法、互补训练法、小周期多课次训练法等等;每当一种新的训练方法被认知后,必然会带来新的成绩突破和世界纪录。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演进史和马俊仁教练的训练都证明了这一点。他敢于突破传统,创立了“三氧”训练法,将量、强度、恢复与人体的适应与控制科学地结合起来,把反差很大的速度与耐力两大素质紧紧融于一体,既达到高速又达到持久之目的,使中长跑训练方法产生了新的变革,加速了训练过程的科学化,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

但是,一种新的训练方法诞生后仍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教练员对有机体结构、机能和制约中长跑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充分认识和挖掘,不知其因,只会效仿,只会照搬模式,未敢越雷池半步,这无疑对中长跑训练设置了障碍,限制了教练员的训练思路。本文就训练中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人为因素进行探讨,以求对同行们有所裨益。

二、中长跑训练的实质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人们对自身的结构、机能认识越来越深化,中长跑训练的观念、训练结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对中长跑训练的真正实质却缺乏应有的认识。中长跑训练实际就是如何使运动员各器官对训练负荷与强度的生理适应,对体能、技能、智能、心能的适应,以及对运动员训练方法、手法、负荷、能量产生的调控。

从实践中得知,制约中长跑竞技能力的关键是人体能量的产生和动员,体内能量输出快而持久,就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长时间高速前进,取得优异成绩。运动中能量的产生和动员是由遗传资质和训练所决定,遗传因子只是使人体具备产生一定能量的能力,竞技能力的提高和保证能量的充分供应则需要教练员科学的训练与控制。如何充分挖掘和控制运动员潜在的产生能量的能力,并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是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突破了对中长跑项目原特征的界定,使训练理论产生了新的质的飞跃。

三、中长跑训练中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1、身体素质训练

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制约其运动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身体素质训练是各个运动项目训练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运动专项要求运动员具备不同特点的身体素质。因而对于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内容和手段也要求具有鲜明的项目特征和个人特点。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长跑运动员要达到世界水平,仅仅依靠某一种特别强的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项身体素质。如专项的基础耐力、强劲的冲刺速度及柔韧、协调和力量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扎实了专项基础才能稳定,高水平的专项训练才能得到保证。

过去人们往往只注重对训练方法、训练负荷量、强度、密度及训练手段组合的研究,却淡薄了或者忽视了身体训练的作用,尤其是忽视了与专项运动能力融为一体的专门身体素质训练。

实践证明,超负荷跑的练习,虽然是运动员整体的综合训练手段,能改善和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运动机能能力,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当大负荷的练习持续到一定时间后,运动员的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就失去了生物体自然协调配置的平衡。滞后的身体素质功能必将直接制约运动机能能力的改善和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这是由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的功能始终伴随着人体机能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的变化而波动地变化。因此,只有将不同代谢机制的专门身体训练纳入不同代谢机制跑的练习系统,严格遵循身体素质与运动机能能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规律,才能有效地达到逐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目的。

2、速度与耐力训练

速度与耐力既矛盾又统一,是互相制约的。一旦安排不当,必定会产生对抗。运动生化理论告诉我们速度的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ATP)快速分解和磷酸(CP)的再合成,是磷酸原的无氧代谢。耐力的能量来源糖无氧酵解。在训练中如果过份强调耐力训练,会使糖酵解供能能力阻碍发展而抑制速度素质的提高,二者比例要因人、因项、因时势不同而定。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长跑是耐力性项目,因而对乳酸能度的训练很不够,中长跑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自90年代后,把速度与耐力提到同等位置上,认为中长跑优秀运动员不光是耐力型的运动员,也是运动型的。强调在有氧代谢训练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ATP、CP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高速度训练,以发展快速的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现代中长跑中ATP—CP糖酵解能量代谢占20—30%左右,这就足以说明速度在中长跑中的地位。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

3、小周期多课次训练

近几年奥运会的影响,国内外比赛次数不断增多,采用长时间的大周期训练受到冲击,训练周期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比赛分期不明显的高密度比赛的频率,而突出速度能力,力量耐力的小周期多课次的训练,着重围绕提高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为主,在保持总量负荷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高强度的短距离间歇与重复训练、综合训练,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适应的段落,把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供能、混合代谢供能科学地组合于一体,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高速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4、营养素的合理调配

营养素的合理调配和利用,是保证中长跑最佳成绩的前提,如果体内缺乏某种与能量代谢生成有关的营养,就无法保证运动训练,运动成绩必定下降,甚至造成生理功能的损伤及体能的下降。合理的膳食和注意全面的营养,会改善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就六大营养素来说,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次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也是最基本的营养素和人体的首要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合理的营养调配与利用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调节功能。

总之,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对自身结构、机能认识的加深,对中长跑训练特征、训练本质认识的深化和训练观念的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了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以速度耐力训练为基础,以力量耐力作保证的“三氧”训练,模式组合训练,配以合理的营养素和创新技术,经济有效地利用人体内产生的能源,定能使中长跑运动水平走向新的世界。

推荐访问: 长跑 对中 人为因素 作用 训练
[人为因素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和影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