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亦真亦幻

时间:2022-04-07 09:25:13  浏览次数:

摘 要: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只特别的鹅》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多数读者感觉它像一部真实的小说而非虚构的。本文从这部作品朴实的取材,易懂的情节,严密的逻辑,真实的叙事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下小说真实的载体以及独特的叙事角度和标志性的通俗的叙事语言等几方面来探讨作品达到亦真亦幻的效果的缘由,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科幻作品,对于激发人们对科学以及人类未来的关注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亦真亦幻;科幻小说;隐含作者;隐含读者;叙述者;受述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0-02

一、前言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只特别的鹅》是一部普及科学知识,关注人类未来的短篇科幻作品,其主要内容是 关于一只下金蛋的鹅。它是一篇立意很高的文章,它的取材是比较生活化的,反映的是对核辐射的危害的认识,但是不落窠臼。把金属的同位素转换,核物理,放射性和冷战时期人们对核的深深恐惧联系在了一起。这种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素材的更是应该赞扬的,因为这样的话更接近科幻的原意,是幻想也是科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曹雪芹,1996:9)当历史和现实共存,当虚构和真实交织,当作品在探寻世界的真本状态而作者却言道他的作品纯属虚构,读者该如何是好?忽而叙事者忽而作者,忽而言真忽而假说,这看似的种种矛盾让人不知所终。然而,正是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话语,在作者离世后的两百余年间,让上至学者下至普通读者始终痴迷于解“梦”。无独有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只特别的鹅》也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叙事者的角度,别开生面的结尾等方面的虚虚实实的巧妙设计,在作者有意制造的虚幻和现实之间摇曳,闪现出不确定的迷离色彩,因此,也像“红楼梦”一样引发我们解谜,探真的阅读欲望。

二、作品带给读者亦真亦幻的阅读感受来源

1. 真实存在的取材:二战时期核辐射的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科幻小说以一种虚构小说的方式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探讨,其最主要的题材是人类科学或生命科学的发展或发明对人类本身的影响。20世纪科幻小说中几大主流话题,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等,都是威尔斯所开创的。例如50年代到60年代,占主流的科幻小说大都描写未来,有一定的结构原则,并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倾向。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只特别的鹅》其主题正是与现实紧密联系,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作品的主题——二战时期核辐射的危害直接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2.叙事角度:第一人称叙事者与小说作者身份交织

小说作者大都关注“视点”(point of view)或“聚焦”(focalization )问题。“视点”所讨论的是叙述者观察事物的角度。科幻小说也不例外。这部作品有时用第一人称写,即所谓“半知型”的,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有时又是第三人称的写法即所谓“全知型”的,是作者从文章中隐去(有时也探一下头,发几句议论),隐在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地方,变成全知的上帝,凡人间之事甚至天上地下之事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即所谓的“隐含作者”。 “隐含作者”(implied auther)是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斯在其《小说修辞学》中使用的颇富见解性的术语,被他解释为作者的“第二自我”。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使用这种艺术的介入法,,即创造“隐含作者”,由他代替作者潜入作品,体现作者的意图,表达作者意欲表达之事。显然,这比作者直接抛头露面巧妙得多,也更易于位读者所接受。忽而叙事者忽而作者,忽而言真忽而假说,这看似的种种矛盾让人不知所终。然而,真是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话语,虚虚实实的巧妙设计,让读者在作者有意制造的虚幻和现实之间摇曳,因而产生一种此作品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感觉。举例如下:在文章开头,有这么两段话:

即使我想告诉你我的真实姓名,我也不能这么做,何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想告诉你。

我自己不大会写作,所以我请艾萨克·阿西莫夫替我整理这篇东西。我选中他是因为他是个生物化学家,他能明白我的意思。而且他还写科幻小说,这一点很重要。

注意了:《一只特别的鹅》这部作品的作者正是艾萨克·阿西莫夫,而作者本人正是有名的生物化学家!

文章的结尾也有这么一段话。在这段话里,故事的叙述者说“我们可以把这件事写成科幻小说”给读者的错觉是这篇文章不是一篇科幻小说,只是真实生活中一个特别离奇的故事,只不过是“我们”——小说的“隐含作者”能力有限,于是请会写小说的生物化学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把它写成了科幻小说。

在以上两段话里,故事叙事者(narrator)与受述者(narratee)身份交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产生亦真亦幻之感。

3. 标志性的通俗的叙事语言(小说叙事者叙事功能、提示功能、证明功能以及干预评点功能的使用,口语式的风格,生物化学的专业术语等)

1)小说叙事者在叙事文本中使用了多种功能,即叙事功能、提示功能、证明功能以及干预评点功能

在这部作品里,小说作者让故事的叙述者充分行使了提示功能,即在行文中插入某些“话外音”,对所属人物言行或事件的性质,内涵进行专门提示,给人以专门的引导。例如,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和小说的第二部分开头。 这两段话括号里的“当然我用的是化名”“请记住是化名”表面上是引导和提醒读者这故事是假的,实则是进一步加强小说的真实感,因为前面小说的叙事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都是真实的:二战后冷战时期,农业部,农场,人名,地名…都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所以这一提醒有一种欲擒故纵欲盖弥彰的效果,真可谓是亦真亦幻。

在文章的开头两段,小说作者让故事的叙述者行使了证明功能,即在故事的某个环节,故事的叙述者可能如同法庭的见证人一样站出来,为自己讲述的事件提供证据。故事的叙述者“我”说“我自己不大会写作,所以我请艾萨克·阿西莫夫替我整理这篇东西。我选中他是因为他是个生物化学家,他能明白我的意思。而且他还写科幻小说,这一点很重要。”在这里,小说中的艾萨克·阿西莫夫以“隐含作者”的身份站出来,因为他是生物化学家,所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人信服。

此外,作品中叙事者还使用了干预评点功能,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例如在小说的结尾一段,故事叙述者忽而转为小说作者的身份,向故事的“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和真实读者征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我们怎样才能在不杀鹅的情况下研究它呢?我们怎样才能孵化那些蛋,得到下金蛋的鹅呢?你有办法吗?”)

2)口语式的风格

在《一只特别的鹅》这部作品中,作者显然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如生物化学中金属的同位素转换、核物理等)浅显化了,使之通俗易懂。《一只特别的鹅》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阿西莫夫贯穿终身的平实、甚至是口语式的写作风格。这种生活化的口语对话,贯穿在《一只特别的鹅》整部作品中,俯拾即是。阿西莫夫的作品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大概正在于他所谈论的一切,以一种口语式的风格全能毫无遮拦地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

3)有关生物化学的专业术语

在文章中,这样的专业术语随处可见,如黄铜,浓硝酸,氯金酸盐,胆色素,血红蛋白,铁原子,金原子,同位素试验,铁-56,氧-18,γ射线试验等。此外,文章后面两段话也表明了作者丰富的生物化学知识。

4.真实的叙事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和通俗易懂的情节严密的逻辑下小说真实的载体

二战后冷战时期,农业部,农场,一只下金蛋的鹅…故事的情节是1957年7月17日,受农业部的委托,“我”去麦格雷戈的农场收购一只下金蛋的鹅。在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时间背景(20世纪50年代)是真实存在的,空间背景(农场)真实存在的,而且,小说的载体——鹅这种动物也是真实存在的,蛋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只奇特的鹅因为核辐射产生突变发生产金蛋的过程所涉及的金属的同位素转换,核物理,放射性等情节和幻想全部是以科学为依据,而且有着严密的逻辑。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小说是一种“硬科幻”, 《一只特别的鹅》是一部硬科幻小说(英语Hard Science Fiction,简称Hard SF)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许多其他科幻作品一样,《一只特别的鹅》崇尚的是科学精神,而且,作者本人就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生物化学家,那么,这部作品的可信度就不言而喻了。读者阅读《一只特别的鹅》后觉得此小说好像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就不奇怪了。

三、结语

读罢《一只特别的鹅》的第一感觉是:好像真有这么一只下金蛋的鹅!笔者认为他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可以一看而不会后悔的。他的文字似乎有一种天然迷人的魅力,再深奥的科学知识一经他的生花妙笔点缀,读来便毫无生硬之感。他的作品让人惊叹:他居然能够把复杂的现象和奥妙的事物讲得如此简单明白,并且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挥洒自如。他就像一名出色的导游,将读者引进了一个奇趣无比的科学世界。这些作品大多从当代社会现象着眼,诠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件,背后呈现的则是广阔的人文视野。他不只是在普及科学,而且还努力让读者去思考科学、理解科学乃至欣赏科学。在他的笔下,科学很美。

也难怪,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只特别的鹅》给人的感觉亦真亦幻。

参考文献:

[1]Brian W. Aldiss , David Wingrove, Trillion Year Spre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M].Atheneum:Gollancz, 1986 .

[2]Isaac Asimov. A Special Goose [M].刘乃银主编.英语泛读教程(第二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Thomas M. Disch.The Dreams Our Stuff Is Made Of[M]. Touchstone:Interzone,1998.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5]梁工.圣经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6.

[6]隋晓荻.《法国中尉的女人》之真本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40.

[7]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80.

推荐访问: 亦真
[亦真亦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