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3种果树蚜虫有效防治药剂及剂量筛选

时间:2022-03-29 10:34:35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针对杏瘤蚜、梨二叉蚜和苹果黄蚜3种主要果树蚜虫,选取2种新型杀虫剂50%氟啶虫胺腈WG和240 g/L螺虫乙酯SC以及2种常用杀虫剂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用药剂量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结果表明,在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41.67、55.56、83.33 mg/L,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56.00 mg/L,70%吡虫啉WG 35.00、70.00 mg/L和20%啶虫脒WG 33.33、50.00 mg/L喷雾处理,药后7、14和21 d防治效果均在86.21%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在苹果黄蚜发生期,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药后7 d防治效果较好, 14 d和21 d的防治效果远低于7 d的防效,持效性较差;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处理与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表现相似;而50%氟啶虫胺腈WG 55.56、83.33 mg/L和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56.00 mg/L在7、14和21 d防治效果分别在97.24%、92.44%和75.42%以上,表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综合分析认为,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对4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在田间对苹果黄蚜已表现出防效下降和持效期缩短的现象。据此推荐在杏瘤蚜和梨二叉蚜成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240 g/L螺虫乙酯SC、70%吡虫啉WG、20%啶虫脒WG,分别以有效成分用量41.67、28.00、35.00、33.33 mg/L进行常规喷雾处理。在苹果黄蚜成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55.56 mg/L和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进行常规喷雾处理,可有效控制3种蚜虫为害。

关键词

杏瘤蚜; 梨二叉蚜; 苹果黄蚜; 田间防效; 蚜虫

蚜虫为昆虫中一个较大的类群,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韧皮部或叶片汁液造成危害,是我国果园的重要害虫之一[13]。该类害虫具有孤雌生殖和有性世代交替、多型现象、转主寄生等特征[4],且繁殖和适应力强,一旦发生,种群数量迅速扩大并迁移为害。在果树嫩梢生长期,成、若蚜群集刺吸为害其幼芽、幼叶及幼枝顶端,导致受害叶片呈现褪绿斑点,向背面卷曲或卷缩;新梢生长受阻,树势衰弱。蚜虫排出的蜜露可引起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及果品质量。蚜虫刺吸为害时还可传播病毒,诱发多种果树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58]相关研究表明,为害杏树的蚜虫主要有杏瘤蚜[Myzus mumecola (Matsumura)]和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为害梨树的蚜虫主要有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苹果黄蚜(又称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usuiensis Kishida)[9]。为害苹果的蚜虫主要有苹果黄蚜、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和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10]。目前,我国对蚜虫的防治仍主要依靠化学手段[1113],杀蚜剂的大量使用,导致蚜虫抗药性增加,田间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因此,筛选新型杀蚜剂并及时评价传统杀蚜剂对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对果树蚜虫防治及其抗药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山东省杏、梨、苹果上杏瘤蚜、梨二叉蚜和苹果黄蚜实际发生情况,选用新型杀虫剂50%氟啶虫胺腈WG和240 g/L螺虫乙酯SC开展田间试验,并与目前生产上防治蚜虫的常规杀虫剂20%啶虫脒WG和70%吡虫啉WG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上述3种蚜虫的防治及其抗药性治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田间试验浓度设置为83.33、55.56、41.67 mg/L;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田间试验浓度设置为56.00、28.00 mg/L;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田间试验浓度设置为70.00、35.00 mg/L;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田间试验浓度设置为50.00、33.33 mg/L。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5月6日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试验基地的杏、梨、苹果树上进行。杏4年生,品种为‘珍珠油杏’。梨3年生,品种为‘黄冠’。苹果3年生,品种为‘富士’。所有试验用树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一致。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杀虫剂防治果树蚜虫GB/T 17980.92000进行。每处理选择树形及大小相差较小的果树各4株,在每株树冠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个新梢挂牌标记,调查各新梢上活蚜数量。用Jacto HD400型手动压缩背负式喷雾器对试验果树进行整株喷雾,以叶片正反两面和枝条表面润湿为度,按稀释倍数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施药后7、14、21 d调查残存活蚜数。以施药前和施药后各期的蚜虫数计算各处理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试验数据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Duncan’s差异显著性分析。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虫口基数×100;

校正防效(%)=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杀虫剂对杏瘤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4种杀虫剂对杏瘤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表1)表明,4种药剂各浓度处理对杏瘤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4和21 d校正防效均在99.17%以上。除施药后14 d 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处理的校正防效显著低于同期各药剂浓度外,其他相同调查日期不同药剂不同浓度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杏瘤蚜对供试药剂均保持了良好的敏感性,同一药剂不同浓度间防治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且持效性较长。因此,在杏瘤蚜发生期,推荐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70%吡虫啉WG 35.00 mg/L、20%啶虫脒WG 33.33 mg/L进行喷雾,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2 4种杀虫剂对梨二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4种杀虫剂对梨二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表2)表明,4种药剂各浓度处理对梨二叉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4和21 d校正防效均在86.21%以上。除施药后14 d 70%吡虫啉WG 35.00 mg/L处理校正防效显著低于同期其他药剂浓度外,其余同一调查日期不同药剂不同浓度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梨二叉蚜对供试药剂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各药剂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同一药剂不同浓度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梨二叉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70%吡虫啉WG 35.00 mg/L、20%啶虫脒WG 33.33 mg/L进行喷雾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3 4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4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表3)表明,药后7 d,20%啶虫脒WG 33.33 mg/L校正防效为74.33%,与70%吡虫啉WG 35.00 mg/L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其他药剂浓度处理。药后14 d,各药剂校正防效均有所下降,尤其是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70%吡虫啉WG 70.00、35.00 mg/L和20%啶虫脒WG 50.00、33.33 mg/L 5个处理。药后21 d,20%啶虫脒WG 50.00、33.33 mg/L与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表明,20%啶虫脒WG和70%吡虫啉WG各浓度处理对苹果黄蚜的持效性较差,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处理的持效较差,但83.33、55.56 mg/L处理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240 g/L螺虫乙酯SC 56.00、28.00 mg/L处理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因此,在苹果黄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55.56 mg/L和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进行喷雾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3种果树蚜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的顺序是苹果黄蚜<梨二叉蚜<杏瘤蚜。其中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对4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已在田间对苹果黄蚜表现出防效下降和持效期缩短的现象,这与山东地区苹果、梨和杏的栽种面积及用药次数具有高度一致性。相比较而言,苹果栽种面积大,用药次数多,苹果黄蚜的抗药性也较强,尤其对于常规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抗药性强,导致这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差,持效期短。

比较4种杀虫剂对3种蚜虫的防治效果发现,新型药剂50%氟啶虫胺腈WG和240 g/L螺虫乙酯SC在持效性和防治效果方面均好于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尤其是在苹果黄蚜的防治中效果更好。宫庆涛等[5]研究表明50%氟啶虫胺腈WG对苹果黄蚜的速效性好于240 g/L螺虫乙酯SC,持效性和整体防治效果与240 g/L螺虫乙酯SC相同;50%氟啶虫胺腈WG的速效性与70%吡虫啉WG相同,但同时期的防治效果高于70%吡虫啉WG。彭波等[14]发现山东省主要苹果产区苹果黄蚜对吡虫啉的抗性为2.7~72.0倍,对啶虫脒的抗性为1.2~18.6倍,均达到较高的抗药性水平,与本文结果研究一致。吡虫啉和啶虫脒同属氯化烟酰类仿生农药[14],存在交互抗性,因此,吡虫啉或啶虫脒应用较多的地区应尽量避免选择该类药剂。而氟啶虫胺腈属磺酰亚胺类新型杀虫剂[1516],螺虫乙酯属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17],二者与其他防治蚜虫的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1819],可与传统常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综合分析认为,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对50%氟啶虫胺腈WG、240 g/L螺虫乙酯SC、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的敏感性均较高,相同调查时期不同药剂间或同种药剂不同浓度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杏瘤蚜或梨二叉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70%吡虫啉WG 35.00 mg/L或20%啶虫脒WG 33.33 mg/L进行喷雾处理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苹果黄蚜对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敏感性较高,对吡虫啉和啶虫脒有较强抗药性[14, 20]。因此在苹果黄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55.56 mg/L和240 g/L螺虫乙酯SC 28.00 mg/L进行喷雾处理可控制苹果黄蚜为害。

参考文献

[1] 任珊珊, 姜立云, 乔格侠. 蚜虫系统发育研究进展[J]. 动物分类学报, 2006,31(2): 304310.

[2] 苏晓丹, 李学军, 王淑贤. 蚜虫的生活周期概述[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2): 7475.

[3] 过七根, 周瑶敏. 蚜虫防治研究新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9): 9091.

[4] 古丽加马丽· 吐尔汗. 新疆桃、杏主要蚜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11.

[5] 宫庆涛, 武海斌, 张坤鹏, 等. 氟啶虫胺腈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J]. 农药, 2014, 53(10): 759761.

[6] 康总江, 宫亚军, 石宝才.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苹果黄蚜田间药效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13): 157158.

[7] 杜兰花, 梁涛. 山西省晋中区域高粱蚜虫种群演变消长原因探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2): 6466.

[8] 杨富,李荫藩,韩志顺,等.种子包衣防治燕麦苗期蚜虫和红叶病的药效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6):623625.

[9] 杨倩倩, 王涛, 黄雪艳,等. 黄板在梨园蚜虫测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南方果树, 2012, 41(5): 1719.

[10]焦浩, 侯建华, 侯红利. 2013 年陕西苹果蚜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 60(3): 125128.

[11]庾琴, 王振, 封云涛, 等.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J]. 植物保护, 2013, 39(3): 178181.

[12]刘雨晴, 范毅, 于立芹, 等. 天然苦皮藤素和天然除虫菊素混配对三种蚜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J]. 植物保护, 2014, 40(2): 175178.

[13]唐平华, 陈国平, 朱明库, 等. 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3, 39(2): 512.

[14]彭波, 司树鼎, 栾炳辉, 等. 山东省主要苹果产区苹果黄蚜抗药性水平监测[J]. 中国果树, 2010(9): 4851.

[15]林仁魁, 邹华娇, 吴德飞. 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J]. 农药, 2012, 51(8): 619620.

[16]谢道燕,周春涛,柴建萍,等.氟啶虫胺腈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J].农药,2015,54(4):303305.

[17]邓明学,覃旭,谭有龙,等.24%螺虫乙酯SC防治柑橘木虱、粉虱等4种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1,50(3):217219.

[18]钱文娟, 石小丽. 陶氏新品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问世[J]. 世界农药, 2010 (23): 35.

[19]王雪丽,卢少华,刘明杨,等.螺虫乙酯及其在刺吸式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华中昆虫研究,2014,10(12):162168.

[20]封云涛,庾琴,王振,等.山西运城地区苹果黄蚜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2141216.

(责任编辑:杨明丽)

推荐访问: 蚜虫 剂量 果树 药剂 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