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资讯,lndustry,Note

时间:2022-03-28 10:06:36  浏览次数:

农业部设施农业考察组赴辽宁考察

(本刊讯)2011年3月8日—13日,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周长吉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陈端生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明远研究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邱仲华研究员等人组成的农业部设施农业考察组在沈阳农业大学须晖教授、白义奎教授等人的陪同下,对辽宁省设施农业(园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沈阳农业大学须晖教授、白义奎教授等人陪同考察。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王铁良教授以及辽宁省各级农委对考察给予了大力协助。

考察组先后赴辽宁省葫芦岛市、朝阳市、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抚顺市对生产性温室和温室制造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发现,辽宁省的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在喀左,一个温室集成了17项温室新技术,如采用了嫁接、半自动放风、小滑车运输、半自动落秧机构、全膜覆盖、膜下滴灌、人工补光、电动卷帘机、秸秆生物反应堆、黄蓝粘虫板、半地下结构、厚后墙保温蓄热、大跨度采光、大垄双行栽培、后墙墙根栽培利用等多项技术。归纳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跨越发展

1985年辽宁省的蔬菜播种面积仅5.594万公顷,而到200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已经达到65.33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每年以2.67万公顷的速度在增长。1985年以大小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只有0.27万公顷,到2003年,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19万公顷,日光温室比重超过58%,达到11万公顷。到2010年底,辽宁省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突破53.33万公顷,计划2012年突破66.67万公顷,发展规模居全国之最。

政策强力支撑设施农业发展

在土地整理和流转上,辽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通过调地、换段、低产田改造等形式,通过村民之间相互换地、土地租赁等形式实现土地的高效流转。通过一系列土地流转方式解决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的困局,在资金支持上,各级政府大力投入。为了解决朝阳市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辽宁省2010年拿出10亿元,对朝阳市的设施农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建设6.67万公顷设施农业,朝阳市实现户均一栋温室。此外,还采取了财政直接补助、无息贷款、担保贷款、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企业、合作社组织进行日光温室和冷棚建设。对日光温室每栋的补贴0.2万元~2万元不等。在协助贷款上,如葫芦岛市、本溪县村干部等给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盘锦市对1个150m延长的温室贷款4万元,并由当地政府两年贴息。为了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绥中县还开展了设施保险业务,每100m的温室保费160元(政府补贴100元,农户负担60元),最高赔付8000元。此外,在水、电、路等问题上通过垫资、政府借款的形式全力配合解决。

日光温室结构趋于大型化

辽宁省的设施生产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形式。其中,沈阳农业大学先后开发了辽沈I型、ц型、Ⅲ型和IV型系列温室,鞍山市专门为北纬40°—42°开发了8m跨、10m跨钢结构日光温室。辽沈ц型、ш型日光温室已经成为辽宁省生产的主体结构,辽沈IV型成为育苗温室的首选。总体而言,辽宁省的目光温室结构正朝着“厚墙体、高举架、大跨度、机械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了温室内的温度,室内温度也变得均匀、波动小。另外,温室空间增大后,作业空间大,作业机具可以方便地出入,便于实现机械化。此外,温室的长度也越来越长,在辽西、新民等地,日光温室单栋的长度多达150m~300m。机械化设备应用日渐增多

卷帘机已成为温室的标准配置,极大地节省了作业的劳动强度。另外,为了便于农资、蔬菜的运输,在后墙下面悬挂一小滑车,实现了物料运输的机械化。另外,半自动落秧机构、拉链式半自动卷膜机等机械化手段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农户的工作强度。

病虫害总体较轻

由于辽宁省纬度高不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且温室标准高、空间大,温湿度变化较缓,防治工作也比较到位,病虫害总体上比北京市以南轻。除了充电式机动喷雾器使用不广泛,一些防治病虫的新装备,如硫磺熏蒸器、蓝色黄色粘虫板、嫁接换根、生物反应堆都已被广泛的应用。

“黄瓜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2011年3月7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李伟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课题成果“黄瓜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教育部的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孙立宁教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刘成良教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韩建达研究员,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增产总工程师等7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负责人李伟教授的工作和技术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观看了现场演示,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成果作为国内第一台黄瓜采摘机器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多光谱段融合的非结构环境下果实信息获取与感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12篇被SCl/EI检索,完成了国内多个实际温室环境的试验与示范。

黄瓜采摘机器人是利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融合功能,对采摘对象进行信息获取、成熟度判别,并确定采摘对象的空间位置,实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控制与操作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在非结构环境下的自主导航运动、区域视野快速搜索、局部视野内果实成熟度特征识别、及果实空间定位、末端执行器控制与操作,最终实现黄瓜果实的采摘收获。该成果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工作在结构化环境的技术屏障,是对传统机器人工作模式的挑战,为农业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自然环境的农田作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黄瓜采摘机器人曾受邀参加2010信息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反响热烈。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等人亲赴展台观看演示,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由我校科研院成果院管理处处长苏洲主持,工学院院长韩鲁佳、副院长张东兴、科研成果管理处主任白玉华、课题组部分成员及农业机器人实验室全体成员参会。

沈阳将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一个是从外地运来、成本偏高的蔬菜,一个是沈阳本地自产自销、价格便宜又新鲜的蔬菜,您会选择哪一个?相信大部分市民都会选择后者。2011年3月1日,记者从辽宁省沈阳市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召开的新

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几年,这里将建成占地233 3公顷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占地133.3公顷的设施农业产业园,届时,沈阳市百姓的蔬菜供应需求将有望自给自足。

沈阳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沈阳市西北郊,规划面积2200公顷,距离市区仅15km。“我们这里现辖7个农场,拥有国有土地0.6万公顷,土壤集中连片,适宜发展现代农业。”沈阳市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双伟向记者介绍说,“近期农科院将与我们合作,投资2亿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此外,沈阳副食集团也将投资3亿元建设20公顷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并建设1000栋日光温室,打造沈阳市最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此外,一份33.3公顷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计划也在制定过程中。”

据介绍,目前北京一家公司也与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准备投资2亿元建设1333公顷设施农业产业园和700栋日光温室。预计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可满足沈城及周边部分城市的蔬菜供应需求。

工厂化育苗俏销苏南各地

2011年2月21日是“禾丰种业”春节后首批秧苗出大棚的日子,当记者走进这幢3000m2的玻璃大棚时,只见温暖如春的大棚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人在清点苗床上青翠欲滴的秧苗,有人在将草炭、珍珠岩装进穴盘准备新一轮催芽播种,也有人在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搬运装车,运往各地。

现场负责人说,首批秧苗共20万株,是春节前根据农民下达的订单培育的,主要品种有西瓜、黄瓜、春白菜,其中部分西瓜苗是嫁接苗,根部葫芦,顶部西瓜,两者相差10天催芽播种,等葫芦苗长出两片真叶,及时掐去顶端尖头,然后将西瓜芽嫁接上去,这种嫁接苗成活后根系发达,可抗御枯萎病、能在大棚内连茬种植,因此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记者从穴盘里随意拔出一株西瓜秧苗,只见基质外部布满了白色的小根须。“长满白色小根须的秧苗移栽进大田几乎没有缓苗期,定植后就能成活,吸取营养,正常生长。”

说起“禾丰种业”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正在现场装运秧苗的鹿河蔬菜合作社主任张金元称赞,工厂化育苗将轻基质培育、机械化播种、农庄化管理技术融为一体,这种方式与此前农民常用的营养钵育苗相比,成本没有增加,工效提高了一倍,能耗减少了一半,非常适合远距离运输,移栽成活率高达100%,种植效益也因此而大大提高了。

另据“禾丰种业”负责人姜利农介绍,围绕“绿色、生态、高效、富民”的发展目标,这里的工厂化育苗正在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完善增温降温系统、灌溉喷淋系统以及给光补光系统等现代化育苗设施,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瓜果蔬菜的新品引进力度,目前年育苗能力已达到3000万株,可带动设施栽培面积0.13万公顷。

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市场潜力大

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庞大的农业照明需求

以温室补光为例,补光设施是现代玻璃温室的基本必备组成,目前中国有玻璃温室0.35万公顷,而整个世界的玻璃温室总面积则达到了4.9万公顷,若考虑到世界上总面积达到283万公顷的塑料温室大棚,则温室补光的市场需求将更庞大。电光源也是组培育苗的必需品和易耗品,所以,LED组培专用光源具有广阔持久的消费市场。我国是全球工厂化植物组培育苗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组培苗消费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承接了全球工厂化组培育苗的产业转移,现在这一产业转移过程已经完成。据农业部统计,截止2007年底,年产量大于1000万株的组培企业,全国有300多家,植物组培的总面积在2000万m2以上,年产值200亿元左右。另外,植物工厂特别是人工光植物工厂对LED光源也有巨大的需求。目前,商业化的植物工厂主要分布于日本,其总数达到了50家,其中35家是完全采用人工光照明,随着植物工厂技术的日益成熟,植物工厂应用也必将是LED应用的一个重要市场。

除了光合照明之外,LED在农业领域其它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应用空间,如对于农业害虫的物理防治来说,可以采用特定波长的LED光源,引诱并灭杀害虫,减少农药施用量,做到安全绿色生产:对于动物养殖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目的(如产肉、产蛋、产奶等),采用特定波长的LED实施光照促进动物生产率,减少饲料添加剂及激素的使用,实现高效绿色生产:对于海洋捕捞来说,可以应用特定波长的LED光源。进行海产品的诱导,提高捕捞量;对于微生物来说,可以采用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增殖的特定波长的LED实施光照,实现高效率、密集产量的微生物反应过程。相比起来,传统的光源很难或者不能胜任这些特殊应用的要求,因此充分开拓LED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将给LED的农业领域应用带来相当大的市场需求。

相比传统光源LED印在农业照明领域优势明显

LED具有光效高、发热低、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农业照明领域,相比传统光源,其优势更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物能效高。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长为610—720nm(波峰为660nm)的红橙光,吸收的光能约占其生理辐射的55%左右;其次是波长为400—510nm(波峰为450nm)的蓝紫光,吸收的光能约占其生理辐射的8%左右。而传统光源的辐射光谱中除了红蓝光之外,往往还存在着大量的绿光及红外光成分,这些光谱成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益不大:另一方面,传统光源的辐射光谱对植物需求而言往往不平衡;譬如荧光灯就存在着蓝光成分过多的问题,这些都降低了植物对传统光源辐射能量的利用率。相比之下,利用LED作为植物光源,则可以控制其辐射光谱全部为红蓝光波段。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需求精确调整其红蓝光质比,使其辐射能量可完全为植物吸收利用,相比传统光源,大大提高了其生物能效。

(2)可大大提高植物栽培密度。一方面,由于LED光源紧凑,相比传统光源其体积大大减小: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光源会辐射大晕的热量到植物表面,因此在使用其作为植物补光光源时.必须保持其与植物表明有一定的间隔,譬如高压钠灯在使用时,一般要求其至少与植物间隔1m,而LED属于冷光源,其辐射光谱对植物的热效应远远小于传统光源,即使近距离照射也不会造成植物灼伤,因此可实现对植物的近距离照射,这样,在植物工厂或组培中就可以大大缩短栽培层架之间的距离,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植物的单位空间栽培密度。

(3)LED农业照明应用产生的节能效果显著。照明是设施农业生产中主要能耗去向之一。据统计,在荧光灯组培生产中,照明能耗占运行能耗的30%~40%,而在荧光灯植物苗工厂中,这一份额更是高达82%。利用LED替代传统的照明光源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农业生产的照明能耗。如荷兰在温室中利用LED的补光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高压钠灯和

金属卤素灯等相比LED可节能50%~80%,在植物工厂里,使用传统光源每平方米需要配备0.5千瓦的光源,而LED仅需要0.27千瓦,这样就可以使耗电量下降约一半。在组培领域,全国组培总面积在2000万m2以上,如果一年按组培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h/d,每年300天的生产日计算,则由荧光灯引起的年耗电总量在1075亿kw·h以上.采用LED后,其年耗电总量在518亿kw·h左右,年节电总量在560亿kW·h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LED被认为是21世界农业领域最有前途的人工光源.对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快LED节能光源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步伐也备受关注。

云南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示范平台

“昆明锦苑花卉有限公司的鲜切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20%、30%和50%。‘云花’大规模进入东盟国家市场主要得益于‘云花’科技含量的提升和品质、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目前,南亚、东南亚各国已成为‘云花’主要的目标市场之一。”记者从云南省科技斤科技宣传教育中心获悉,云南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共育成花卉新品种100余个,其中获授权54个,占全国授权总数的85%以上,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

“云花”新品种研发基地仅是云南打造的众多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之一。“十二五”伊始,省科技厅便提出了“推进中国向西南开放的国家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建设”的思路。

据介绍.加快与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云南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省科技厅抓住国家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以正在筹建中的云南科技创新园等创新基地为依托,针对东南亚、南亚乃至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技术需求和广阔市场,利用和提升云南现有的科技基础条件,聚集国际、国内科技资源,把云南建设成为承接我国东部地区技术转移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重要科技合作交流基地。

近年来,云南大打“科技牌”助推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云南共引进和开发新产品141项,新工艺80项,实现新增产值33.8亿元人民币。仅2010年,云南就先后组织并成功举办了亚太太阳能建筑系统技术研究应用研讨会、中国一东盟太阳能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年度“沼气技术国际培训班”、2010年发展中国家远程医疗构建、发展与应用技术培训班、中国一东盟农业新品种与种业国际科技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国际科技论坛及研讨会,为云南加快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科技合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撑。云南还与泰国、尼泊尔、菲律宾、印度、蒙古、缅甸、越南共同提出建立“亚太可再生能源促进组织”的构想,这一拟建立的国际组织将通过建立各国间信息网络,应对气候变化,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品信息和需求,推动相关技术转移工作。

据悉,“十二五”期间,云南将依托云南科技创新园、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等创新载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围绕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连接东南亚、南亚太通道建设,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示范平台(基地),进一步拓宽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环境营造,吸引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以多种方式,与云南省科研机构共建平台、共享资源,从单一的项目合作上升到平台合作,使云南省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科技合作、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交易、人才集聚的桥头堡、创新高地和辐射源。

昆明泛亚兰花产业园项目启动

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在2011年2月18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泛亚)兰花博览会上宣布:以打造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泛亚的区域性国际一流兰花产业园为目标,由昆明市林业局和深圳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昆明泛亚兰花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如按规划如期完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兰花交易中心、优势产地和文化中心。

工作人员在该项目沙盘模型前告诉记者:该项目由占地66.7公顷的世界兰花生物谷(产业核心区)、266.7公顷的中国兰花小镇和1.3万公顷的兰花产业示范基地构成。其中产业核心区将整合产业的交易、信息、会展、文化、科技、教育等资源平台,塑造产业化核心功能,创建产业配套服务和市场流通体系,呈现永不落幕的兰花“世界博览会”:中国兰花小镇将构建兰花企业、兰苑、兰界精英的集合式阵营。是融汇观光、休闲文化的兰花“花市”。兰花产业示范基地将通过规模达1.3万公顷的种植园区建设,打造世界首位的兰花产业化集群,使兰花产业成为云南省继鲜切花之后的又一令人瞩目的特色生态经济带。云南省昆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本届兰花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刘德钦说:该兰花产业园地处距昆明新机场3km的地方,是云南省第一个绿色产业主题园区。“该项目将整合产业亮点,打造兰花之都,发挥基地优势,成就规模产业,弘扬兰花文化,培育兰德精神,以产业亮点占据世界兰花经济的制高点。建成后将是国际一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兰花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兰花产业最具权威性的风向标和以点带面,规范、高科技、国际化的大型兰花种植、贸易、研发特色产业园区。”刘德钦说。

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云南省兰花协会会长潘光华教授表示:云南的兰花资源全世界最丰富,昆明的海拔和气候是发展兰花产业最为理想的地方。该协会将全力支持产业园的建设。

据悉,该项目计划2013年和2014年年底分别完成世界兰花生物谷和中国兰花小镇建设投入使用,2016年完成园区总体建成并全面营运,兰花产业示范基地在2012年完成1666.7公顷建设并投入营运.2013年~2016年分别扩展到0.3万公顷、0. 7万公顷和1.3万公顷。

国内最大郁金香花展绽放湖南

世界名花争相斗艳

“春之歌”2011年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于3月12日拉开“最美的春季花园”序幕,国内游客不出国门就可以饱览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等世界名花。主办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透露,从荷兰引进的200多个品种、150万个种球、种植面积33.3公顷的郁金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郁佥香花展。

湖南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文振军介绍,此届名花生态文化节体现“最美的春节花园”主题,花展以樱花、郁金香、杜鹃花、牡丹、风信子、珙桐花和时令草花7种花卉为主,参展花卉达140种、650个品种、310万株(盆);借鉴和应用了荷兰、洛阳、云南、广东等地的花卉布展理念,“一线三带多点”布局体现了国内最新的主题花卉布局。

据了解,此次活动从3月12日启动,历时2个月。期间将举办樱花、

风信子、郁金香、珙桐树、杜鹃、牡丹、百种花草等七大特色主题花卉展览,2011年国际森林年科普活动、“怒放的春天”文化系列活动、万人种植郁金香、樱花树认领、99对新人集体婚礼等主题活动。

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湖南省自2006年举行首届樱花生态文化节后,2010年将樱花节升级为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和花卉的生长特性,用世界名花及其文化内涵演绎“春之歌、夏之恋、秋之色、冬之韵”四部花曲,力争将节会打造成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花展活动,推进长沙城市国际化进程。

成立于1985年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0%,园内现收集保存的植物有208科900属2328个品种,珍稀濒危植物有珙桐、鹅掌楸、金钱松、银杉、银鹊树等54科95属118种.园内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成功救护驯养丹顶鹤、黄腹角雉、麇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110多种8万多头(只)。

我国出口花卉质量不断提高

1990年以前,我国花卉产品出口每年不到700万美元,1999年度为3500万美元,2005年度为1.3亿美元,到2009年度我国各类花卉产品出口达4.06亿美元。随着我国各类花卉产品质量标准的逐渐建立,花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其出口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

我国主要出口花卉产品可分为种子、种球、宿根、种苗、盆花、鲜切花、干花、观赏苗木八大类别。出口花卉产品的质量与其各质量要素相关,各质量要素应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成为合格的或高质量的产品。因此明确各类花卉产品的质量要素,对认识各类花卉产品的质量等级十分重要。例如,种子类出口产品的质量要素包括发芽率、净度、千粒重、壮苗率(发育健壮的种苗占所播种数量的百分数),种球类的质量要素是围径、饱满度、均匀度、病虫害、机械损伤,鲜切花产品的质量要素是预处理、新鲜度、成熟度、整齐度、病虫害、机械损伤。

出口花卉产品的包装与标准也有严格统一的要求,各类出口花卉产品的包装不但能提升销售企业的形象,还能保护花卉产品不受到机械损伤、病虫害的侵袭等,也直接关系到出口花卉产品的质量。例如种球类产品的包装材料可采用塑料箱、竹编筐、编织袋、塑料薄膜等,箱或者筐的规格一般为60cm×40cm×18cm或60cm×40cm×24cm,包装数量按照种球大小的差别各有不同。

出口量较大的鲜切花包装程序也较为复杂,要求也较高,包装材料一般采用瓦楞纸箱,瓦楞纸的厚度为2mm~4mm,可以采用双层或三层瓦楞纸箱。包装箱箱体的宽度(内径尺寸)一般约为30cm,长度、高度可根据鲜切花的数量和长度来调整。包装程序首先是将田间采切的鲜切花经过保鲜液处理,适当剪切,整理分级后进行包装,不同质量等级的鲜切花放入不同的包装箱内,包装后进行运输或者短暂储藏。切花运输到目的地后,经过简单整理后要重新包装,进入市场拍卖或者直接进入冷库内储藏。包装是根据鲜切花种类进行单支包装或者按照一定的数量成束捆扎、包装。单枝包装一般以单花头进行包裹.成束包装一般要成束套袋,并根据种类要求对茎秆基部进行保湿处理。包装箱内切花分层放置,并做必要的固定,层间有衬垫,各层切花反向叠放箱中,花头朝外,距离箱边5cm,纸箱两侧均匀打孔。封箱采用压敏胶带,胶带的长度需超过包装箱两端,纸箱外用纤维带捆扎,在包装箱上等距离捆扎三条纤维带。在保证鲜切花产品不受挤压或损伤的前提下,装箱数量要根据鲜切花种类和包装箱规格而定。

现阶段,要进一步提高我国花卉产品的出口水平,首先要不断丰富我国花卉产品的出口种类,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新种类,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加强集约化管理,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我国各类出口花卉产品的质量.第三要不断提高我国花卉产品的产后处理水平,研究不同类别花卉产品的包装、储藏,以确保出口花卉产品的产后质量:第四要加强流通环节的研究,确保花卉产品质量在运输的环节中不受影响。此外,生产过程中还要加强病害防治,特别要杜绝有危险性病虫害的发生,尽量减少我国花卉产品出口受到国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

推荐访问: 资讯 lndustry Note
[资讯,lndustry,Note]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