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休闲与成功老龄化

时间:2022-03-26 09:54:09  浏览次数:

zoޛ)j馜Z评价则与其成功老龄化显著相关。在老龄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的中国,这些研究发现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和本土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休闲;休闲生活;老年人;成功老龄化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曾言,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主导理念,在古希腊是存在,在中世纪是上帝,在17、18世纪是自然,在19世纪是社会,而在20世纪则是个体生命。那么在21世纪呢?宏大叙事的消解、现代性的拷问以及对生活世界的投入,使人类对生命与个人体验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老龄化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的现代社会里,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类开始更加注重对生命的体验与反思性实践,“优死”成为一项社会运动便是最好的佐证。职是之故,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命体验就变得愈益关键。

对城市老年人而言,“退休”意味着生活重心的转移——原来被工作充盈的生活被更多的自由时间取而代之,而这些自由时间的生命体验就成为检验老年人退休生活质量的试金石。除了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外,高质量的休闲生活还可以有效地改变老年人医疗卫生资源的支出结构,这对“未富先老”的中国可谓意义深远。目前国内学术界在休闲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休闲时间数理与结构的调查、经济发展与休闲的关系、各阶层的休闲行为、休闲对个体生命与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社会人们对休闲价值的认知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但对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微观研究还鲜有涉猎。现有老年研究更多是越过“老有所乐”而直接跃升至对“老有所为”(Productive aging)的探讨。尽管“老有所为”也是老年休闲生活的应有内涵甚或是最高级表征;但对身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老年人来说,厘清当下老年人的“老有所乐”是更为前置的任务。因为,明晰老年休闲的现况、澄清“老有所乐”的意义与探索中国的成功老龄化之路息息相关。

二、文献回顾

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以自己所喜爱的且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作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休闲被理解为一種“成为人”的过程;它是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是个体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平台。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个体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休闲生活之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在休闲生活中获得或补偿到工作之外的力量源泉。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美国国家抽样调查发现,41%的被调查者认为休闲比工作更重要,23%的人则认为工作和休闲同等重要,而36%的人认为工作比休闲重要。尽管很难据此断定休闲已被人们广泛认同,但至少肯定了休闲在人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表1可见,自1870年以来,法、德、英、美、日五国各国个体的有效工作时间基本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作为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日本国民每人每年的有效工作时间明显要高于表中所列的西方国家。受制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差异可以理解。但需指出的是,大部分亚洲国家所倡导的是一种“惜时如命”的文化。以中国为例,中国人历来就有“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以致绝大部分中国人更愿意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而少有人花时间专注于休闲。但对退休的中国城市老年人而言,工作场域的角色中断,使休闲可能成为其过上有意义老年生活的一种选择。

活动理论视角认为,老年人参与的休闲活动越多,人们的生活满足感越高。海外实证研究表明,休闲活动的参与率和活动品质越高,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结果就越显著。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显示,休闲是影响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休闲活动不仅为老年人体验新奇和多样性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老年人生活方式的积极化提供了一种路径。随着个体所感知的休闲控制和竞争力的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也逐渐上升。Huang对台湾老年人的研究也发现,身体性和灵性的休闲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成功老龄化理论则进一步提供了理解老年人休闲对他们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机理。Rowe和Kahn于1987年提出的经典成功老龄化理论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避免疾病和功能的丧失,二是维持身体和认知功能水平,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的休闲对成功老龄化这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尤其对老年人工具性、社会性的功能保持作用卓著。不仅如此,一些创意性的休闲活动,比如学习乐器、园艺、舞蹈等,还能给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带来新的意义、新的技能和新的支持网络,并体现老年人新的价值。美国不少质性研究都指出,老年人自身也认为休闲是成功老龄化的一个关键要素。

反观国内,目前对老年人的休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支持证据并不充分。可能的缘由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此类研究需要长时间历时性观察;另一方面,个体活动的复杂性和个体化致使此类研究较难在现实中操作落地。众所周知,在中国,城市老年人相对农村老年人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但具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具有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呢?答案显然不是绝对的。然而,人们却习惯性地将空闲和休闲等同起来。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休闲的高度。那些每天都有着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的退休老年人并不一定就过着有意义的休闲生活;相反却可能过着自由却孤寂、悲凉,或是感伤、愤懑的老年生活。综上所述,尽管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休闲生活这一现象,但微观层面的研究尚不多。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本研究从活动理论出发,聚焦北京市x社区老年人的休闲生活,旨在探察当前城市老年人休闲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从而为本土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提供方向,以此奠定从“老有所乐”迈向“老有所为”的基石。

推荐访问: 老龄化 成功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