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逻各斯的失衡与道的平衡

时间:2022-03-12 08:50:58  浏览次数:

zoޛ)j馟izky文章编号:0257-5833(2019)10-0076-12

一、研究背景:本土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学徒状态

新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①。在该方针指导下,社会工作学界从理论高度提出我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建构要强化专业自主性②,增强主体意识、尊重实践主体和重塑思想根基③。回顾历史,中国现代社会工作重建中西学东渐已有四十春秋,本土化研究对中国特色和自主性的强调可谓多年如一日,但一直未取得内涵式的进步,而是始终处于非常胶着的西方“学徒状态”刘勇、郑召利:《中国话语体系的结构分析及其构建路径》,《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其主要困境表现为:首先,知识话语二元分立。社会工作本土化语境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西方-本土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实际上是在社会工作话语中随处可见的内在-外在、直接-间接、临床-行政、宏观-微观、科学-艺术、主观-客观的二元分歧知识传统文军、吴越菲:《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在本土化领域的延续,表现为实证-阐释、专业-本土、现代-传统等。其次,理论话语西方靶向。二元对立的语境必然会带来本土化路径的分歧,主要表现为专业至上主义和本土资源主义。虽然专业至上主义带来的西方话语体系殖民化存在不足,但本土资源主义也并未推动本土理论自觉,而是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因为本土资源主义所表现的接轨、调适和诠释,主要仍然是以西方理论范式为解释框架,比如当实务界发现实证范式水土不服时,就转向反实证理论范式,为本土经验披上阐释或后现代的理论画皮。最终不管话术上是支持还是反对,我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实质还是“社会工作话语体系在中国”。再次,实务话语碎片化。理论话语的西方靶向导致学理议论和本土实务的脱节,本土实务抽离原有的价值基础和哲学脉络,保留方法与技巧,嵌入和依附原有行政体制,表现出以政府为体、社工为用的体用逻辑马志强:《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倾向》,《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 ,在服务形态上是“选择性” 的、“反理论”的经验主义式干预,整体展现随意而破碎的实践话语。文军、何威:《从 “反理论”到理论自觉: 重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科学》2014 年第 7 期。

上述问题分别对应认识论、理论范式和方法论层面,以往的研究思路试图在问题析出层面进行本土话语重构,但往往难以突破二元对立的话语框架,因为二元对立追根溯源是来自本体论层面的西方哲学基础逻各斯(logos),即理性的言说和规律。杨曦:《“逻各斯”哲学概念之学术考察》,《求索》2009年第11期。 因此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本土重构需要从基础的本体层面开始,以本土化哲学思维取而代之。检索几千年来形塑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哲学观点,“道”具有无可否认的统领性。历史上,道与逻各斯同一时期提出,都被赋予了万物之初的定位,但道相较逻各斯更强调辩证统一的理念,以道作为本体论基础统领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缓解二元对立的顽症,突破学徒状态的胶着,获致平衡而自主的本土化路径。

由此,社会工作话语体系应该包括本体论层面的哲学基础、认识论层面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层面的实践模式。为了避免务虚空谈,本文将以构建循证社会工作(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简称EBSW) 本土话语体系的构建为例详细分析西学经验和东渐重构。实际发韧于20世纪90年代的循证社会工作可谓西方“科学专业”的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形象代言人范斌、方琦:《社会工作证据为本的实践: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向》,《学海》2017年第6期。,于本世纪初甫一进入中国大陆,就被视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指标,其本土化历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话语体系的本土建构是构建本土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导向性标杆。在考察西方社会工作领域循证实践话语从狭义循证到广义循证的历史脉络后;本研究将揭示因逻各斯中心主义导致的西方循证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失衡;解析上述失衡状态在中国的延续;最后以道为哲学基础构建平衡转向的本土循证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

二、西方社会工作循证实践历史脉络

西方20世纪后期,各职业追求科学化、专业化的时代信仰和新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的管理主义政治背景对临床服务效率和效果提出证据要求。Witkin ,S. L.& Harrison , D. W.,“Whose Evidence and for What Purpose?”, Social Work, Vol. 46(4), 2001,pp. 293-296; Gray, M.& Mcdonald, C., “Pursuing Good Practice? The Limits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 6(1),2006, pp. 7-20.造就三个相互关联的运动:20世纪80年代社会工作领域的经验临床实践(Empirical Clinical Practice,简称ECP),90年代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经验支持治疗(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s ,简称ESTs)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Thyer, B. A.,“Introductory Principles of Social Work Research”,In B. A. Thyer (Ed.), The Handbook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Methods,Thousand Oaks, CA: Sage, 2001, pp. 1-24.之后循证实践又再度扩展至心理学、社会工作等领域。可见西方社会工作领域的证据实践历经经验临床实践、经验支持治疗因为西方社会工作的微观临床取向,故而经验支持治疗在社会工作领域也是主要的工作模式。和循证实践,体现从狭义循证到广义循证的演化脉络,具体表现在“证”(即证据)和“循”(即循证程序)两个维度。

推荐访问: 失衡 平衡 逻各斯
[逻各斯的失衡与道的平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