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爱国情照亮中国飞天路

时间:2022-03-06 08:22:55  浏览次数:

摘 要:《钱学森故事》是由涂元季和刘莹共同撰写的。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具有科学巨匠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科学家,他就是令人景仰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钱学森先生的一生可谓十分传奇,早年辛苦学习,却遇上了腐朽成败的清王朝末端。但是他却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国门,进入美国高等学府修习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知识。然而,在功成名就之际,钱学森先生毅然决定回国,支持他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恰恰就是他胸膛内所跳动的一颗中国心。本文以钱学森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根本进行了具体的叙述,从钱学森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到毅然决然回归祖国为教育学界和科学界做出贡献,最后又在科学界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光芒,堪称科学巨匠。

关键词:钱学森;导弹;爱国主义;教育

一、引言

鲁迅先生曾经丈笔直言说,中华民族绝对不缺振臂高呼的人,同样也不缺在各个领域绽放光芒的人,而钱学森先生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美国曾经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参与绝密的军事项目研究、在五角大楼出入自由,时间达8年之久,但他最终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中国。他不仅仅在航天和导弹领域贡献了巨大的理论学术经验,同时还以其优秀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时至今日,钱学森先生的故事还被广为流传,成为了各个学校教育学生和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素材。

二、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情怀

20世纪初期,上海的小弄唐里诞生了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他就是伟大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1929年,钱学森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不久的以后,钱学森先生又作为优秀的代表考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后又进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这些优秀的学校中拼命的汲取着知识,学习着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类的学术理论。

20世纪初期还属于清政府把控全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钱学森先生看到了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主义入侵时的懦弱态度。不仅如此,钱学森先生的成长年代也颇为坎坷。在他出生那一年,黄花岗起义、清政府成立内阁、保路运动及武昌起义纷纷出现,各大爱国主义人士的涌现,似乎预示着钱学森先生未来也将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在1920年前后,巴黎和会中,中国外交的失败真正给予每名先进的中国青年沉痛的打击,使得中华民族从大国梦中醒来。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为这個半殖半封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幼年时的牙牙学语,直到青年时的参与政事、高谈阔论,钱学森先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他看到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衰败,也看到了国民党妄图复辟清王朝的狼子野心。在《钱学森故事》这本书中可以发现,钱学森先生在青年时期的宏图壮志。当他看到了满目疮痍的中华民族和贫穷落后的中国社会后,列强的侵略和昏昏噩噩的中国大众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得他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懈的努力学习,并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学习英文、法文等多种外语。这些都为他未来走出国门,进入美国学习先进的导弹制造知识奠定了充足的基础。

在钱学森先生老年以后的采访中可以发现,恰恰是这种希望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一路激励着钱学森先生,使得他能够一步又一步地走出国门,背井离乡进入到美国的高等学府,进行航天航空知识和机械制造知识的学习。

三、回到中国为教育学界做出贡献

实际上,当谈论到钱学森先生时,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是导弹之父,随之而来的就是钱学森先生在70岁高龄时,仍然不懈的努力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些都是源于钱学森先生内心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都是源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1991年,70周岁的钱学森先生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由于他在70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一直坚持为中国的科技界和导弹航天事业界作出伟大的贡献,党和国家授予了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并且颁发了一级英模的荣誉。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先生先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美国首屈一指的学校,而钱学森先生在这样的大学里拼命的汲取着知识,获得了杰出的成就,受到了同学、老师和教授的一致好评,在他毕业之际,许多老师和教授纷纷抛出了橄榄枝,为钱学森先生的未来铺好了一张带有美国绿卡色彩的大路。面对一张十分稳健的美国绿卡,面对十分有保障的美国公民生活,面对高速发达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利坚共和国诱惑,钱学森先生以其爱国主义情怀为根基,坚决地回到了中国这片土地,进入到中国的科学院当中进行知识讲授,将他近年来在美国所学习到的先进航天航空知识以及导弹机械制造知识传播给那些年轻人。

在《钱学森故事》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以极大的笔墨描绘了钱学森先生十余年在美国读书的经历,也能够看到作者对于当时钱学森先生坚决回国意志的大肆赞扬。在这这种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背后,是钱学森先生一次又一次的学术研究,也是在每个黑夜之下照亮中国导弹事业的明灯。即便在回到中国以后,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和社会,钱学森先生也没有丧失信心,反而是将他这些年在美国教学攒下来的大量财富用于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工程所中。自1955年回国以来,钱学森先生就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力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次提名研究所所长,并且成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会议副主席。不仅如此,钱学森先生为了能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一直致力于做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管所修建方面,钱学森先生更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钱学森上课风趣幽默,但是考试极难,他主讲的《星际航行概论》期末只有两道题,从早考到晚,中间晕倒抬出去四位。最后他把大家的成绩开根号乘10,才让多数人没有挂科。“那个伟大的钱学森”从电视中走了下来,仿佛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前辈,就在学生的身边。

2009年,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于北京逝世。在他奋勇拼搏的这些年中,他的汗水和努力背后都是由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支撑的,而这种精神也是当代青年必须去学习的。

四、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撑的科学巨匠

钱学森先生是导弹之父,不仅仅是因为钱学森先生拥有广阔的学识,也不仅仅是因为钱学森先生是导弹乃至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是因为这样一个伟大的科技人才,拥有十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1950年左右,钱学森先生萌生了回国的念头,他认为外国人能够制造出导弹,能够制造出优秀的航天航空机器,那么中国人同样也可以,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多少。即便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情况下,钱学森先生依旧克服困难,组建了一支十分专业和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团队,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与骄傲。这样的壮志豪情在中国社会引领起了一股风潮,叩问着每个科学家的心门,甚至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愿意向钱学森先生学习,愿意放弃在美国优渥的生活和已经到手的绿卡,回归到祖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钱学森先生所带领的团队就已经制作出一枚仿制弹。这枚仿制弹就是家喻户晓、也是震惊每名中国人乃至于震惊世界各国的东风一号。东风一号的发射成功给予航天航空事业更多的活力,同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看到了中国科学力量发展的新希望,在4年以后,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又被成功地制造出来,并且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这一伟大的科技壮举向全世界昭示着,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已经消失,那个被动落后挨打的中华民族也已经完成了站起来的伟大转变。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除了看到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以外,还看到了钱学森先生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一开始的没有资料,没有技术,没有钱,没有人才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克服各项困难,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终完成了导弹、原子弹和卫星的成功发射与爆炸。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钱学森先生及其团队的努力使得世界各国都对中国不能够小觑,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辱感,使得每名科学家都拥有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与信心。

钱学森先生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开创了航天事业;为百年贫弱的华夏大地,播撒了科学与技术的种子;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呵护着种子生根发芽,直至大树参天。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中国,再不是那个连火柴都造不了的国家,我们有高歌在千里之上的卫星。中国,再不是那个侵略者架起几门大炮就能为所欲为的国家,我们有制敌于万里之外的导弹。中国,再不是那个人才凋敝、沉疴难起的国家,钱学森之后,一代代航天人,追随先生足迹,勠力同心,一往无前。

五、结语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所真切看到的是一个天赋异禀的科学家,在美国受到不公待遇后回到祖国,从此一心投身于国防建设,领导中国的导弹和火箭研究,使中国从此不再受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威胁。他年少成名,为求科学真理,远渡重洋。在美国学界大放异彩,多专全能,堪称航天先驱。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虽遭反动当局疯狂迫害,依然矢志不渝。憑借智慧,这个“能顶五个师”的天才,巧妙地避开监视,用一张香烟盒纸向祖国求援,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在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离开美国前,钱学森在港口对记者们说:“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立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为此,先生殚精竭虑,以身许国。

参考文献:

[1]汪长明.钱学森:爱国奋斗的典范  建功立业的楷模[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1).

[2]顾吉环.钱学森精神的内涵[J].钱学森研究,2018(2).

[3]徐菁.“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在京揭幕[J].中国航天,2018(12).

[4]张瑜.钱学森先生引领的成才之路——学习、研究、弘扬钱学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J].钱学森研究,2016(1).

推荐访问: 飞天 国情 中国 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