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2023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实效性研究【通用文档】

时间:2023-02-02 08:45:31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实效性研究【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实效性研究【通用文档】

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实效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马克思、恩格斯等在长期不断的革命过程中写作和整理出来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引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明灯,成为人类文化历史上永放光芒的经典。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道:“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仍以教材为主,虽然教材中已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提炼。但教材不是经典,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相比,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等知识简单呈现出来,如果学生要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经典文献的研读中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思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的重任,将经典文献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理解。如何将经典文献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课题,同时也成为了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 文献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经典文献是各个领域的大师们用艰苦劳动凝结而成的能够深刻反映人类文明并经过一定时间考验的伟大成果[3]。经典文献经历时代的检验,具有永恒的价值,足以鉴古知今、资政育人。本文所指经典文献主要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要有理论依据,如果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就会出现根基不稳、方向不明的问题。学生只有在课程中借助经典文献这一理论工具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才能保证正确的学习方向。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将原著内容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互为辅助。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和引导,例如,对于文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可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辅读书目;医学类等非文科专业则可将《自然辩证法》作为辅读书目,借助辩证思维的方法来指导课程的学习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有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大学生入校后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在讲授之前,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专家,其个人的知识储备必须牢牢建立在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之上,否则将成无本之木,无缘之水。高校学生在学习教材和研读经典著作时可能会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产生疑问,对于理解不了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教师及时解答和说明,如果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回答其理论来源依据,就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导致对所学内容的质疑,这样必然会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避免这种情况,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思政课教师自身都对经典文献不熟悉、不了解,还怎么能去教授学生,解答问题[5]。

  (二)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经典文献的态度消极。思政课教学要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必然要求学生应认真阅读经典、探索经典。但在对待经典文献的态度上,除少数优秀学生或思想政治专业学生能按教学要求认真研读并撰写读后感外,其他学生大多以应付的态度来完成,表现稍好一些的学生会囫囵吞枣一样匆匆阅读一遍,然后从网络上抄袭别人的读后感,再在篇首或文末加进去自己写的几句话;甚至还有的学生是搞“拿来主义”,完全从网络上复制,不做任何修改。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学生不重视学习,敷衍了事等客观原因外,还存在教师缺乏有效监督,无法全程指导等因素。可见,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有机融入,前提是首先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学生对经典文献的重视程度[6]。

   (三)思政课教师配备不齐导致教学覆盖面不足。根据教育部在 2020 年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应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以确保思政课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情况是国内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这也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思政课教师配备不齐,被迫采取大班上课的办法,使得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较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面对庞大的学生大班群体,教师无法覆盖所有学生,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难度相当大。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避免成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一知半解的人,在讲授之前,每个思政课教师都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专家,要把经典文献吃透弄懂,做好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既要成为讲授思政课的合格老师,又要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基础性、技术性、学术性和前沿性内容的传播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并就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例如,在讲授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时,可引导学生研读《资本论》中的语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深刻阐述的道理,即明确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社会化和私有化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发展趋势以及全人类共同期望的社会发展方向。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政治经济学》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对该门课程进行了知识扩展,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中融入经典文献,让学生诵读经典文献语录,并深入体会经典文献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借助经典文献打开马克思主义的大门,就会大大改变学生学习经典文献的态度,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积极地探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学习、研究和思考,将使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更加全面和客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可以让学生感受经典文献的时代魅力,感受经典著作作者们当年的创作背景和心路历程,体会理论来自于现实并作用于社会后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方式方法必然会改变课堂上学生原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斥心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产生积极回应[7]。

  教学定位上,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融入思政课程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则必须为教学内容所服务。目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些都只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思政课教师不能为单纯追求教学效果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主次颠倒,就会脱离教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融入思政课程必须与其内容紧密相关,要服务于教师讲述的相关基本理论。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紧密结合所学内容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经典文献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安排合理,就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结合,引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思考和行动,安排不合理,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与经典文献的关系感到困惑,无法与之相联系,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融入思政课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政课,必须随时关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潮流,不断加强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和总结,在不断提高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研究过程中,真正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必备工具来使用,并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政课教学水平。唯有如此,思政课教师才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好地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推荐访问: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实效性研究 关于思政课程的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