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2023年度《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5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10-13 08:00:14  浏览次数: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难点:分类式学习笔记活动的实施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篇1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难点:分类式学习笔记活动的实施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教案点评:

板块式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案示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1.三分钟演讲。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3.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4.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5.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6.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7.指导背诵。

8.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9.布置作业。

( l)课后练习一、二题。

(2)背诵全文。

( 3)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nb

[1] [2] 下一页

《论语》十则教案sp;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

2.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3.翻译课文6-10则

(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4.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6.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7.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8.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题。

(2)默写课文

探究活动

——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具体做法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分为作家作品、成语、名言警句难句翻译等)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上一页  [1] [2]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篇2

10《论语》十则

四川郫县周化琴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00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背诵课文。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

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

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韵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

《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on)学而不思则罔(w6ng)

思而不学则殆(dai)不亦说(yu杏)乎

三省(xvng)吾身传(chu6n)不习乎

诲女(r已)知之乎不知为(w6i)不知是知(zhi)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

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探究学习后五则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

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背诵课文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篇3

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理解各则语录。

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批判地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

【教学策略】

采取主题支撑、板块推进式教学策略,突出合作探究、多维互动,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走近圣贤,耳濡目染

一、 睹风采,学伟人风范

★导语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互动关键词

1、孔子  2、《论语》 3、四书五经  4、三孔

★点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的思想光芒穿越时空,到今天仍 具有无限的魅力。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种儒家经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二、 聆圣言,悟谆谆教诲

★导语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纵有藏书千万卷,不如熟读论语百遍。经典不读,便如人之沉睡;经典常读,时时令人沉醉。可以说,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将领悟先哲的谆谆教诲。

★互动关键词

1、听读  2、仿读  3、分则读  4、齐读  5、演读

◆点击

◇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把握停顿、体会语调。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是知(zhì)也

◇仿读课文,注意节奏,体会语调。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分则读,细细品味课文,读出语气。

◇齐读,形成合唱效应,体会哲人情思。

◇演读,模拟孔子语调,再现谆谆教诲。

三、思至道,明学问真谛

★导语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让我们一起 学习经典,思考圣贤的为学之道。

★互动关键词:

1、质疑   2、批注   3、仿说

◇小组交流,质疑解答。

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为什么要放在同一则里面呢?

答: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试作批注,概括每则大意。

1、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与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要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2、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3、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5、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6、7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8思想品德修养:为理想而奋斗,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9、思想品德修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0、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

◇仿照“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第二课时   走进经典,含英咀华

一、 动之以“情”

★关键词:1、听 2、诵

★点击

投入地听名家范读,关注语音、语气、语调。

表情地诵读每一则,品味蕴含的理趣与情趣。

二、 晓之以“理”

★关键词  :理读

★点击

用学习卡片分类整理学习内容,与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作家作品类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成语类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用于思想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教之以“法”

★关键词:1、翻译技巧  2、译句练习

★点击

◇三标准

⑴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⑵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⑶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九字法

⑴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⑵ 补──补出省略成分,

⑶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⑷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⑸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⑹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⑺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⑻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⑼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练习题: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走近圣贤,耳濡目染

◇睹风采,学伟人风范

◇聆圣言,悟谆谆教诲

◇思至道,明学问真谛

●走进经典,含英咀华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教之以“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篇4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0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  学习

1、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篇5

10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  学习

1、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推荐访问: 论语 教学设计 优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论语教学设计方案 论语优秀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论语教案模板 论语的教学设计百度文库 论语优质课教案 《论语》备课教案